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分析与反思

更新时间:2022-03-03 15:56:57 写作模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分析与反思

  以教育叙事研究为起点,不但能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分析与反思,欢迎阅览。

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分析与反思 篇1

  案例一

  早锻时,幼儿正在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嬉戏。突然,蹲在沙地旁的杰杰一手指着地上一团黑糊糊的东西叫喊着:“老师,快来呀!那里有一只蜈蚣!”我连忙跑过去,一边疏散前来围观的幼儿,一边告诉他们蜈蚣是有毒的,被它咬到是相当危险的。但是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心让他们久久不舍得离去。我找来瓶子,留意地将蜈蚣放入瓶中,并在早操后将它带进了班级。我改变了原先的活动资料,改上“探索蜈蚣”的学习活动。从让幼儿回忆是否看见过真实的蜈蚣到讲述对蜈蚣细致观察后的感受:从讨论蜈蚣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到分小组去资料库翻阅资料;从有幼儿提出异议“瓶中的小虫是蜈蚣还是马陆”到以绘画的形式将它们区分开来,幼儿对蜈蚣有了较为详细而全面的了解。

  案例二

  在主角游戏时,我们有意腾出较好的把握。于是,我们大胆启用幼儿充当小老师,为平日生病或有特殊原因请假未来幼儿园的幼儿“补课”,并透过验收他们所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对幼儿进行奖励。“小课堂”主角游戏的试行使幼儿的交往潜力得到了提高,职责感和竞争意识也在“传授”中得到培养,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更加自信。越来越多的幼儿透过学习榜样而有了较大的进步。

  思考

  从案例一中我们看到,透过亲近和感知自然界的一系列活动,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自我学习的潜力有了提高。幼儿不仅仅获得了详细且丰富的知识,而且增强了伙伴间的合作意识和职责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

  自然界也是幼儿的教师。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我们应当追踪幼儿对自然界的探究,挖掘教育契了一块场地,供幼儿自发创设场景和自由表演。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课堂”是幼儿最常创设的场景。幼儿对教师执教时样貌的模仿,简直就和教师平日上课一模一样。一些幼儿对知识的复述和当时{旱蚩的互硼右机,随机转换活动资料,生成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资料,做到寓教于乐。

  从案例二中我们看到,当教育源于幼儿的真实生活时,当教师的视角从书本教材转向幼儿的真实生活时,学习成为了幼儿内在的需要教师应捕捉幼儿每一次主动学习的机会,及时加以展开和深化,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探究客观世界的用心性,使教育成为幼儿的一种生活实践,一种愉快的体验。

  事实证明,充分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兴趣点、好奇心、模仿欲和表现欲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是十分关键而必要的。教师就应及时且准确地捕捉幼儿的兴趣点,珍惜并利用好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在遵循幼儿爱模仿、爱表现的年龄特征基础上,将其兴趣点巧妙地导入活动的过程中,将幼儿的好奇心始终贯穿于整个活动中,准确把握好其喜爱探究的心理,有意识地创设各类丰富多样的便于幼儿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的平台,让他们在用心地互动中得到学习潜力及综合潜力的提升。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有心人,多贴近幼儿,解读幼儿,与他们一齐生活、一同成长,了解幼儿的特点与兴趣,以敏锐的视觉、开放的心态、灵活的方式使幼儿园课程得以及时调整、补充和更换,相信这样会让幼儿在生活化的课程中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分析与反思 篇2

  一个班级就如同一个大家庭一般,家里有很多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饮食习惯,身为幼儿教师,就是要给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温暖,欢乐,身心健康的童年。

  我所在的大家庭里有一位特殊的家庭成员,是一个很高很高,又很胖很胖的男生,不善言辞,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坏’习惯,又很喜欢管理别人事的芮芮。

  一、无聊的美术活动

  到美术活动的时间了,是这个名字叫芮芮的小男生,最不喜欢的活动,他是班级里最不喜欢画画的,勾线胡乱勾几笔,涂色也是乱七八糟的瞎涂,颜色里面外面一团乱,别人在认真画画的时候,他总是在一旁搞破坏,和他在一张桌子上绘画的小朋友每次画画的时候都会告他的小状,“老师,芮芮画在我的纸上啦!”“老师,芮芮总是讲话,吵到我没法画啦!”,美术活动芮芮的表现都是一如既往,我想不能一向这样下去,总是提醒他快快画好自己的作品也只是利用老师的权力制止了他的不合理行为,并没有真正的引导他尝试绘画,并且喜欢上绘画,一次我悄悄的走到他的后面看他的行为表现,发现他很没有耐心,无法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一笔一笔的勾线,一笔一笔的涂色,最后认认真真的写上自己的名字,芮芮总是画几笔就没有耐心了,要不就是到处讲话,要不就是在发现老师看着他时,就瞎涂几笔,颜色全涂到外面也无所谓,我想了想,觉得幼儿都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就应有奖惩的制度,画画的过程中认真仔细又完成的很出色的幼儿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会有小贴画来作为奖励。当然,不认真不仔细的幼儿也会有惩罚,就是作为作业回家后再画一幅作品,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齐分享绘画的心得体会,但是,这个方法,对于芮芮

  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又和他的家人沟通了一下,期望周末在家时能够抽出一些时间和芮芮一齐完成绘画作品,培养幼儿的耐心,在幼儿园时多多引导他一些绘画的方法,涂色的技巧。家园共育引导幼儿用心的发展自我绘画潜力。这天下午天气下雨,小朋友们都在画自己的美术练习本,有的画恐龙,有的画自己的小书包,芮芮却在看着天花板发呆,我走过去问他“怎样了想不想放学的时候,我请爷爷来看你的作品啊!想不想要小贴画啊但是,你要画的漂漂亮亮的,美美的,颜色要认真的涂哦!”芮芮眼睛一亮“老师,我也能贴小贴画啊”我什么都没有说,笑了一下走了,几分钟之后我‘无意’的走过他,看他在认真的画,还问其他的小朋友,涂什么颜色好看。放学的时候他的爷爷来接他回家,他却把爷爷拉到我的面前,不好意思的笑笑说"作品给爷爷看"我和爷爷都笑了……

  二、不听话的`衣服

  芮芮还有一个习惯让人有点头痛,就是每一天午睡前,小朋友会整齐的把衣服折叠好,放在椅子上,全班只有他,不提醒是绝对不会折衣服的,所以,他进午睡房是最快的,其他的小朋友还在仔细的整理衣服时,他已经躺在自己的小床上了,坐在他旁边的小朋友,每一天中午都会如约而至的走到我面前告诉我“老师,芮芮又没有折衣服,他把衣服就摔在椅子上了……”

  之后,我就会把芮芮从午睡房的床上请出来,去折衣服。我们都明白培养幼儿自主的良好习惯才是教育的根本,被动的请幼儿去完成一些事情而没有引导他们去自然而然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是无法长久的,也不是有效的教育措施。昨日我在班级里和全体幼儿进行了一个讨论,题目就是“怎样和我们的衣服鞋子做朋友”几个小朋友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之后,我主动出击,“请芮芮来讲一讲自己的看法,衣服每一天都在穿,就如同我们每一天都要用筷子吃饭是一样的,吃过饭都要洗筷子,消毒的,那么我们穿在身上的衣服,芮芮你想怎样爱护它呢”芮芮站起来一脸的茫然,最后说了一句“吃饭时不能吃在衣服上,画画也不能往别人在衣服上画”我继续引导说“那睡觉前呢”其他小朋友立刻回答把衣服折好放在椅子上再进午睡房,他听到别人的答案,自己也跟着说折衣服再睡觉,我见机行事,“好的,芮芮,自己答应老师的,衣服每一天都要穿的,所以,睡觉前必须要把衣服折叠整齐再睡,那芮芮走到老师这边来我们拉钩。”

  他似乎不是太情愿和我拉钩,也许怕自己会做不好,我告诉他老师会帮忙的,过来拉钩。这天中午散步回到班级里,小朋友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衣服,我没有和之前一样个性的提醒芮芮,而只是观察他,给他自己表现的机会,我站在午睡房的门口看芮芮走过来,我刚刚想问他有没有整理好衣服,他忽然“哎呀!”掉头回到了自己的椅子那边,蹲下来摆鞋子呢最后,才笑嘻嘻的看着我走进了午睡房,躺在了自己的小床上。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需要更多的关心琐事,关心在他人看来无足轻重的小事,每一天与幼儿打交道,会自然而然的构成了一些幼儿教师特有的坏习惯,把幼儿单纯的看做是一个孩子,其实,教学工作就是教与学,在教育引导幼儿的同时自己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幼儿的世界也是有他们的道德观,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只要你耐心的观察,细心的研究,会发现幼儿也能够教会我们很多!每一个纯真又善良的幼儿都能够成为我们的老师!

  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分析与反思 篇3

  妍妍是我们班这学期新插入的一位幼儿,又是新搬来南桥镇居住的,也就是说,她所要应对的不仅仅仅是新的班级、新的小朋友,还要应对新家周围的新环境、新的语言。刚开学,妍妍的奶奶就和我打招呼,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孩子自理潜力较差,与外界接触少,比较娇气,性格内向,又加上原先熟悉的、说好一同来新班级的表哥最后的放下,让她产生了“你们把我骗来的!”感觉,她怕孙女适应不了幼儿园的生活。在了解了这个状况后,我把这个孩子作为开学初工作的重点。

  开学初,妍妍对于新群众生活采取了完全的`排斥态度:她拒绝来园、天天早上哭着、叫着、拉着奶奶的手死也不放;她拒绝参加游戏;甚至拒绝吃饭,老嚷着“奶奶做好饭了,妹妹要回家吃饭”。期间,家长也是万分担心,派奶奶来探视。

  到了下午,妍妍竟然拒绝午睡,情愿站着。但是,她对于我已经不表示排斥,我带她上了厕所,允许她倚在我身上休息。对于这样一个敏感又娇气的孩子,我一开始采取的对策是“顺应”。期望她在熟悉新环境后,能够自主地理解新环境的规则,理解群众生活。但是,几天过去依然没有成效。她依然拒绝和大家一样,在群众活动时也总是游离在大家之外,从不参与。和奶奶商量、交流妍研的状况,奶奶表示,只要她不哭,她想怎样就怎样。开始,我也认同家长的观点,认为稳定情绪是重点,但是,她这样的活动方式开始感染一些孩子,本来就不爱吃饭的博豪、晓岚、懿晨见了我对妍妍地迁就,趁机开始提出:老师,这个菜我不要吃的;那个汤我不喜欢……一天在喂饭时,因为,有小朋友把汤打翻,我急于去清理,就命令妍妍说:“接下来你自己吃饭,不许再哭了”。由于口气较严肃,我还担心她是否会号啕大哭,但是当我过来后发现,她真停止哭泣、自己在吃饭了。这次状况给了我信心。我开始改变我的教育策略。

  首先从愉快来园开始,在和家长联系后,我和家长对她提出要求:开始允许早上来园让奶奶陪她玩半个小时,如果奶奶走时她哭了,那么第二天哪怕她哭得再厉害,也不让奶奶陪了。如果奶奶走后她没哭,而且在奶奶走后能和大家一齐活动,那么第二天还允许奶奶继续陪她。开始一段时间,奶奶离开时妍妍还是哭泣,我没有妥协,很坚决地在她哭泣的第二天一进教室就让她奶奶回家了。我观察了一下,接下来的几天来园时她情绪有些波动,但忍着没有哭泣,之后的情绪基本正常,对我的要求并没有太大的拒绝反抗。我就奖励表扬了她,在以后的几天里,我逐步要求逐渐的脱离奶奶的陪伴,慢慢与愉快上学。随着要求的逐步落实。妍妍开始理解新环境,在教师的引导和必须要求的辅助下,她开始和小朋友一齐玩,一齐游戏,脸上也逐渐开始有了笑容。

  国庆长假上来,我很担心妍妍会重新对环境、对老师感到陌生,重新变得不愿来园,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剩余的,妍妍早早地来园,高兴地挥着小手叫奶奶快点回去,然后和嘉怡、怡宁几个好朋友一齐玩去了。奶奶反映说,妈妈这天还在放假,叫她也继续留在家中休息一天,她却说“老师会等着我的”而坚持来园了

  家长对孩子的变化感到惊叹,也自觉停止了中途来园探视,而孩子情绪也很稳定。这说明,教师的对应策略取得了效果。

  分析与反思:

  人的潜力表此刻各个方面,其中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潜力也是一个方面。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孩子性格、成长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就产生了差异。对于教师来说,过去我们的思维定式是调整环境来适应孩子,个性是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里,教师更会有意识地迁就幼儿。在这个案例中,一开始,我对应幼儿拒绝理解环境的行为,采取的对策就是顺应。因为教育对象是一个较为敏感而且十分娇气的孩子。我感到,孩子的一系列拒绝行为其实是她心理极为“焦虑”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她拒绝环境进入他的生活,以给自己营造一种“安全感”,比如她拒绝吃饭就是很明显的一个行为。但是,当她在环境中有了一个具体的“依恋”对象后,(就是教师自己)我就就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变“顺应”为“依从”。从案例中教师的行为分析,由于教育对象的“敏感”使她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引起教师对待自己态度的变化,为了在陌生的环境中继续有一个能够“依恋”的对象,她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反过来顺应教师的要求。就象妍妍在有天早上来园时对我说的那样:为什么老师天天早上抱抱我、晚上还要给我五角星(指老师和她之间第二天来园不哭泣的约定)?当时我回答“因为你是老师很喜欢的妹妹小朋友”。在幼儿逐步适应

  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的肯定就应和要求交替进行,这样幼儿在得到赞许之后,对于继续完成教师的要求就有了信心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