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3-05-04 08:48:3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傅雷家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

  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书》。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它让我感觉像戏曲那样给人以脱俗的氛围和无穷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当成了对社会,对祖国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提升到这种境界,但是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当亲朋赞扬我取得的成绩时,总不忘夸夸父亲这个“大功臣”,而父亲满是沟壑的苍老的面容上总会现出幸福的笑容。

  不知从何时起,父亲开始在我耳边“唠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处事方法。那是,不明事理的我总觉得不胜其烦,常常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聪有没有排斥过这种“唠叨”?不过想来是没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亲的书信,保存着这笔精神财富。如今,我逐渐读懂了父亲,也逐渐重视父亲的谆谆善诱。虽然父亲的说教我无法以书信的形式保存下来,但是在我心中,那永远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父亲依然忙碌,依然“唠叨”,依然用期待而严厉的目光注视着我。不经意间看见父亲头上有银光闪过,仔细一看,发现父亲头发又白了几根,眼角的皱纹又深了几分。每当这时,我都想说:“父亲,您辛苦了大半辈子,该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终开不了口。

  父亲,在我心中,您永远是伟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传身教下,我会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踏上我的成长道路。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2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的人。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

  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傅雷的爱子教子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傅雷在书信中善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

  读了这本书,让我更多的了解与理解父母。让我知道了子女要多和父母沟通,相互了解。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3

  记忆里,第一次读《傅雷家书》应该是在上学时,至于感受,也许只是感动于父爱的伟大,而今做教师和母亲多年,重新捧读本书后,掩卷沉思,如果仅用一句话来概括读书心得,我觉得应该套用曾经颇为流行的家教书目《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说成好父亲胜过好学校,这本书中呈现的不仅仅是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更体现的是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父亲对儿子胜过任何一所学校的教育轨迹。

  爱国主义教育胜过好学校

  傅雷先生在儿子身上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当前任何一所学校所不能相比的。他在信里,总是洋溢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将这种感情化作对儿子学习和做事的动力。当他叮嘱儿子刻苦练琴时,不止一次强调不要忘记祖国和人民对他的期望;当儿子参加国际比赛时,他总是不忘记提醒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祖国,不但不可以给祖国丢脸,还一定要为祖国争光;很多家书里不但深情的讴歌刚成立的新中国,甚至将祖国的各种有影响的报刊杂志邮寄给儿子,让他身居海外能了解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将自己参政议政的发言、记录等资料整理邮寄给儿子,让他远渡重洋能感受同胞们为祖国建设出力献策的'决心和行动;当国内发生重大水灾时,傅雷夫妇在信中将灾情、损失数据一一通报给儿子,其为国忧心忡忡之情溢于言表,并借此机会教育儿子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试问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我们当今哪一所学校会进行呢?

  文化艺术滋养胜过好学校

  傅雷先生不仅精通几种其他国家的语言,还饱读古今中外书籍,对美术、音乐等领域有其独到的见解,正是他中西方合璧的渊博知识深深地浸润了傅聪,为他成为世界级音乐家奠定了夯实的基础,这在书信中均一一体现:在信中,他无数次介绍自己观看中国戏曲的感受,同时也将西方演奏家访华的一些详细情况及评价传递给傅聪;他还将中西方绘画界的一些问题讲述给傅聪,除此之外,在多封信中均提到给儿子邮寄中文书籍,尤其是古典诗词类书籍,许多次与儿子共同探讨李白、杜甫、苏轼等诗歌创作的风格,这都体现了他对儿子文学艺术方面的高等教育,施教者何人?不是教师,不是学校,只是一位父亲。

  个人修养熏陶胜过好学校

  古人云:小事凭才,大事凭德,真正能够成名成家之人,不仅仅要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顶尖级技能,还一定要具备多种令我们全人类肃然起敬的高贵品质,傅雷先生在信中便体现出对儿子个人修养方面的指导。傅雷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甚至多次提到一些做人的细节,如谦虚,对人对事要认真,学习音乐要执着,要有较强的意志力,对待老师要恭敬,生活要节俭,情感要控制好,注意西方特殊的礼节,要勇于接受真切的教训,要合理安排时间,珍视健康,遇事要冷静忌急躁,千万别做经理人的摇钱树,正确对待批评家的话。总之人的概念在傅雷心中,不只是一个愿望,一个口号,他时时刻刻都在对儿子进行着做人的指导,大到对人类对世界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小到对自己事业的严谨,对父母的孝敬,对妻子的理解,对友人的宽容,对金钱的观念。这样的教育,难道不令我们每一所学校汗颜吗?

  再读《傅雷家书》,豁然明了,傅聪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著名音乐家,除过人的音乐天赋外,主要在于父亲傅雷的教育,他的那部教材其内容是用父爱加学识加人品精心编撰而成,远远胜过任何一所学校选用的教材。

  亲爱的家长们,您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从这部书开始读吧,对我们的孩子只凭浓浓的爱来教育太苍白无力,我们更需要用学识和人品去润养他,做他一生一世的好学校。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4

  在以前,人们不像此刻一样有电话能够方便人们来与远方的家人交流,所以书信,便成为了一种很好的方式。谈起家书,《傅雷家书》这本名著肯定会浮此刻脑海间。.。.。.

  书的第一章说了不少作为父亲对自我孩子虐待的道歉话语,从中能够看出来父亲对孩子的浓浓爱意。在孩子走后,父母也表达出了自我的不舍之情,是啊,那毕竟是自我的骨肉啊,谁能舍得呢!在除夕夜,也仅有深深的思念。大人总是比孩子要有经历的,于是自我便能够告诉孩子各种关于学习的方法,帮孩子分析失利的原因,当在深夜,也不能挡住一个父亲对儿子诉说的心境,为孩子成熟而开心,与孩子讨论自我的工作。.。.。.这些不都是一个父母对孩子爱的表现吗在这些家书中,每一封都有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这足以体现对远在他乡的孩子的关爱。每每当孩子来信,父母总是会上扬嘴角,热泪盈眶的读完那封期盼已久的`家书。天下父母心。

  想想自我在家里的表现,对父母的话语有多少厌烦与气恼,总觉得自我长大了,不用他们管了,可他们却还是喋喋不休地唠叨。其实这都是父母的爱,只是我们此刻还小,不能明白透彻。如果我们像傅聪一样离开家里,或许就会懂得父母了。

  我们平常对家人总是不满,总是挑剔,却从不曾注意他们渐渐白去的两鬓,那是为我们操劳的结果。家书的资料并没有局限在关心儿子身上,更多的是与孩子讨论自我的生活、工作、诗人和音乐家,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那些经验及教育道理。请记住,父母永远是最爱我们的人。

  请从此刻开始,对父母好点,理解他们的所有苦心。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5

  傅雷的家书体现了傅雷对祖国和儿子深深的爱。首先,信中强调了一个年轻人应该如何做人,如何应对人生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儿子,要谦虚、严谨、有礼貌;遇到困难不要气馁,拿大奖不要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和人格的尊严,要做一个“德艺双馨,个性出众的艺术家”。同时,傅雷还对儿子的生活给予了有益的指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劳逸结合、正确理财、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圈儿爱儿子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1954年至1966年6月间给傅聪和傅敏的信的节选。傅雷夫妇是中国的文艺翻译家。

  看完《傅雷家书》,我真的被傅雷对生活的认真和对孩子的关爱感动了。家庭书籍从事业和生活艺术到吃饭穿衣花钱,什么都管。父母可以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学艺术的,尤其是学钢琴的,可以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技能。对解放初期到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也可以从对当事人傅雷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书里的话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是指自己。傅雷要求儿子树立三个原则:不要对祖国说对不起,不要对祖国做对不起,不要进入自己的国籍。爱儿子教儿子的精神是感动的`。

  这是最好的艺术学徒阅读,也是一篇充满父爱的教师文章。傅雷和他的妻子是中国父母的榜样。他们的两个孩子,著名钢琴大师傅聪和英语特级教师傅敏,是他们“先做人,后做“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有些人认为字母是最真实、最自然、最诚实的词。是的,因为所有写出来的文字都是当下的想法,想法去哪里,文字就去哪里。给亲戚写信时尤其如此,他敢于分析自己,在孩子面前认错,从自己的经历中给出经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的书。我们读的应该是傅雷本人。傅雷还因材施教。在傅聪的音乐教育中,他最初强调技巧,然后反复要求他真正理解作品本身,也就是他总是从“为什么”的角度去思考看事物的本质。傅雷自己教育孩子的思想体验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在傅雷身上看到的是中西文化融合的思想。高贵的父母造就成功的孩子。傅雷和他的妻子辛苦了一辈子,两个孩子都很成功。父母对我家书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之间真诚的交流,字里行间溢满的情意,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示。

  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人类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都渴望成功,渴望做大事,这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它会告诉你所有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打开财富和智慧的大门,创造辉煌的人生!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6

  傅雷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翻译了许多作品,同时,傅雷还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后,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所刊录的,乃是傅雷与傅聪之间自1954至1966年的书信。当年,这批书信,只是父与子之间的私人函件,而现在会刊行成书,且风行各地,因为这不是寻常父子之间的闲话家常,而是两位特殊艺术家之间的心灵对话。

  傅雷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因此这些家书还以相当多的篇幅谈论美术、音乐作品、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不管是傅聪去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还是后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特别是经常给他邮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有关绘画、雕塑等艺术理论方面的书籍,鼓励他多从诗歌、戏剧、美术等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来感人至深。

  在1956年2月29日的通信中,傅雷由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起,论及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而真诚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这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到语重心长。

  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傅聪如何面对各种问题。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通过这本书,能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我们所看到的,除了为人父者对国外游子的无尽思念,无尽悬挂,还有承载着中国知识分子千百年来的民族大义,蓄满特殊一代共同记忆的时代反思。我们看到的,更是对文化的传承,对艺术的追求。艺术在最高层次上,是超越民族、不分畛域的,而吾人对生命的礼赞,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与追求,也是永无止境、亘古常新的。正因如此,《傅雷家书》中所体现的,不仅是人间的挚爱与关怀,也是超越生命的气魄与胸襟。

  《傅雷家书》撰写于五十年前,半个世纪过去了,却在一代又一代有良知、有深度的读者心目中,如惠风吹拂迎风悬挂的风铃般,拨动了无数敏锐的心弦,使无数读者为之感悟、动容。

  当年的傅雷,身处斗室,而心系国家,甚至遍及文化、艺术,这一切都不会老,不会过时。如今,人已不在,但它的影响力,却是越来越强,历久弥新。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7

  1954年1月18-19日

  傅聪应波兰政府邀请,参加《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并留学波兰。全家人送傅聪走后,写信给他。这封由傅雷执笔,表达全家人对傅雷的想念,一想到离家便“随时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总是回忆起傅聪小时候的样子以及那些“有亏良心的事”。

  大家都知道的是,傅雷对孩子一向严厉,有时候甚至有些苛刻,但随着孩子的离家,再硬的心也会柔软,甚至会想要“赎罪”。傅雷知道自己严格吗?知道。他也庆幸自己的严厉没有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真的有没有影响且不论,但有这样的意识,就证明他对自己的反思是有的。而不是“只要我说的都是对的,我绝没有错”这样。

  我觉得能向孩子展现甚至告诉他们自己的爱和脆弱是一件很好的事,虽然父母对于子女来讲是山一样的人,但展现脆弱和道歉也很重要。无论再小的孩子,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情感最强烈,我们会因为彼此感到高兴,也会感到难过。我们不能保证永远不伤别人的心,尤其是家人,但是“谢谢”“对不起”“我爱你”好像总是很难和家人说出口。因而,在这封信中,傅雷能表现出这样不舍又自责的感情,值得学习。

  1954年1月30日

  第一封是父亲执笔,仍旧表达思念和怀念。其中有一段令我印象深刻。“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人世间的关系,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无论是怎样的身份和联系,交往都是彼此相互学习的过程,父母与孩子间也不例外。所有的父母都是从孩子成长来的,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该怎么做,该怎样说,如何控制情绪,如何表达情感,大家都在相互学习。与人交往中,我们都会犯错,而犯错后的学习、成长,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之前讲到过这本书

  蕾切尔·卡斯克在《成为母亲》中讲到,都说母性是自然而然的,但其实大多数人在孩子刚出生时,会感到缺少联系,甚至会忘记自己是个母亲,看着孩子会有些陌生,渐渐的相处才激发了这种母性。而往后的日子,随着孩子的长大,具有了自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后,和父母之间的差距会逐渐减少,交流更是一种思想碰撞,如若能成为朋友,那这种相互了解是他人无法比拟的。

  一同寄出的第二封信是母亲执笔,没讲特别多的话,却很正式的告诉傅聪,“我们之间,除了爱没有别的什么可说的了”,直白又简单,真好。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8

  教育,应该怎样更好地来诠释和实践?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追问和求解的命题。细读品磨《傅雷家书》,使我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和开展有了新的提高。

  傅雷是著名的学者、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译著宏富传神,为人坦荡刚毅,一生成功的培养了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傅雷家书》更因其成功的教育实践令世人信服。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一本优秀的思想修养读物;更是一部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家书在爱子真情流露的基础上,凝聚着傅雷对儿子悉心教育和引导,蕴含着精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读来感人至深,对人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也不断重构和优化着我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教育实践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育者起着主导作用,发挥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呈现为受教育者对所授内容的“内化”与“外化”效果。傅雷在家书中涉及了包括思想、修养、态度、方法和学识等等许多方面育子心经,因其自身渊博精通而游刃有余、高屋建瓴,也因其良好的教育引导使得傅聪艺术扎实全面,造诣精深。作为一名教师,本着以更好的提升自身和教书育人的出发点,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探究《傅雷家书》最具教育典范的意义之处。

  要秉持缜密严谨的'作风和认真细致的态度。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治学务必严谨,同样,在治学之教学这一环节上亦必具严谨认真的态度。傅雷治学十分严谨,译著工于传神,欣赏鉴别造诣精湛,文化评论精辟辩证。同样,傅雷对儿子学习态度和作风也是严格要求和注重培养,指出“不可有敷衍的想法”。傅聪在国外艺术求学时,从基础性的外语学习,到艺术理论与修养直至对艺术感受与领会等层面,傅雷都严格要求其遵循规律,各环节务必扎实用心,并不断引导和勉励其对艺术的境界的提升和领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傅雷的这些教育对傅聪日后成为著名的钢琴家有莫大影响。

  要追求渊博的学识和深邃的思想。学高为师,授予必须以拥有为基础,学识渊博者方可最好地浇灌求知心田。思想决定境界,深邃的教育思想会引领求知者不断升华而当行出色。傅雷在文化艺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使他对儿子傅聪学习得失了然于胸,对其教育的匡正和引导精准有效。同时,傅雷先生以自己超群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难晦涩的道理,从而使人深受启发和获益,这都使他对儿子的教育卓有成效。

  要遵循做人、修养与学问一体的教育规律。做人、修养与做学问一体是一个重要的为学思想,而认识中有此实践中不足的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傅雷十分重视做人、修养与学问一体的思想,这一思想贯穿《傅雷家书》始终,并在他的教育实践中所实行和获印证。“先做人、交为做艺术,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这是傅雷对学钢琴的傅聪的告诫,也蕴含着普遍的治学规律和方法。做人是一种素质要求和基本精神价值的定位,做艺术家是要“通”,哲学、宗教、绘画、文学…一切都要通,在此基础上去通晓音乐,而后回归钢琴方可为家。傅雷反复强调“做人第一,艺术第二”,迁移后我们可获知:做人第一,学问第二。只有做好了“人”,才有了可能做好学问的基础,而修养是必由之路。在当前偏重知识教育的形势下,应更多的融入做人、修养与学问一体的思想于教育中,增强对学生做人、修养方面的熏陶教育,至少要实现学生学习知识和追求学问两不误。

  《傅雷家书》可为篇篇精彩,字字珠玑,真知灼见俯拾皆是,育人思想闪耀着理性的灵光,任何的评价和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以上仅记录的是我感受最深的体会和收获,更多的已融入身体,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践行。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9

  傅雷与儿子的书信往来过程是十分高兴的,虽然他自我工作很繁忙(翻译家,文艺批评家,着作等身;还有很多社会职务,是上海市政协委员),但从未觉得写信是一份耗时的差事。

  我跟你是永远谈不完的,正如一个人对自我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

  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能够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我的讨论与争辩。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我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

  傅雷写信不仅仅是言教,同时也是身教。他经常以自我批判来教育身在千里之外留学欧洲的儿子。

  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你过去承认我“在高山上看事情”,也许我是近视眼,看出来的形势都不准确。但至少你得用你不近视的眼睛,来检查我看到的是否不准确。果然不准确的话,你当然不用,也不该听我的。

  等到有一天,我发觉你处处比我看得清楚,我第一个会佩服你,非但不来和你“缠夹二”乱提意见,并且还要遇事来请教你呢!

  尽管我埋葬了自我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我的错误。

  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我做父亲的一向低估了你,你把我的错误用你的才具与苦功给点破了,我真高兴,我真骄傲,能够有这么一个儿子把我错误的估计全部推翻!

  有一次,儿子的来信给邮局弄丢了,傅雷误解了儿子,显示出了内心的不高兴:

  转往苏联学习一节,你从来没和我们谈过。老实说,我是很有自卑感的,因为这反映你对我还是不放心。大概我对你从小的不得当,不合理的教育,后果还没有完全消失。

  但傅雷的出发点还是让儿子心领了的。

  孩子,以后随时来信把苦闷告诉我,我相信还能凭一些经验安慰你呢。爸爸受的痛苦不能为儿女减除一些危险,那末爸爸的痛苦也是白受了。

  父母的缺点与坏脾气应当不断的作为孩子的戒鉴,不然的'话,人的性格就没有改善的指望了。家里嘱咐你的话就多听一些,在外就不必只受别人批评。

  一个人的发泄是要求心里健康,不是使自我越来越苦闷。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可是分使你紧张,低潮可是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对自我父母,不用怕“自吹自捧”的嫌疑,只要用时分析一下弱点,把别人没说出而自我感觉到的短处也一齐告诉我们。

  傅雷甚至这样劝儿子勤于写家信,真是太可爱的父亲啊:

  想到你们俩的忙碌,不忍心要求多动笔,但除了在外演出,平时你们该反过来想一想:假定我们也住在伦敦,难道每两星期不得上你们家吃一顿饭,你们也得花费一二小时陪我们谈谈话吗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0

  语文教材中选有傅雷家书的两封书信我读后感,受颇深。

  傅雷,是我国罗曼罗兰富二代等作家文章的当代翻译界第一人。他培育了世界一流的钢琴家傅聪。傅雷家书是他及其夫人和儿子傅聪傅敏的书信摘篇,这些家书凝聚着傅聪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在付聪消沉苦闷时,父母教育孩子如何正确面对生活的感情创伤战胜挫折。“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是他对儿子的劝慰又何尝不是给我们启迪呢?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而我们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不过分的在意为之焦急,也不能轻视,蔑之,不应风暴而消沉努力报警远方,我们必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他把儿子的信是为珍贵的礼物,他在儿子成功时满怀星星激情洋溢的勉励激励儿子保持千危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高境界,确对待成功,“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就会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是没有止境的。”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命之河,绵绵不断,有时平,无波澜,有时间有涌进但从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总是在向远方奔腾。人生有幸与不幸,但我们平静面对惊喜时,则是我们又跨出一大步时,宠辱不惊,为着我们更远的目标而奋斗,我们就是中国的接班人。

  傅雷家书中给我们的启示有太多太多,他不仅是至于我们个人也给我们在家庭教育放有了启发。现今许多家长为了所谓的“为了孩子好”每天忙于工作,之间却忽略了孩子们真正想要的不过是父母的关爱。有多少留守儿童,或者几乎等于同于留守儿童的孩子因为极度缺少家庭父母的关爱,还荒废了,毁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我现在只想呼吁各位家长,何时放下工作,放下手机,放下麻酱,给你们的孩子真正的关爱与呵护?!傅雷家书将让我受益终生。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1

  在如今互联网发达的时代,那一封封白纸黑字的信封又该将何去何从?

  初翻开《傅雷家书》,就被它别具一格的文体所吸引住。这是一本由一封封溢满父爱,母爱的书信而组成的,可谓是呕尽心血的教子篇。

  来到傅雷故居,可以想象:走过乡间的林荫小路,穿过绿色如茵的稻田,走入整洁如一的长台的傅雷故居,再跟随笔者的脚步越过满室书香,来到窗边,似乎还可见到往日的情景。傅雷坐在书桌前,点起小灯,拿着毛笔,在百忙之中抽空认真地给自己远方的儿子写着信……即使,这一幕发生在遥远的过去,但,通过字里行间,仿佛一切都那样真实,历历在目。

  傅雷在书信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至深的情感,且是从不敢表露出来的。众周所知,早期的傅雷对自己的要求几近完美,自然,他对待家人也亦是如此。他的'教育理念:棍棒底下出孝子也不是不无道理,最终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儿子。所以从这点出发,傅雷,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平凡普通的父亲。

  傅雷写给自己儿子的信数不尽,其中一篇竟长达7000多字。在儿子落寞之时,他往往给予足够的鼓励,信中这样写道:只有保持积极正确的态度,才能够以坦然平和的内心来面对,不会被荣誉和金钱冲昏了头脑,也不会在遭受打击和困厄时一蹶不振。在儿子成功后,会提出表扬,更会提出戒骄戒躁,不可骄傲的告诫,信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决心和信念有顽强的毅力,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另外还要采取行动,有一个良好的态度,两者俱全才可以有所成功。如此思虑谨慎的傅雷,为儿子的前途打造出一片光明。

  也许,傅雷晚年的最大遗憾就是跟自己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甚至自己临终前都没能见一眼。珍贵的人往往总是逝去后才悔恨不已,但却早已来不及。这也是警醒着所有的读者:珍惜眼前人,活在当下……

  一笔一划皆是情,一字一句皆是意,家人的爱是平淡的,是默默无闻的,可有时,却不失些真情流露,就像那一封封微微泛黄的书信,突显的那样伟大。

  一封书信,容纳了千言万语,那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一位平凡父亲深沉的爱……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2

  一、作者简介: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傅雷(1908-1966),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

  二、好词佳句:

  一劳永逸、首当其冲、巧夺天工、颐指气使、炙手可热、倾巢而出、登堂入室、万人空巷、耳熟能详、万马齐喑、莘莘学子、深孚众望

  1、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于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

  2、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3、要有耐性,不要操之过急。越是心平气和,越有成绩。时时刻刻要承认自己是笨伯,不怕做笨功次,那就不会期待太切,稍不进步就慌乱了。

  4、要把这些事情当作心灵的灰烬来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三、读后感

  读完这书,有这样一句话依然令我记忆犹新:“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多么深刻的一句话啊。从书中,我们可以知道了,傅雷是非常细心的一个人,他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大到人生哲理,小到为人处世,傅雷爱儿子,但却不溺爱儿子,他对儿子悉心培养,希望他成为一个时刻爱国、淡泊名利的人,这样的父亲怎能不令人敬佩呢?。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3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敏、傅聪等的家书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九六年六月。

  这是一本的艺术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正有了这《傅雷家书》的流传,许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傅雷夫妇也就成为了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典范。

  一封封家书,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强烈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这部作品中,傅雷不仅仅作为一名关爱儿子的父亲,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也作为一个“过来人”以自己多年的阅历和在社会的摸爬滚打对儿子即将遇到的各种各样事情做出推测并给予独特的见解,更作为一个指路灯,为儿子设计好应对即将到来的事的办法,并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也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理智的分析,以朋友的身份帮助儿子汲取教训,让他引以为戒。

  “揠苗助长”“棒棒底下出孝子”也逐渐开始成为家长们去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后竟有根深蒂固的趋势。可他们却忘了,他们并没有傅雷的那种言传身教的品质。光学傅雷一个“打”字,便长期有着“孩子不打不成材”的'思想,于是孩子在父母的身边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渐而孩子们开始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属于孩子那独有的活泼。傅雷想通了,即使自己的晚年因为文化_的原因备受折磨,但却因为他与儿子成为知心朋友而感到幸福。这……或许就是父亲。

  《傅雷家书》给我们了解过去的历史,开启了一扇不大却能看清一切的窗户,很好的为我们保存了那个年代珍贵的记忆,正因为有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明了的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生行事的准则。《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处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令人感动。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4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编入了家书180多封,它不仅仅是家书,更是傅雷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傅聪的教育的文字篇本,是一部充满着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大师,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作为文学翻译家的傅雷, 他写给家人的书信以其真挚的情感、深邃的哲理、独到的艺术见解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

  《傅雷家书》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了,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傅雷不忘对其儿子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纵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未知能有几人,因为这确实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学贯中西,儿子也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在相互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达成充分的默契。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然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书中不仅论及音乐,同时涉及教育、文学、爱情、人生等各方面,且不是浅尝辄止,很多都是极有深度的见解。在这本书信集里,随处可见一个父亲的慈爱、对孩子的`厚望及骄傲,深厚的艺术造诣、渊博的学识涵养在书中各个角落闪光,所有的这些无不体现着作者的博学和睿智。

  而正是由于这么一位苦心孤诣的父亲,受其陶冶与教导,使傅聪在海外的孤独环境中,汲取到勇气和力量。父母的鼓励鞭策更让他明确艺术道路上的前进方向。傅聪在异国漂流,但父母仿佛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而今,七旬的傅聪已是闻名世界的音乐家,艺术造诣举世公认。被寓为钢琴诗人的他应该也会时常地想念父亲对自己的言传身教吧。傅雷把培养孩子同样当作他对社会、对国家所应尽的一项神圣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上升到这种认识层次,但对于孩子的关爱和培养,我想是人的本性。在阅读的过程中,看着傅雷的谆谆教导,远方的父亲轮廓渐渐清晰,仿佛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时常想念、时常感动。

  《傅雷家书》是老师的教导,是长者的叮嘱,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那一封封家书,就像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同书中人物的距离,给予我心灵的荡涤,思想的启发。我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5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能够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异常是学钢琴的能够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xx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我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我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并且是他敢于剖析自我,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当就是傅雷自我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能够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中傅雷的形象03-25

傅雷家书主旨03-24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1-28

《傅雷家书》心得体会12-06

傅雷家书读书感受06-19

傅雷家书摘抄06-20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11-05

傅雷家书的阅读心得12-21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1-10

读傅雷家书心得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