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心得感悟

更新时间:2023-07-12 11:33:46 心得体会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素质教育心得感悟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难免会萌生一些新的感悟,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感悟,想法都记录下来。那么,感悟的文章一般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素质教育心得感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素质教育心得感悟

素质教育心得感悟1

  这两天大致浏览了《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作者黄全愈是一位在中国的教育中成长,在美国的教育中成才的留美博士。作者对中国和美国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考,尤其是当他的儿子矿矿亲身经历了美国的教育之后,作者对中美教育的体会和思考更加具体,更加全面。因为还没看完,给我影响最深的是这样两点:

  一: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

  作者通过一件发生在他儿子身上的趣事。也就是把有着绘画天赋的儿子送进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学习班。可是在这个班里,矿矿却无法落笔画画,并且不愿上学,因为老师什么都不教,只让学生自己涂鸦。作者了解情况后,甚为不满,立即让儿子退出了这个“误人子弟”的绘画班。可是过后发现,美国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也就是有没有独特之处。而中国孩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却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师的画,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没有一些自己创新的成分,如果没有一个参照物,他们就根本无法下笔。

  由此可见,中国的教育注重技能的传授,学生依照老师的教学,能够有很强的副职能力,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而美国教育,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注重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的教育注重“教”与“训练”的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技能,而美国教育注重学生自身实践的过程,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一直以来,认为美国教育崇尚自由、个性发展,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孩子,可以任其自由发展,但事实并非如此。当我读了这本书,我对美国的教育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黄全愈在书中写到:在美国学校里,学生一进校门,人手一册校规,学校的规章制度一条条都纪录得非常详细,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天条”。学生违反了哪一条,就一定会受到处罚,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学生心里非常清楚,因而因为惧怕而遵守这个规则。例如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守纪律,第一次,教师警告;第二次,在教室外面站10分钟;第三次,教师打电话通知家长,放学半小时才允许回家。这就意味着将乘不到校车,必须由家长来接。美国由此流行这样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打电话。最重要一点是美国家长对学校的惩罚措施也十分理解与支持。

  相反,我们的教育在管理学生上有很多的随意性。虽然学校也有校规,班规,但形同虚设。而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所做所为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学校和老师也是临时决定怎么处理。而且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做法,就是把什么处罚都与体罚、变相体罚联系起来,与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联系起来,这样使学校的规范教育大打折扣。老师不再敢管,学校只怕出事,家长动不动就把学校告到有关部门或者新闻媒体,无奈之下,只能由着他们。

  其实“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惩罚的因素。而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受惩罚也是成长经历中不可缺少的。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违反了纪律,只靠讲道理、用行动就能感化孩子那就太好了,问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吃这一套,那我们就对他们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试想这些学生将来会走向何方,会有谁来管教;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那么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当然孩子的父母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们也应当担起一定的责任,假如我们的教育能够给它一定的处罚,也许可以挽救一部分学生,为社会减轻一定的负担。因此,科学有效的惩戒应当被看作是一种真正为学生负责,全面体现学校育人功能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以上两点就是我阅读后最深的体会,中美两国教育的差异源于中美两国的国情、文化传统与教育观念的不同,中国有中国的国情,美国的素质教育并不见得在中国行得通,所以我们也没必要照搬美国模式,我们要做的只能依照中国国情,借鉴外国模式,寻找一套适合我们自己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心得感悟2

  一个秋高气爽、阳光明媚、丹桂飘香的日子里,我和全班同学又一次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素质教育基地,参加一天的素质学习生活。

  汽车在拥挤的马路上缓缓的前进着,九点多钟素质教育基地终于到了,全班同学从公共汽车上鱼贯而出,急急忙忙地来到大操场,班主任杨老师帮我们分了班,我们便跟着授课老师进了教室。

  上午的课是小学工艺——火柴贴画。老师仔仔细细地介绍了一遍做火柴贴画的步骤,就开始分发工具和材料。我拿到工具之后,先画了一张草图,便拿火柴开始做了。我把火柴剪成合适的长短,沾上乳胶,然后按照草图开始沾第一根、第二根、第三根……通过认真细致的制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完成了我的火柴贴画处女作——《大海上乘风破浪的小船》。虽然做的破破烂烂、龇牙咧嘴,但是我还是掌握了制作火柴贴画的基本技巧。

  下午本来要去上农田课的,授课老师却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七拐八拐地把我们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忽然,眼前豁然开朗,让我惊奇地是呈现在面前的.是一个沙雕场。于是,我意识到下午要上的课便是沙雕。进入沙雕场后,老师简单介绍了制作沙雕的注意事项和方法,便让同学们自由创作。我先把沙子铲进模型里,一层一层地拍实,做成坝子,然后开始做重要的一环——雕刻。我首先在坝子中间挖了一个方形的洞,接着在边上切出一格一格的,再在四周刻出门和窗户,一个雄伟壮观的城堡就显现出来了。我到四周转了转,发现别的同学做得,有奇形怪状的,有美轮美奂的,还有的既像城堡又像方块,真是五花八门。放学的时间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走出了沙雕场。

  短短一天的素质学习结束了,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事情要有恒心,否则,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素质教育心得感悟3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知识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知道了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避震、面对火灾我们该如何逃生自救等安全问题。虽然天灾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我们掌握了更多地安全知识之后,在灾难降临时就有可能有更多的获救机会。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正在教室上课,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的撤离。如果我们在家中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也可以躲到墙角或管道多的地方、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面对火灾时要迅速逃生,受到火势威胁时,要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预防交通事故:必须遵守交通规则,要走人行道,穿越马路必须走人行横道;在马路上不准追逐打闹、奔跑;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通过安全知识教育,能使我们青少年树立安全意识,了解安全常识,学会自我保护,提高应变能力,尽可能减少和杜绝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上帝是公平的也是吝啬的,他只赐予每个人一次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珍惜。生活中交通安全与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就像我们的朋友。日日夜夜都守在我们的身边,教育我们,劝戒我们生命是宝贵的,人的一生就只有一次生命,我们应该爱惜生命。

素质教育心得感悟4

  阿基米德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整个地球。那么如何在教育中寻求一根杠杆,确定一个支点,支起教育的成功呢?这个问题从师范开始,我就一直苦苦寻求着答案,遗憾的是一直没能找到突破点。在与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我读到了坚韧不拔的小乌龟,诚实守信的小鸟,活泼进取的小鲤鱼……那一刻我蓦然觉得,我的杠杆找到了,那就是用童话这根杠杆支起孩子的教育。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有幸拜读到了浙师大教授周晓波的《当代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研究》一书,使我更加坚定了实现梦想的决心。

  启发一:用童话的形象支起孩子的“真善美”教育。

  周晓波在《当代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研究》一书中讲到:“许多童话长期以来一直为小读者所钟爱,传了一代又一代,始终保持极大的吸引力,究其原因,不能不说与这些作品中所创造的幻想的童话形象不无关系。”童话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的地位真的有那么高吗?童话故事中的个中深意在孩子们心中真的根植得有那么深吗?

  我试着想印证一下周晓波教授的这句话,于是在一节童话欣赏课上,我让孩子们来推荐真善美的童话形象大使,想不到孩子们如数家珍,报出了一大串,什么美丽的白雪公主,诚实守信的小鸟,坚持不懈的小乌龟,善良的美人鱼,聪明的小叮当……有些,连我都没有想到,我真的有点无地自容,怨自己童话作品读得太少。更让我惊奇的是,在真善美形象大使的推荐过程中,孩子们个个是理由充分,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是投票决定,评选“美人鱼”为本班的“真善美”的童话形象大使。课后,我不禁感慨童话形象的魅力之大:一个可爱的“美人鱼”就真的可以把“真善美”在孩子们心中演绎得那么深刻,生动,形象。

  那节童话欣赏课后,“美人鱼”就成了我们班“真善美”的形象大使。孩子们常常会画画漂亮的美人鱼,时不时讲讲美人鱼的故事。我知道“美人鱼”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孩子们脑中,“真善美”的种子已经悄悄植根孩子们的心田。教育的实践让我更深深地体会到周晓波在《当代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研究》中讲到的一句话;“优秀的童话形象能够让少年儿童充分感受人生、感受人间的美好情感,使他们的情操受到陶冶,同时使他们的心中坚定对人生的信念,激励他们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

  启发二:用童话的幻想撑起孩子的“创新”教育。

  “幻想,这既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想象,也是一种开创新天地的想象,是一种极为可贵的品质,是人类创造力的心理本源。”这是周晓波教授在《当代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研究》一书中对童话作品中幻想的精辟论述。幻想既是童话的生命所在,幻想又是创造的翅膀,没有丰富的幻想,孩子又何来创新呢?初次课堂教学印证的成功,让我坚信了周晓波教授观点的正确性。我相信,童话创作一定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于是,我再次翻开《当代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研究》一书,想找到用童话创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想不到方法还真不少,有看图、画图学编童话,玩具国里创编童话,生活之中寻找童话,音乐世界引发童话,承前启后续编童话……

  我是个拿来主义者。有一次,在刚学完《陶罐和铁罐》一文后,我就用《当代儿童文学与素质教育研究》一书上的承前启后续编童话的方法,试着让学生续写童话:多年以后陶罐又遇到了铁罐,可能会说些什么呢?想不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出乎我的意料:有的想象铁罐依然那样傲慢无理瞧不起陶罐;有的想象骄傲的铁罐总算认识到了每个人各有各的点,不应该只看别人的`缺点,应该取长补短;有的还想到很多年后,陶罐被放在了博物馆里,为了不想和铁罐呆在一起,从柜子上跳下来,结果粉身碎骨……这时,我觉得学生的想象得到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激发,不禁暗暗感叹周晓波教授的承前启后续编童话的方法还真是管用。从此以后,我不断地用书上的一些童话创作方法指导学生创作童话。

  半年多的实践使孩子们的童话作文越来越棒,更重要的是富有情趣、童真的童话作文把孩子们潜在的想象力发展成为创作型的思维能力。许多孩子童话作品中离奇的想象,让我感到孩子的创新能力开始得到了培养和发展。让我们看一看学生写的《种树机》:

  28世纪,随着人民疯狂的砍伐,地球上的绿树越来越少,人们生活在臭气熏天的地球上不断抱怨,动物们也渐渐感到自己的活动环境越来越狭小,动物王国的国王正召集大臣们研究对策,要向人类提建议:少砍树,多种树。

  过了几天,老鼠博士带着自己在实验室里敲敲打打,呕心沥血七七四十九天制成的庞然大物来到了国王面前。众大臣望着老鼠带来的庞然大物窃窃私语,“这是什么东西?”老鼠博士知道大家的疑惑,说:“这是我最新研制出来的种树机,性能良好……”“种树机?”“面对现在环境恶化的世界,我花了整整四十九天不眠不休才研制出来的。”“请国王把它卖给人类……”动物中顿时炸开了锅。对,好主意!

  听了老鼠博士的讲解,国王非常高兴,立即把老鼠博士调到皇家科学院工作,这是对一位科学家莫大的荣幸。其实,国王心中早已打好如意算盘了。

  下午,他叫来外交大臣,要它同人类谈一桩大生意——购买“种树机”。外交大臣立即乘上超光速飞机。不到2小时,外交大臣回来了,把谈判结果说给了国王,人类同意和我们合作,价钱鼠币20万元(相当于人民币5万)。国王下达命令把种树机大量生产,卖给人类。

  几十年后,地球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一条条小溪恢复了往日的精神,哗哗地流着。大树们多了许多同胞,比往日更有精神了。你瞧,种树机把种子埋到地下,激光一照,立刻长成一株参天大树。从此,地球披上了一件漂亮的绿衣裳。

  祝愿我们的地球母亲越活越年轻。

  一个在平常人眼中看起来是那么狡猾、让人讨厌的老鼠,在孩子眼中,可以变成这么有本事的博士,可以成为人类崇拜的对象,可以变成让地球的环境恢复往日的精神英雄,我们不得不佩服孩子想象力的丰富,我们相信孩子的创新能力将会从这里得到开发和提升。

  一本并不是十分专业的教育专著,竟让我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杠杆,支起了教育的一点点成功。可见,我们教师平时看书要多、要广、要博,在那浩瀚的书海中,我想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启示。

素质教育心得感悟5

  当前,学校里社会上掀起了一阵风,那就是很多家长纷纷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素质教育”或者“课外辅导”班。学生自己怨声载道,有的抱怨占用了休息时间,有的抱怨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从我的感受来讲,我觉得素质教育对于我来说,却是功不可没的。

  我是一个腼腆的孩子,上课的时候不爱说话,不爱回答问题。最主要的还有一点,我上课有点心不在焉,总会不经意间走神。老师对我非常无奈,动不动就留下我来,与她“坚守岗位”。可我的走神的毛病并没有因被罚站而治好,反而有愈演愈烈的倾向。

  最终,一个月的“坚守岗位”结束,我的成绩一落千丈,班里倒数第一的'“帽子”毫不留情地戴在了我的头上。我很羞愧,也很自责,但走神并不是我能管得住的。后来,妈妈决定培养我的自信心,因为她不想看到我日渐消沉下去。妈妈决定从我最喜欢的舞蹈入手,给我报了一个舞蹈班。

  从上舞蹈班的第一天开始,我就被吸引住了。舞蹈课上,我认真地学习每一个动作,不敢忽略掉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甩腿。渐渐地,在学校课堂上我的“走神”的毛病没有了,也不再陪老师“坚守岗位”了。一个学期过去了,曾经倒数第一的我,把倒数第一的帽子让给了别人,当上了班里的正数第一。

  是学习舞蹈改变了我的学习态度,是学习舞蹈让我变得自信起来,是学习舞蹈的过程让我知道,世上许多事情是必须用心努力去做的。我感谢舞蹈,感谢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心得感悟6

  前段时间有幸读了《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美国教育有点滴了解,曾片面认为美式教育开放,对孩子的个性培养比较好,而我们的教育就是缺少了这一点。在读完了这本书后,让我对美式教育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对我们自身的教育也有了更多感悟。其实,凡事都是有利有弊,就如书中所说的“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还是人。”

  “如果连你都不相信自己,谁还敢投你的票呢?”这句话让我感触至深,现在我们一直鼓励孩子自信,包括我们现在的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也是为了给孩子更多地机会展示自己,能自信、大方。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没有给孩子创造机会。比如,我们经常评选的优秀学生,往往都是同学们推选出来的,却很少让他们自己推荐自己。往往别的孩子在夸奖自己的时候,脸上不是自信而是不自在。开学时,在班干部竞选中,虽然一直都是鼓励孩子自荐自己,可是效果还是不明显。如果我们能坚持鼓励孩子,多给孩子们自荐的机会,相信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更自信!

  “没商量”的“天条”这一小节也让我有较深的感触,特别是其中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义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在集会或各种活动中要举止适当,完成作业,保证家长能看到学校让带回家的各种文件和报告。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就是需要让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以上一些义务更是他们应该应尽的义务,不能任由孩子把完成作业当成是爸爸妈妈的义务。分清各自的任务,认真地尽自己职责完成自己的`义务,这样更有利培养有责任心的下一代。

  看完了这本书,我还有一些触动,就是美式教育特别维护教师的权益,这样能保证教师更好地工作。虽然我不赞成过去地棒打式教育,但是现在的学生和家长就是上帝这种风气也不行,明理的家长还能理解和支持老师的工作,而很多不明理的家长却是以为自己真的就是上帝,认为老师就是应该和他们一样袒护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容许老师教育孩子,更别说适当地惩罚了。而这本书中提到的几种惩罚孩子的形式对本书作者的儿子的成长还是有效的。

  如果真的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信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更辉煌!

素质教育心得感悟7

  我是大连市实验小学的一名学生。我们的学校不但经常举办各种文体活动,而且时时不忘提高我们的素质教育。今天,我们去了中小学生综合教育素质中心,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校外课程。

  我学的课程是创意戏偶,是关于皮影的。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了解,我知道了以前制作皮影的材料是皮革,而现代可以用卡纸、塑料片等材料代替皮革制作成各个式样的皮影。然后通过光的照射投影到幕布上,实现动画效果,这就是皮影戏。皮影戏的表演者站在幕布的后方控制皮影,观众则在幕布的`前方来欣赏皮影戏。介绍完了皮影戏,就到了我们自己动手制作皮影的环节。老师告诉我们今天做好皮影后,接着可以用做好的皮影演一场皮影戏——《狐狸和乌鸦》。

  我们得知后高兴极了,因为不仅能动手制作,还能亲自表演,简直是太棒了,不由得浑身上下充满了动力。我们首先在纸上画出狐狸、乌鸦和大树;接着把它们剪下来,并涂上颜色;然后在它们的正面、反面涂上一层油,使它们变得透明些,同时还要把多余的油吸在报纸上。

  做完这些后,第一步才刚完成。第二步就是把这些涂好颜色的画片连接起来。因为皮影是需要活动的,所以要把身体各个部位分开来剪,然后用螺丝钉把各部分拼接起来。第三步也就是最后一步,是要把拼接好的皮影后面粘上控制棒,我们用吸管做的控制棒。就这样,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皮影就做成了。接下来就是我们的皮影戏表演时间啦。哇哈哈,只听见狐狸的尖叫,乌鸦的怒吼,一声接一声,就连大树也不甘寂寞,慢悠悠地走来走去······银铃般的笑声一直回荡在教室里,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下午四点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我非常喜欢创意戏偶这个课程,在这里我不但对皮偶这个文化瑰宝有了深刻了解,还亲手制作了皮偶,我很开心。也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寓教于乐的学习机会。真希望下次还能参加类似的课程。

素质教育心得感悟8

  读了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自己的心似乎一下子被什么触着一样,惊诧地发觉美国的素质教育原来是这样,于是又饶有兴趣地翻看一些有关于中美教育差别的文章,对美国教育总的印象是:美国的学校,固然不赞成向学生进行“知识填鸭”,但也不能简单地看成只重视向学生传授谋生求知的实用技能。而是尽可能地提供一个对所有人平等开放的、有利于学生锻炼能力、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自由、宽松、多元的环境。如果说中国古人的见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美国的做法是“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教育者也手把手地示范传授怎么捕鱼,却更重视创造一个宽广辽阔、有风有浪的渔场,让被教育者自己从实践中学会怎么捕鱼。

  在本书的第一章《创造性能不能教》中,作者讲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受中国画启蒙教育的儿子三岁就能画出像模像样的国画,而在美国的学校的班里,儿子却无法落笔画画,因为老师什么都不教,只让学生涂鸦似的乱画这使作者甚为不满,竟然让儿子退出了绘画班。可是一段时间后,他又发现,美国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也就是画得独特不独特。而中国孩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却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师的画,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如果没有一个参照物,他们就根本无法下笔。

  看起来这好像只是评判标准上的差异,而实际上这是一种观念上的误区,即把技能和创造分隔开,把教和练混为一谈,结果使许多中国的孩子具有的是相当好的绘画基本技巧以及很高的模仿能力,但欠缺创造力。“好不好”,强调的是创造能力的问题;“像不像”,强调的是模仿能力的问题,显而易见,缺少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作者认为,教与练是不同的,“教”是一个指导和引导的过程,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自由。我们常说的“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对“教”这一概念最好的解释,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各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组织者,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己动手动脑动手,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师生间要建立相互尊重、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

  另外,活动课或综合实践课上多组织一些能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运用知识和能力的活动,还可以是一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活动。增加活动时间,并让他们来组织安排,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官半职,让每个学生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班级的图书角查找资料等;利用电脑网络设计图画、个人介绍、数学小报等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个性的空间。

素质教育心得感悟9

  今天,我看了一个关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与考试心理的节目,让我学会了许多学习方法。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节目的主要内容:第一个是关于考试的问题。

  一、考试前:

  ①要多休息,不要光复习。

  ②早把考试用品准备好。

  ③多做深呼吸,稳定好情绪。

  二、考中:

  ①发下卷子后不要盲目地做题,先写上姓名、班级、考号。

  ②先审清题意,再认真做题。

  ③做题时写字要清晰。

  ④遇到难题,不要停留在这一道题上,先做下面的题,做完后再思考那道难题。

  三、考后:

  ①每场考试后不要对答案,如果答案不一样会导致情绪低落,影响下一场考试。

  ②要做到考完一场忘掉一切,对自己要有信心,自信地迎接下一场考试。

  这个节目里面还有速写作业法,也就是记住6句口诀,还有速背法,也就是说这些汉字、数字的.谐音;还有对家长说的:就是与孩子交朋友,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从小就喜欢上学习。

  这个节目真好,让我明白了要温故而知新,好好学习,还让我学会了很多速学方法。

素质教育心得感悟10

  “素质教育好,素质教育棒……”这是我们现在学校里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啊,当今社会需要全方面的人才来建设,政府决定就从小学生抓起,培养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就有了“素质教育”这一说。

  在没有施行“素质教育”之前,同学们成天学习文化课,烦都烦死了,学习成了我们的一种负担,可瑞在不一样了,学校新增了许多课程。比如,经胶我们没学过英语、音乐、科学,还开展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一系列课程,学习的知识面广了,同学们兴趣盎然。另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如:植树、参观、冬季长跑活动等,使学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磨练了意志。

  从施行素质教育以来政府为我们盖上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还给学校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仪器,教学设备等。课间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可以领取自己喜欢的体育道具进行安全的'体育活动。课上同学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上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同学们再也不会把学习认为是一种负担了。

  老师曾对我们讲过,施行素质教育一是让我们将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让我们能劳逸结合,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我在这儿想对各位父母给以真诚的奉劝:“要正确的教育孩子,不要让他们仅是单单的学习好,还要让他们各方面发展,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我还想对各位中、小学生说:“珍惜这短暂的学习时光,认真学习,这样才对得起政府与领导对我们的关心、栽培。”

  素质教育伴我们成长,让我们带着它举起双臂,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素质教育心得感悟11

  4月,我们共读《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拿起书,封面上的几行字吸引了我:“中美教育的震撼对比与剖析”,在这之前,我们读过《第56号教室的奇迹》,而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在中国的教育中成长,在美国的教育中成才的留美博士。作者对中国和美国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考,尤其是他的儿子矿矿亲身经历了美国的教育之后,他对中美教育的体会和思考更加具体。

  我们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到底有哪些差距?我从中又能学到什么可以运用于我的工作中?我带着这些问题看完了这本书。

  本书在第一章《创造性能不能教》中,讲述了儿子矿矿学画画的事:作者把有着绘画天赋的儿子送进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学习班,可是在这个班里,矿矿却无法落笔画画,因为老师什么都不教,只让学生涂鸦似地乱画。最终,作者百思不得其解学校这样教孩子画画,同意儿子不再上这种“误人子弟”的绘画班。可是过一时间,作者发现,自己的儿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是“像不像”,而美国的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由此,让他想到训练与教的问题。

  这些内容其实就是我们也曾提到过的问题:我们应该做怎样的教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了共识:教育者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终身教育,最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辩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然而,真正落实的又有多少。有多少老师还是在为考试而教?为分数而教?

  我们集团开办的国际部也好,还是小组合作高效课堂也好,包括集团提出的三三四目标,都是在为此而努力地做着: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知识,而且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师一点点引导他们,告诉他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学习,最终让他们自己找到答案。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习惯、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知识也掌握了。我们现在做的,是在课堂上把本属于孩子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还给孩子!

  书中第八章内容是“要不要惩罚孩子”中提到:美国学校的惩罚制度,允许孩子在走上社会以前有犯错误的经历,有了这种自己教育自己的经历,才有可能在将来不犯或少犯错误。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系列惩罚的制度。惩罚的形式多样:给父母打电话、罚站、不让参加课外活动甚至停课等,但不搞劳动惩罚。

  其中也提到了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在美国学校对孩子的惩罚也多是以遏制孩子的ego膨胀为目的的。

  读完此书,我们明白,原来在美国学校,是有惩罚,而且惩罚是比较严厉的,并是形成一系列的制度的。

  其实,我们也制定有班规,但没有很好地操作运用。我们也可借鉴他们的做法,先要形成制度,学生犯错误,接受惩罚就按制度办。当然,制度形成的细节需注意,如让学生参与制度的制订,像停课这类的惩罚在中国可能是行不通的等等。

  结合我们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我们需要明白惩罚的目的是教育,而不是教育的结果,惩罚要达到的效果是必须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从而更好地改正错误。在学生已经认识错误所在并决定不再重犯时应免于惩罚。惩罚并不像奖励那样有效,教师在教育中应多用、巧用奖励,少用、慎用惩罚。

素质教育心得感悟1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人,高考的改革也在探索中前进,“3+X”方案的确定打破了历时已久文理分科的现象。在这种大环境下,一种名为研究的课程正悄悄走进校园。一时间,众说纷纭:研究课程该开吗?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研究性课程的出现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可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们对这个新生事物并不抱有太大热情,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这种课有无并不重要,只不过玩玩消磨时间。随便举个例子,《三国演义》人物赏析这个课题就有55位同学报名,占了总人数的十分之一,是大家都对三国人物有独到见解吗?非也。除了部分“发烧友”外,可以说其余的同学都是来“混”的!说“混”确实有些过分,可事实的确如此,他们在研究课讨论的话题竟是一些三国类的游戏,有时还侃起了STARCRAFT(星际争霸),简直就把课堂变成了聊天室!再举个例子,有门政治类的研究课只要求每月报到一次,其余时间搜集资料,这可把上这门课的同学乐坏了,礼拜五下午上完第一节课就不见了踪迹!

  “人文教育”的淡化。“考分论英雄”的事实,是学生忽视“业余研究”的主要原因。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学生不得不把大量时间花在课程教材上,所谓的“素质教育”不过是“应试素质”,在这种做表面文章的改革下,任何措施只能成为一纸空文,甚至畸形发展。社会是残酷的,“一分之差成千古恨”的教训告诫我们,研究课不属于我们,何况如今的我们是要去接受“3+X”的挑战的,考试的内容将近是过去的两倍!身负重担的我们连能否学好课内知识还是个问号,凭什么去谈研究!

  素质是个人内在的,而应试却只认分数不认人,中国的教育体制现在就处于这种尴尬的局面一时无法转变,这可以理解。我们不妨求真务实些,从根本着手,而不要总是沉溺于形式主义不能自拔。

素质教育心得感悟13

  黄全愈是旅美教育学专家,1988年赴美留学,1993年获美国迈阿密大学“教育管理学”哲学博士学位,现在迈阿密大学任教。他长期致力于中美教育比较研究,从到,《素质教育在美国》、《玩的教育在美国》、《“高考”在美国》……一年一本力作问世,在我国教育界不断引起反响,对国内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

  总的来说这一本书写得通俗易懂,就象是一个普通人一样让人觉得亲切,作者既是一个父亲又是一个教育家,以自己的儿子在美国的学习经历为素材,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美国素质教育的特点,在对比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剖析了中美教育的差距。

  书中描述的是美国的教育情况,对照的是中国的教育现状。,正是在比较中我们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作者自称这是一本小册子,并不是什么学术巨著。确实,全书说道理的地方也不多,例子倒是非常有趣。而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实例却说明了一个个让人无法释怀的道理,使我们深受启迪。

  书中让我觉得感触最深的是黄全愈教师在对创造性能不能教这个问题的阐述。作者以儿子画画为例来阐述。作者把刚到美国有着绘画天赋的儿子送进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学习班。可是在这个班里,儿子却无法落笔画画,因为老师什么都不教,只让学生涂鸦似的乱画。甚为不满的作者立即让儿子退出了这个“误人子弟”的绘画班。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作者发现,美国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也就是画得独特不独特。而中国孩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却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师的画,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如果没有一个参照物,他们就根本无法下笔。

  BR作者的美国教授常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美国孩子学绘画,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孩子在现实生活到内心想像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这是营造培养创造性的环境的体现,从中也看出美国老师是很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其本质就是把“教”混同于“训练”,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一个别人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他人设计的目标。结果,教师或学校的无形外力就会延伸到本属于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我们从来就没有想到过孩子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在哪里?更没有想到过什么是教,什么是训练,更不要说去关注它们之间的区别。

  难怪我们的教育会变成填鸭式的训练!如果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象驯马一样给孩子套上缰绳,钉上铁蹄,最后当然能驯出一批批温良恭顺的良马,但马的自由与灵性已荡然无存。正象布封在谈役马时所说的“马的教育从丧失自由开始,以接受束缚结束。”我们现在的教育不正是从丧失自由开始的吗?我们习惯于把孩子束缚在安静的教室里,束缚在老师的威严中,束缚在教科书的标准答案里。我们不仅把知识当作技能一样让学生死记硬背,还心安理得地教学生“沉湎”于题海中,名曰“熟能生巧”,实则只是机械般的训练而已。学生成了知识的接受器,而不是知识的主人。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甚至最基本的质疑能力都被无情地抹杀掉了。而我们还在一味地强调标准化的答案、标准化的行为、标准化的考核。当我们把学生一个个修剪得标准之后,学生所回报的却是厌倦和逃避。

  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些重大的比赛中,中国人总能克服重重困难取胜,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的科技总落后于其它国家的原因。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教育:美国的学校,固然不赞成向学生进行“知识填鸭”,但也不能简单地看成只重视向学生传授谋生求知的实用技能。而是尽可能地提供一个对所有人平等开放的、有利于学生锻炼能力、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自由、宽松、多元的环境。如果说中国古人的见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美国的做法是“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教育者也手把手地示范传授怎么捕鱼,却更重视创造一个宽广辽阔、有风有浪的渔场,让被教育者自己从实践中学会怎么捕鱼。中国的教育并不差,不足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形势,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们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学生各种技能,晚上还要忙着给学生补习,批改作业。老师们太累的。我觉得这种作法,是自己绑住了自己的手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一个孩子在没有创造性的环境中学习,他又怎么能结出饱满丰硕的果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大力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双手、大脑、眼睛、嘴巴、时间、空间,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驰骋疆场的千里马,而不是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墨守成规的“小绵羊”。而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它就像种子一样,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创造这样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

素质教育心得感悟14

  现在对于教育,人们常常提到的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到底是怎么样的,恐怕每一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但是重点都是一个,那就是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我们学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指引下,不断摸索着具有国际部特色的小班化素质教育!这个四月我们全体老师有幸共读了黄全愈博士所著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下面我将结合书中的一个案例,谈一谈老师的责任感

  每一个人都会有缺点,老师也会有他所不知道的知识,在我们中国的教育环境中,似乎许多人都认为老师应该知道他所教学的专业的所有知识,似乎我们老师自己也认为自己在学生面前不能承认自己有不知道的地方,这本书的第45业就提到这样一个案例!作者的儿子和同学遇到了一个不敢于承认自己有知识盲点的自然科学老师,两个孩子为了证明这位老师不够有“料”,设计让老师露出了自己的缺陷。这个案例触到了我的心里,在一次科学课上,我带着三A班的学生去生物园观察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不同特点,首先大家观察地上的小草,生物园里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草,一会儿有同学就问我不同野草的名字,由于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没有考虑到要去查查这些野草的名字,很多我都回答不上来,就直接告诉同学们:“老师也不知道!”面对我的'不知道!孩子们有点失望,也无意说出了一句“原来老师有这么多不知道呀!”。学生无意的一句话,我却记在了心里,后悔自己没有准备好!

  无独有偶,接下来同学们来到了一棵开着火红火红花朵的大树前,同学们都认真观察树的各种结构,这个时候有学生对落在地上的花朵感兴趣了,我就顺便给同学们介绍了花朵的结构组成。每一位同学都听得非常认真,这让我很自豪!这个时候有同学问:“老师这叫什么花啊?”,这个时候我觉得空气凝住了,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这种植物叫什么名字,而刚刚学生说的“老师也不知道啊!”回响在耳朵里,正当我犹豫着要不要说不知道时,梁永毅说这叫红樱花!我想都没想就直接附和他的答案!这件事让我一直都无法放下,一位老师最重要的是要严谨,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一定要是正确的,不能误导了学生!我想那天的课让我终身都不会忘记!

  看了这本书的案例,感受到面对自己的不足,最重要的不是遮蔽起来,是去解决!如果不敢于直接承认,我们可以巧妙的运用教育机智!比如我们开展生物角活动时,学生带来的植物有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就问我,我也会有不知道的。这个时候我会对学生说:“老师忘记了这种生物叫什么名字,我们一起查一查。”然后立刻带着孩子查资料,解决问题!当我们一起查资料找到答案时,我感受到孩子也很开心!然后对学生说:“以后大家也要学会面对问题时,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能什么都问老师,自学能力对你的一生是最重要的一种技能!”这不仅解决了问题,也没让学生对自己失望,还对学生开展了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心得感悟15

  基础教育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但为什么中国却没有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中国孩子从小开始就被教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中国孩子真的很苦,每天埋头于题海中,还要经受一次次考试评比的打击。

  素质教育提倡了很多年,但是改革发展却是举步维艰,毕竟几千年的科举制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推翻和改变的。于是很多人开始批判中国的教育体制,而崇尚西方的教育。然事物总是有双方面,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完全西化是不符合实际的,在《美式教育——素质教育在美国》这本书中,旅美教育学家黄全愈以自己孩子在中、美两国接受的不同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中美教育的差别,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一个参考和警醒。

  在整本书中,几个问题发人深省。

  一、创造性能不能教?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中国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似乎就在慢慢磨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加注重模仿。他以自己孩子学画画为例:儿子在中国学画画基本功学非常了得,可以说是画什么像什么,这一点使得他的父母非常自豪。可是到了美国,美国老师却不教怎么画,而是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孩子自由构图,美国孩子的画也是不成比例、不讲布局、没有结构,甚至没有基本的笔法。这让儿子一下子无所适从。中国孩子画画总是爱问“像不像”,而美国孩子喜欢问“好不好”。教育的差别可见一斑。

  技能可以教,但是创造性却无法传授,在长期的模仿中,孩子们逐渐没了个性。我们总说“熟能生巧”,孰不知“熟也能生笨”。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知识和技能可以传授,但教师绝不能仅仅扮演传统的“传到授业解惑”的角色,而更应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保持孩子们的童真和个性。

  二、能不能用左手写字?

  能不能用左手写字,是件很平常的小事,在中国很多孩子刚学习用筷子,家长就强烈反对孩子使用左手。这体现了追求表面的整齐划一造成的个性压抑、抑制人格发展的问题。作者以自己儿子学数学为例:儿子在其他同学还在捏着手指头学10以内加减法时就一件会多位数乘除法,上课的时候他不是讲话就是捣乱,这让老师很头痛。于是老师就让他改作业,有时候荣誉性地送他去图书馆帮工。在中国的课堂上行吗?我们规定孩子必须举手被请到才能回答问题,否则就是扰乱课堂秩序。然而在大班额的前提下又不得不压抑孩子的个性,要求整齐划一。

  其实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都不愿意看到孩子们的个性被压抑,限于现实种种,最后却不能不这么做。比如我们班有几个孩子非常有性格,从他们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非常有灵性,但他们大多不受管教,这样就往往会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究竟该怎么教育是我目前比较头痛的事情,在此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能。

  三、要不要教育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在美国的课堂上凡是属于见解类型的问题,老师是不能判定谁是谁非的,如果一定要表达观点,必须说明这仅仅是自己个人的见解。首先,绝对不允许老师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其次决不允许老师用自己的见解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因为很多事情是不能以简单的“对” 或“错”“来回答的,很多时候对错也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很多是属于价值观、审美观层面上的问题也不能用“对”、“错”来回答。因此作者认为,教育的`内容应该以“真、善、美”作为依据。“真”可以通过一定的科学手段去证实,而“善和美”没有统一标准,才最能体现老师的水平。

  我想这也许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教育的本真。

  四、到大学阶段才做学问吗?

  我们一贯的观点就是:初级教育打基础,高级教育做学问。但是中国自古就有“伤仲永”这一故事警醒人们,神童并不代表长大能成才,高分低能的大有人在,很多孩子都是高智商、低情商。这当然源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重分数轻能力、重知识轻学问有关。中国孩子学得多悟得少,而美国孩子学得少悟得多。

  在美国从小就鼓励孩子去独立研究和独立动手,小学阶段就开始写研究报告,为了完成一篇研究报告,孩子们要去查阅各种资料、向不同的人请教、反复做试验,而师长只是旁观者。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一定高,但是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就强。因此我们不妨多给孩子提供自主动手和实践的机会,家长和老师不要做太多干预,也不要把结果看得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过程中的收获。

  在这本书中还探讨了很多尖锐的问题:要不要投自己一票?教育要不要平等?要不要惩罚孩子?作者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当然这也仅仅是作者个人观点,很多做法在中国似乎是行不通的,我们要做的只是作一个参考和警醒。

  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坠落凡间的天使,只是经过多年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很多孩子原本充满灵性的目光开始变得呆滞,原本活泼的个性变得沉默寡言。作为家长和老师该怎样保护天使不再折翼?

【素质教育心得感悟】相关文章:

素质教育心得体会03-30

素质教育学习心得04-27

幼儿素质教育心得体会12-24

大学素质教育心得体会11-20

关于素质教育心得体会01-15

素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04-08

中学素质教育心得体会04-07

什么是素质教育?03-24

什么是素质教育?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