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4-01-10 08:42:40 心得体会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1

  《布鲁克林有棵树》是贝蒂史密斯的自传体小说,这部书讲述的是一个贫民窟女孩逆袭成长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角弗兰西,成长在一个贫民家庭,弗兰西和弟弟尼雷拖着垃圾拿去回收站卖掉,他们生活在美国布鲁克林穷人区,从小她就要捡垃圾,卖垃圾,购物,存钱。日子虽然拮据,但是她的精神世界却无比丰盈。

  每个星期六的下午,弗兰西都会去图书馆借书,然后抱着书在自家天梯上,一边喝着冰水,一边吃着零食,徜徉在书的海洋里。弗兰西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原于母亲凯蒂。弗兰西的外祖母没读过什么书,辛苦积赞的几十元,被人骗了。为了让后代不吃不识字的亏,她建议女儿凯蒂每天给孩子读《圣经》和莎士比亚,培养孩子想象力,让他们的'精神世界不匮乏。这样的祖母真的是一个好的榜样啊。

  于是阅读成为了安抚弗兰西孤独心灵的良药,让她日后可以不卑不亢的表达自己。七岁那年,妈妈让弗兰西带弟弟去打疫苗,因为姐弟俩都害怕打疫苗,于是在院子里玩泥巴缓解焦虑,弄得手和胳膊都是泥巴,打针时,医生和护士说怎么能这么脏啊,穷人家就不能清洗一下吗?他们根本就不配生孩子。七岁的弗兰西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弟弟的胳膊和我一样脏,请不要吃惊,他是男孩子,你说他脏,他也不在乎。医生和护士吓了一跳一个小孩子虽然贫穷,骨子里有一种不容侵犯的气势,可以捍卫自己的尊严。

  所以多读书,可以构建一处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那里有各种各样可以遇到的境况,可以解决任何问题。随着岁月飘散,那些知识会潜伏在你的气质里。阅读让卑微的生命变的高贵。

  弗兰西上学了,让她意想不到的是新学校远没有她想象的好,学校里面充斥着不平等,轻视,恶意,但弗兰西总能找到让自己舒服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她计划每天读一本书。她央求父亲给她转学到她喜欢的环境学习,但是父亲的死去让他们家陷入窘境,值得庆幸的是酒吧老板麦克加里蒂让姐弟去他的酒吧打工。麦克加里蒂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待人接物有礼貌,温良和善,自己的孩子疏于管教,蛮横无理。麦克加里蒂总是回忆弗兰西的父亲和他相处的美好时光,和谈论教育孩子时候的幸福表情,自己也能得到片刻慰藉。

  当母亲生下妹妹劳瑞后,家里的重担让姐弟俩无法上学。没办法弗兰西辍学了。十四岁的弗兰西找了一份工作,长期的阅读积累,让弗兰西成为阅读工里读报最快的一个,很快升职加薪,家境慢慢变化,她的工资超过了父母工资的总和。读报工作开阔了弗兰西的视野,让她重新燃起考大学的梦,在母亲的鼓励下,她利用空闲时间努力考上大学,成了一名作家。

  温暖的爸爸和坚强的妈妈让弗兰西和弟弟顺利毕业,家庭的力量,是弗兰西实现梦想的源泉。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2

  弗兰西,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一个生活在布鲁克林穷人区的贫困女孩,一个经常挨饿、整天吃发霉面包的女孩,却是一个拥抱梦想的女孩。

  弗兰西是个有思想、乖巧懂事的小孩,她心思慎密,情感丰富,热爱读书,在弗兰西身上,我仿佛看见小时候的自己,那个也曾生活在穷困中,却无限热爱生活和热爱读书的小孩,那个永远心怀梦想的'小孩。

  “是的,等我长大了,有了自己房子,我不要豪华椅子,不要花边窗帘,也不要室内橡胶树。我只要这样的书桌,放在客厅里,还有白墙壁。每个星期六晚上有一本干净的绿色记事本,一排闪亮的黄色铅笔,削好放在那里随时派上用场。还要金褐色的碗,里头总放着一朵花,或是一些叶子,或是一些浆果,还有书……书……书……”这是弗兰西在图书馆借书时的思想活动,读来触动我心弦,我相信,书中自有弗兰西渴望的一切,在书中,她能体会到现实不曾有的美好生活,以及精神食粮对于物质匮乏的补充和润泽。

  回到家,弗兰西坐在太平梯上看书,呼吸着暖暖的空气,看着树影舞动,读着书,吃着零食,饮着冰水。——多么幸福的场景,相信这一刻,女孩一定做着梦,梦中的一切是那样美好。“她发誓长大后努力工作,好好存钱,将自己喜欢的书全都买下。”——这也曾是我儿时的愿望,儿时的我渴望长大后有能力将喜欢的书全部买回家,这样就是最幸福的生活了。如今每当被物质和利益所困扰时,我便想起儿时的愿望,原来我们心底最初衷的只是想要快乐而已,何必让这些带来不快的物质利益取代了简单的快乐呢,于是便捧起书本,享受那一份快乐。

  星期六的晚上,弗兰西可以睡在幽暗的前屋,不必睡到自己没有窗子的房间里的小床上。她坐到前屋窗口。她不想睡。她听见当铺老板陶莫尼先生刚度过一个花天酒地的纽约之夜,乘坐一辆双人出租马车回来了。他应该经常去传说中的那些地方,如莱森韦伯饭店、沃尔多夫饭店这些地方。弗兰西决定日后有机会自己也去。有朝一日,她会穿过只有几个街区外的威廉斯堡大桥,到纽约市中心,看看这些漂亮的地方,从外头好好看看。这是一个女孩对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的美好向往,用一种积极的心态,而不是消极和抱怨。小说没有描述小女孩长大后的故事,但我相信,一个始终拥抱梦想的孩子,会实现她所梦想的一切。作文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布鲁克林有棵树》的书。书中的主人公——弗兰西一家生活穷苦:妈妈打扫三幢出租公寓来抵消每月的房租;弗兰西与她的弟弟尼雷靠每周捡垃圾所卖的钱来补贴家用;爸爸则在工会部做侍者,来维持他们的生活。虽然生活穷困,但弗兰西与尼雷还是上了学。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们下课后去打零工……是呀,在他们那时,条件哪有现在这么宽裕?他们常常挨饿,生活在清贫之中;他们常常受苦,却又坚强地挺了过去;他们也很懂事,很体谅自己的父母……

  暑假里,他们靠自己的能力,找了一份较好的工作。当他俩第一次领薪水回来,骄傲地把自己努力赚来的钱交给母亲时,一直十分坚强的母亲凯蒂却偷偷地哭了。孩子是长大了,懂得感恩了,有了自己的主张。不过不管怎样,孩子们都忘不了父母对他们的.养育之恩……

  读到这,我深深地被弗兰西和尼雷的孝顺之心所打动!

  是呀,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无以回报!

  其实,感恩也是件容易之事。即使是一封信或一句感谢的话语都可以!因为感恩它不论你的礼物是“贵重”还是“寒酸”,主要看的,是你到底拥不拥有那颗真正的感恩的心!

  记得我九岁那年,除夕,我精心写了一封“感恩之信”。我先是模仿制作邮票,浅粉色的小卡纸中央有一只可爱的小老鼠(因为那年是鼠年),它穿着胸前有福字的红衣,肩上还扛着一枝含苞欲放的荷花,煞是好看。我认真勾勒线条,精心涂色,直到惟妙惟肖,这是我献给爸妈的新年画。

  当然,不能少了亲笔信!我找来信纸,千思万想,用自己现有的词句组成了一封新年信!写完后,我把这些装入信封,塞进爸妈的枕头下,等待他们的关注。

  第二天,爸妈动情地向我致谢,谢谢我的新年礼物,还夸我长大懂事了!后来,据妈妈这个“知情人士”透露:当晚,他们从枕头底下抽出这封信满怀喜悦地读着。读完后,他们感慨万千,两人像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一样絮絮叨叨聊了半夜,当然了话题全是我。至今那封信还被爸爸妈妈锁在保险箱里珍藏着呢!

  瞧,感恩就是如此简单!不过现在我们的条件可比弗兰西那时好多了,但我们在这么好的条件下到底会不会懂得真正的感恩?

  读完了《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本书,我想自己会明白许多,也会学到许多这本书中主人公的优点,例如:凯蒂的坚强、弗兰西和尼雷那真诚的孝顺之心等等,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对待我们的亲人、朋友……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4

  生命的光彩在于个人对生命的态度,你若有好的心理,那么将会很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对生命不抱有希望,便一生一世无成,致使荒废。

  主人公弗兰西生活在一个布鲁克林的贫穷家庭。但一家四口一点不受贫穷限制,每天都有有趣的事情发生。母亲凯蒂偏爱弟弟,在心灵上无法与弗兰西沟通。父亲在世时一直任劳任怨,对生活有很大希望。弗兰西感情丰富,热爱生活。他们一家认为有一份美好的信念,人生的另一扇大门才会被打开。

  生命是美好的,不能因为一些事情而让生命去补偿,那么自己的一生就几乎没有价值了,只有用自身的努力,美好的信念而改变成就美好的人生,这样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在我们的成长中,一定要坚强,不能有困难就退缩,这样被导入一种不正常的方法,长大后的自己也会像现在一样。所以不管是大事小事,都要有解决它们的两把刷子,不然,社会上有那么多事,照这样我们将如一个无头苍蝇,没有目的地在社会上游荡着,不仅被别人看不起,自己也不会幸福。

  没有自己受过的苦,哪有自己挣来的甜。不经历成长,不坚定信念,就无法实现梦想。只有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才能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4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贫穷地区的小女孩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弗兰西的童年如同打翻了的五味瓶:母亲偏爱弟弟、深爱他的父亲过早去世、家境贫寒、在学校受人轻视。她就如那棵长得郁郁葱葱的.天堂树,顽强地在贫民区生长着,她养成了坚韧的性格,同时这种性格使她受益终生。她,是一个坚强的人。

  其中有一段令我记忆犹新:弗兰西和弟弟尼雷在上学前要去打天花疫苗,但是因为他们玩泥巴馅饼而忘了洗手。手臂上十分肮脏、沾满泥巴的弗兰西受到了医生和护士的鄙夷:“这些人这么肮脏的活着,实在不应该。”但弗兰西勇敢地反抗着:“我弟弟是下一个。他的胳膊和我一样脏,请不要吃惊。你不用跟他说。跟我说好了。”护士很吃惊:“我真不知道我们说的这些话她居然都懂。”

  为什么弗兰西应该不懂?难道穷人家的孩子就没有“知书达理”、“有文化”的权利吗?

  我在思考着:“布鲁克林有棵树”,这里的“树”指的是什么呢?是那棵天堂树吗?不是的!这棵“树”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一种滋长在心中的精神,一种在贫民区中也可以顶天立地的精神!这种精神不需要有多么优越的条件,只要你的心中有这样的一方土地,树就会茁壮成长,抵达天堂——这就是天堂树。

  我们的心中,是否有这样的一棵树?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5

  “原谅是一份价值不菲的礼物。而且一分钱都不要花。”这句话出自美国著名作家贝蒂·史密斯的《布鲁克林有棵树》。

  《布鲁克林有棵树》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贫穷地区的小女孩——弗兰西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在生活中,总有这么一些人:他们的身世或许很不幸,他们的父母或许不宠爱他们,或许过早去世,他们总是受到别人的嘲笑。弗兰西就是一个这样的女孩,她的童年如同打翻了的五种调味料:母亲偏爱弟弟,父亲深爱她却英年早逝,家境贫寒,在学校饱受轻鄙。面对如此坎坷人生,她也曾苦闷、忧愁,却始终保持着那份尊严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人生的另一扇大门终于为她打开。

  整本书就如同一首歌,一首古老而又婉转的民谣飘荡在夜空里,在心中的湖面上平添几分涟漪。它不是阳春白雪,只能在华丽的宫廷中歌唱;它或许是下里巴人,在贫民窟肮脏的街道上、破烂的衣衫旁,高亢地唱着生命的歌。

  弗兰西是一个孩子,但是她饱尝了大人们为生计奔波的艰辛:卖垃圾、购物、打工……是这些让她成长起来的。她养成了坚韧的性格,同时这种性格使她受益终生。

  其中有一段令我记忆犹新:弗兰西和弟弟尼雷在上学前要去打天花疫苗,但是因为他们玩泥巴馅饼而忘了洗手,手臂上十分肮脏、沾满泥巴的'弗兰西受到了医生和护士的鄙夷:“这些人这么肮脏的活着,实在不应该。”但弗兰西勇敢地反抗着:“我弟弟是下一个。他的胳膊和我一样脏,请不要吃惊。你不用跟他说。跟我说好了。”护士很吃惊:“我真不知道我们说的这些话她居然都懂。”

  为什么弗兰西应该不懂?难道穷人家的孩子就没有“知书达理”、“有文化”的权利吗?这个护士出身于布鲁克林,可是当她飞黄腾达以后,她选择了忘本——这也是人性的一大悲哀所在。

  我放下书去品味的地方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弗兰西去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重新触摸那些旧日时光。她想记住它们的样子,但再也不会回到过去的生活。成长的经历逐渐塑造了你现在的样子,但我们需要用更多新的经历去填充新的生活。

  每一本书,每一个故事都应该有一个主题。而这本书显而易见的主题就是成长,是经历了更多的人和事,逐渐的打开了自己的视野,发现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去追寻它的过程。那么主人公的成长会带给读者什么呢?我想了很久很久,最终的想法是,成长并不能带来什么,而是成长的过程中不断遇到的事和主人公的思考,带给读者的体会与影响,这才是成长的故事的魅力所在。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6

  在介绍这本书之前,我要先感谢它,它教会了我成长与生存。——题记

  “文学是用来感动的。”这是曹文轩在《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本书的序中所写。可感动对我来说是个生僻的字眼。我很少为任何文学所感动,但《布鲁克林》做到了,它将老式小说与现代文学相结合,给了我结结实实的震撼。

  “生活与生存”是整本书的主旨。本书主要描写了一个生活于贫民区布鲁克林威廉斯堡的小女孩——弗兰西的成长故事。弗兰西是一个安静·富有知识的小女孩,在她的成长中有着清贫艰辛的生活,母亲偏爱她的弟弟,父亲深爱她却英年早逝,在学校中深受轻鄙。可就是在这样一个坎坷的人生中,她从未放弃过希望,她携带着孤傲的'尊严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上帝并没有薄情寡义,在经历了最黑暗的日子后,生活开始善待弗兰西,她如愿以偿地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母亲也从父亲病逝的悲痛中逐渐走出来并且嫁给了布莱恩警长。弟弟尼雷与弗兰西总是会时不时地缅怀父亲生前的日子。所有人都长大了。庭院上参天的大树被砍掉了,却又奇迹般地生还,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为“天堂树”。生活在逐渐趋向光明。

  我从未对一本书有如此熟悉之感,书中的弗兰西总是会让我感到亲切,我和她似乎是同一类人。我们都爱冒险,我们都相同地喜爱美的事物,可能我也会穿过四条大街去往一个充满苜樎·一枝黄·带着广阔草地的学校,尽管它距离较远。我也会在每周六的一整天里待在破旧矮小的图书馆里,将每本我想要看的书的编号烂记于心。同时我也想在阁楼的太平梯上读书或观察来往的每个人,头顶是天堂树那蓬勃旺盛的绿色枝干,它如同一个高大的守护神。对于我来说,弗兰西就类似于1912年身处美国的另一个我。

  成长是一件快乐与痛苦并存的事,生存夹杂着恐惧与渴望。二者合二为一,铸就成我们最卑微而平凡的人生。这是我从《布鲁克林有棵树》中学到的精神。从前文中我就提到过这本书教会了我成长与生存。这是我读这本书最真实的感受,它没有绚丽的文字,没有庞大的故事背景,但我爱的本身却是《布鲁克林》的朴实或绝望的生活。在强大的视觉冲击下,我读完了这本书———有关人生最重要的一课。谢谢贝蒂·史密斯,也就是这本书作者,愿她平安快乐。

  在我的文字快要结束时,我见到了“天堂树”。是的,即使它被砍掉,被人用篝火将树桩焚烧,它依然蓬蓬勃勃地长起来了,它活了,没有什么能摧毁它!它挥着手与我告别。别了,天堂树;别了,我亲爱的伙伴弗兰西;别了,我美丽的布鲁克林……我如一个德鲁伊老僧,披戴着落日的黄昏,走出了布鲁克林。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7

  每个人的成长是不同的,不同的成长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对于我们来说成长是无比的重要,然而这本书就形象的讲述了一个生活在贫穷地区的小女孩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总是受到别人的欺压,总是受到别人的侮辱,他们的身世是如此的不幸…她的成长如同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一个生活在布鲁克林穷人区的贫困女孩,一个经常挨饿、整天吃发霉面包的女孩,一个整天被别人嘲笑、捡拾破烂的的小女孩。她的的身世是如此的不幸,但她却是一个拥有梦想、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小女孩。她就是这部小说中独具特色的小主人公--弗兰西。

  她的成长令人感到吃惊,她做过了大人们所做过的事情,如:捡破烂、购物、打工…她的家境非常贫寒,父亲很早过世,而母亲非常偏爱弟弟,所以弗兰西很少感受到家人的爱,在家里就是这样,然而在学校里同学们更是瞧不起她,总是受到同学们的轻视。她的成长就如同那棵长得郁郁葱葱的天堂树,顽强地在贫民区生长着。

  弗兰西非常的勇敢,她会勇敢地去面对一切,不怕困难,对于别人的轻视,则会让她变得更坚强,古人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弗兰西就如同这样,弗兰西把一切挫折变为动力,让她慢慢的成长,让她养成了坚韧的性格,同时这种性格使她受益终生。

  我觉得整本书的内容就如同一首现代诗,既有悲伤的部分又有高兴的部分,又教给人一种哲理,但这首诗绝大部分都在讲悲伤,所以让人看了又有同情,又有悲恨,又有悲伤,想为弗兰西改变命运,让人越读越有味道。

  这本书,似乎让我感觉到弗兰西的`言行动作仿佛都在我眼前闪过,让我体会到了穷人家孩子的种.种坚韧不屈的精神!有时候我还总是思考“布鲁克林有棵树”这里的这棵“树”指的是什么?是那棵种在弗兰西家的天堂树吗?我想不是的!这棵“树”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一种滋长在穷困孩子心中的精神,一种在贫民区中也可以顶天立地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我们的思品书上曾经提到过,书上说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所以我们应该发扬这种精神,使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因此我们更应该向这本书的小主人公弗兰西学习。

  我觉得这种精神不需要有多么优越的条件,也不需要他人的教育,只要自己的心中有这样的一方土地,“树”就会茁壮成长,努力的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使自己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奋勇拼搏…我想在我们的心中是否也应该有这样一棵“树”?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8

  天堂树,不择环境,它何时何地但能萌芽,成长。——题记

  每个人的出生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含着金汤匙出生,注定一辈子都能享受着富贵与荣华,不用为生活担心什么;有些人却出生于极贫穷家庭,连一顿温饱都是奢求。主人公弗兰西就属于后者。

  弗兰西,一个11岁的小女孩,拥有着花一样的年纪,却被贫穷的家境逼得不得不提早成熟。“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放在她的身上毫不违和,她学着大人的模样,捡垃圾,购物,打工养活家庭……

  可命运不公,小女孩用单薄的肩膀扛下了家庭,上帝却并没有被她感动,反而变本加厉,让唯一深爱着她的父亲早逝,有着骨肉之亲的母亲却又偏爱着弟弟,甚至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都看不起她,她几乎得不到其他的爱与关怀。

  我想,如果我是弗兰西,肯定是熬不过去了,但幸好我不是,因为这个小女孩用自己的坚强与毅力,活出了旁人意想不到的人生。她从不因生活的困苦而低头落泪,或是感到羞耻,她为她所拥有的而骄傲,因为这样的生活给了她坚毅的心,给了她不断奋发向上的动力。

  说实话,小弗兰西对书的热爱,对梦想的坚定,惊艳了我。

  她对人生的达观,更是令我不禁想起了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他们都是用自己的人生态度,在困境中涅槃重生,最终达到了他人意料之外的高度。小弗兰西就像在乌台监狱里关了一百多个日夜后,来到黄州时的苏东坡,兴许,家庭就是小弗兰西的“乌台监狱”,而梦想和书籍就是她的“黄州”。

  天生的贫穷是很难改变的,但幸好只是物质,不是精神。

  “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所馈赠的一切,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这是小说的结语。

  小说结束了,但弗兰西的故事还未结束,她会如结语所说的.那样,过着充实自在的生活。

  那我呢?我的梦想又在何处呢?这是看完书后我对自己的提问,亦或是现在的我对将来的提问。梦想,我想过很多次,也换过无数个梦想。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确实,我没有一个像小弗兰西那样坚定的梦想,或者说,我不知道我的努力读书是为了什么。那夜,我思索良久,找到了自己的“黄州”。我想当一名律师。为什么想当?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的前路不会再虚无缥缈,我会像小弗兰西一样,追梦,哪怕身处“乌台监狱”。

  我的心中种下了一棵天堂树,一棵在何时何地都能肆意生长的天堂树。

  天堂树在昏暗中成长,但幸好,她的头顶是一整片浩瀚星空,为她照耀前方,哪怕光很小。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9

  昨晚,居然看到凌晨,好久没这样看书了,《布鲁克林有棵树》,真的是本好书。今天,趁着“菲特”肆虐,放假一天,于是,一边享受着凉爽,一边走进布鲁克林,一种久违的宁静与感动!

  《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是一本讲述成长的书,讲述一个个卑微的生命如何走向高贵。在贫穷、饥饿、寒冷、轻鄙中......不低头,不屈服,保持尊严,种下天堂树。

  贫穷,没有人希望自己贫穷,但贫穷不是一无事处。在苦水中泡大的弗兰西和尼雷,非常坚强、坚韧,特别是弗兰西,她的坚强超她的外婆,她的母亲,她的姨妈,她的坚强,让她超越困难,实现家族梦。以致后来,弗兰西和尼雷谈到他们的妹妹不用再吃苦时,竟然说:“可怜的劳瑞。”因为她体会不到苦中的那份甜和乐趣。

  贫穷,还赋予人类另一种财富----善良和爱。贫弱的弗兰西饱尝了大人们为生计奔波的艰辛:捡垃圾、卖垃圾、购物、储钱......但弗兰西的处境改善后,到糖果店,默默地做好事,给某个贫穷的孩子一次幸运的摸大奖的机会。小说写到,人们对待自己贫困的背景通常有两个办法:“一个通过自身艰苦奋斗走出了社会底层的人,通常有两个选择。脱离当初环境后,他可以忘本。他也可以在超出这个环境之后,永不忘记自己的出身,对残酷拼搏中不幸拉下来的人充满同情,充满理解。”无疑,弗兰西就是后一种。

  贫穷中“罗姆利家族”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外祖母没有读过书,母亲小学毕业,弗兰西16岁上大学去。艾薇姨妈要让她的三个孩子,拥有三个文凭;茜茜姨妈在孩子出生时已经给孩子买教育基金。即使贫穷到上顿接不上下顿,弗兰西、尼雷却拥有巨大的'精神财富。弗兰西出生时,她的母亲凯蒂告诉她的外祖母,她不希望她的孩子以后像她一样辛苦。她的外祖母建议她的母亲凯蒂给自己的孩子读《圣经》,读莎士比亚,每晚都读,直到他们自己能看懂为止------多么了不起,多么伟大,在充斥嘲笑、肮脏、破烂的布鲁克林!水泥地里,香椿树(天堂树)也能萌芽。于是星期天下午,弗兰西坐到家门口的太平梯上,藏在浓浓树荫里,她在这里看着书,做着白日梦。这样的时刻,让她超脱了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困顿,她得了A,她的作文在校刊里发表......她每星期都去图书馆借书,想把图书馆的书从A到Z,看过遍。最后一次,她去图书馆还书,图书管理员和往常一样:她依然连头抬都没有抬一下。但天堂树还是郁郁葱葱地成长起来了。

  天堂树,不择环境,它何时何地都能萌芽,成长。在你我的心中种一棵天堂树吧。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支撑。有一天,你会蓦然发现,你的身边有许多天堂树,你也是其中一棵――郁郁葱葱。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相关文章: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11-16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12-28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经典11-25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集合02-17

[推荐]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08-25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集合11-19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7篇12-15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10篇12-21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7篇03-03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14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