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作文

更新时间:2023-04-16 08:34:48 节日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精选二十四节气作文锦集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作文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二十四节气作文锦集五篇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1

  立春,软衬三春草,柔铺一缕香。不是因为寂寞才想起你,而是因为想起你,才感到寂寞。我在茫茫的书海中寻你清香的味道,纵使万般艰难,也要找到你,易安。书真的很奇妙,我见到了一个温婉的女子,淡定安静。那心中,万种风情。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是‘寻寻觅觅’的艰辛。但无论是什么,只是坚强的易安。在这里,我成为易安的黄花,纷纷扬扬,陪伴她左右,她提着那盏坚强的灯,为我照亮前行的路。

  小暑,满架蔷薇争艳节,三伏亦感清凉。‘你是谁,读者?百年之后,读着我的诗。’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出现在行行文字里中,问我。他的眼角荡漾开来细碎的笑意,眼神中让人捉摸不定但能感受到温暖的东西‘如果森林中没有欢乐的回响,如果郁金香的`裙不在风中飞扬,如果叶尖的露珠不在时间的边缘跳舞,那么在琴弦上弹出暂无音调吧,因为我想要为你唱着歌的心,是不会离开的啊。’我低低的吟诵着。亲爱的泰戈尔,你常说;‘我不能从繁花中摘一片绿叶给你,我也不能从远方的金霞给你携来一缕云彩。’但你不知道,在这里,在书中,你给了我穿越百年的幸福的声音。

  大寒,繁花落尽伊人清瘦,三九寒天可予我温柔?朵朵落花如破碎的心扉,奏不近一曲【离骚】的水流,试问躲在汨罗深处的灵魂,能否把清江看透?‘哀民生之多艰’这一段水流,恰似你的悲愁,绵延无尽。于是,在这里,遇见你,屈原。看你的命运跌宕起伏,把我从云端推落,却让我好好的看清整片天空。然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里,你紧握我的手,给我希望与力量,所以我无所畏惧。

  在这里,我一个人看书,孤单却不悲伤;在这里,听见书中的脚步声,干净却不空寂;在这里,在广阔的原野中舞蹈,开心却不喧闹。只因为在这里,有你们一路相伴。。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2

  今年小满节气从5月21日11时34分开始。小满———夏暑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农家,从庄稼的小满里憧憬着丰收的殷实。

  小满节气,阳气始升,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相继进入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较丰满和茂盛,小麦籽粒逐渐饱满,夏收作物已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长旺盛,农村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时期从此拉开了帷幕。

  我国古人讲小满有三侯:一侯苦菜秀,二侯靡草死,三侯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凉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小麦开始成熟。

  生活的经验来源于对大自然细致认真的观察。对孩子们来说更是难能可贵的。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乖巧的儿子极喜欢到田里帮忙,不放弃任何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只是暑假里他才可以大显身手。

  晚饭后正好有空,趁着他对小满节气的求知欲,带他到田里走了走。路旁树木浓郁,风儿送来阵阵麦香。一路他兴奋的问我:“妈妈,前面不远就有麦田吗?”我示意他向前走,很快到了田边,儿子看到波浪起伏的麦田,欣喜不已:“妈妈,小麦长的很快呀!”一路上,儿子收集着他想要的信息:一个饱满的麦穗,两棵发黄的燕麦草,几根干黄了的不知名的细细叶子的草,还找到田边一棵茂盛的苦屈菜,还有一些美丽的'野花野草。我们绕着整块田地跑了一大圈,菜园里的包菜,大蒜和小葱,还有早种了的玉米的禾苗,无不引起他的好奇和欣赏。

  回到家里,我们一起朗读欧阳修的《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似懂非懂的沉思已经把他带到睡梦里去了 。

  望着稚嫩的睡梦中的小脸,不知道这沁人心脾的带着麦香味的晚风能否拂去他夏日的浮躁,或者甜美的梦里也憧憬着丰收的希望?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3

  大寒,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一个节气。而我最爱的,就是这寒冷节气中,那洁白无瑕的雪花。

  清晨,在一阵寒意之下,朦朦胧胧地睁开眼,模模糊糊的视线投向窗外。窗外如仙境一般的景象吸引着眼球。

  雪花轻舞飞扬着,车上树上都落满了洁白的雪花。就连公园的'长椅上都铺上了那白皑皑的毯子。冬夏常青的松树上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冷风一吹,树上的雪又纷纷落下,空中飞舞的粉状的雪花似一位位舞者,在空中舞动着各式各样的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落下落,在雪白的马路上,消失不见。

  轻悄悄地坐上阳台,用手拭去玻璃上的雾气。窗外的寒冷,透过窗户,轻轻摩挲着指尖,冷得让人不由一哆嗦。而那被手擦拭过的玻璃窗变得更加明亮,清晰。好让那些带着寒意的银白色更清楚的看到我。

  小心把窗户打开,伸出一只手,让那在窗外久等了的北风带着精灵般的雪,悄然进屋。一片雪花在空中打了个转,静静的,慢慢的,落在袖子上。六边形薄片状的,他显得格外纯洁,透亮六个角就像是树枝,向外延伸着。片刻间,它融化了,融化在我的袖子上,只留下一点点淡淡的水渍。

  雪是雨落下的眼泪,是心冷成的冰。它本就那么夺目,耀眼。在白雪皑皑的世界中,依旧耀眼,夺目。就像是我们的青春,是如此的短暂,同时又是那么的珍贵。它的这一去,可就再也不复返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珍惜如今的光阴岁月,因为它是脆弱的,谁也不知道,它在何时何处,悄然流逝……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4

  街上空无人烟,偶尔响出了的几声蝉鸣,迎着太阳,顶着40多度的高温。渐渐的开启了24节气里最热的时节——大暑。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恶毒的灰沙阵,烫的.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这个城市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像要被晒化……

  一到大暑,太阳好似发了狂。我奄奄一息的打开房门,太阳像只火轮在天空轰隆隆的滚动,一副想要将这个世界上的水分全部吸干的凶样,还没玩一会儿,我顿时汗流浃背,我缓缓地举起手来往头上遮,只听茂盛的深绿色大树上,总会有几只快将被烤焦的知了在高高的树头下喝到:“热死啦!热死啦!”我便更加不耐烦了,心思烦躁不堪。好似当时的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大树、小草、动物……都在强烈的阳光下痛苦的哀嚎。

  我有气无力地跑下楼,来到店里,花个两块钱买次爽快,可是,那儿爽快只是一时,我心有妙计,疯疯癫癫的跑回家,从抽屉里抽出一把塑料扇,本来自己心里还切切暗喜的我的聪明伶俐,却被自己的智商蠢哭,就连老天爷也这么不给面子,“扇出来的风也是热的!”

  整个世界上干焦焦的,许多池塘见了底,一些小鱼聚拢到池塘上一个个小水洼里可怜地挣扎着。好似闹了大旱灾。大河的水位不断的在下降,芦苇渐渐露出了挂满青苔的根部,河岸边变得雄伟起来,四处蔓延的野草已经有不少枯黄,让人担心,说不定在哪一刻,这个世界会自燃,自己烧着了。

  太阳好像是一颗红星,蓝天衬托着他,云朵渐渐成为了他的帽子,水变成了他的眼睛,风是它的语言,世界的万物成为了他的五脏六腑,蝉是他最忠诚的使者……

  让我们静心走进大暑,去用心感受大暑的温柔,用耳朵去聆听大暑的声音,啊!那炎热的大暑。

二十四节气作文 篇5

  自古,我国劳动人民就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后来《淮南子》一书中还专门介绍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二十四节气大都反映天气气候变化、物象差异等,与农业结合得十分紧密,是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xx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这些节气的名字念在嘴里也是那么美好,那么好听,同时,脑子里则浮现出一幅幅的画卷:春江水暖、柳丝盈盈、草长莺飞、耕牛遍地、麦浪起伏、桃李满园、瓜果飘香、大雁南飞……这样的美,真是让人迷醉,让人心旷神怡,让人遐思翩翩。是动美也是静美,是优美也是壮美,是诗意也是画韵,是天籁也是人文景致。有人对照二十四节气,绘制精美的图卷,特别是用国画扇面小品的形式所描摹的二十四节气,一幅幅简洁清雅的画面,真是匠心别具,墨趣、情趣横生。像画惊蛰,一把水墨写意的茶壶,高高的`壶把手上,一只工细的小虫静静盘桓,两条细长的触角似在美妙地颤动;大暑的一幅也很简洁可人,椭圆的扇面,偏右一边,斜垂下嫩嫩的细长柳枝,一只蝉儿轻伏枝上,别无它物,大面留白,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也曾有人为二十四节气配上优美的摄影作品,美妙绝伦,美不胜收。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还为二十四节气编成了小诗歌,流传至今:“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直接反映了自然界气象、物候的变化,为农事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比如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古籍《群芳谱》中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备耕春种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的,呈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雨水”为正月中旬。春属木,木赖水而生,故东风解冻,温润散为雨水。雨水节气一到,树梢轻拂少女心,林间鸟儿起伏鸣。飞雨入阶廊,风羞雨轻;有雨必有云,春云淡冶如笑,春雨便苍翠如滴。在春雨脉脉含情中,柳丝才开始含烟,待柳烟成阵,便春色撩人了。“雨水”包含着三个“物候”:一候獭祭鱼、二候候雁北、三候草木萌动。雨水之日“獭祭鱼”,獭是一种水生动物,又名水狗,鱼感水暖上游,水獭捕食,往往吃两口就扔于岸上,古人认为是陈列祭水。雨水后五日,“候雁北”,雁为知时之鸟,热归塞北,寒去江南,它感知到春信,即刻北飞。再五日,“草木萌动”,雨媚风娇中,草长莺飞了。由此可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大自然中生息存亡的心灵密码本。

  据史料记载,淮南王刘安在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献给汉武帝的《淮南子》中,就已经有了二十四节气的记载。再之前,《尚书?尧典》中已经有了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的记载,只不过叫日中、日永、宵中、日短。“日中”是春分,“宵中”就是秋分;“日永”是夏至,“日短”就是冬至。古人以星座在黄昏时出现来定位春夏秋冬,有一套星相学知识,两至两分确立后,加上两启(立春、立夏)、两闭(立秋、立冬),就有了八节。这八节每节三气,就成了二十四节气。

  节气是一个大框架。古人用时节对应生命的气度,节是节制,是法度。司马迁在《史记》自序中就说:“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八位指八卦之位,十二度指日月、五星运行的轨迹。有意思的是古人在这二十四节气中,顺应天时地利,一代代传承出一整套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相传黄帝之子少皞就“以鸟名官”:玄鸟氏司分,赵伯氏司至,青鸟氏司启,丹鸟氏司闭,以鸟确定四季关系。玄鸟是春分来秋分去,伯劳是夏至来冬至去,青鸟是立春来立夏去,丹鸟是立秋来立冬去,因此就逐渐衍生出类似“玄鸟双双飞,杏林初发花”“杨花雪落覆白萍,青鸟飞去衔红巾”“伯劳飞过声局促,戴胜下时桑田绿”这样美的诗句。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它是历代文人认识四时关系的升华,这套诗意化生活方式实际是一套最受用的教科书,它一直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它是我们世代浪漫生长的根。

  在我国,大部分农谚、农谣又都和二十四节气紧密关联,二十四节气更是劳作于大地之上的农民们心里的刻度表。“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头伏萝卜二伏菜”,“立秋种,处暑栽,立冬前后收白菜”,“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宜时”。节气就是农时,“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所谓“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是耽搁不得的。这些农谚、农谣都装在祖祖辈辈农人的心里。乡下人的春种秋收,与节气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谷雨前后,栽瓜种豆”,“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枣芽发,种棉花”,“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椿花落地,要吃燎麦穗;椿花落梗,要吃白面饼”……这些农谚、农谣、童谣都是农人挂在嘴上的,是父母亲有意无意地告诉的,有时在农事急需时脱口溜出来的,我也自觉不自觉地背会了一些,这也算是农村孩子最早的文化启蒙吧。

  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对于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