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来历作文

更新时间:2023-05-13 14:31:31 节日作文 我要投稿

精选清明的来历作文合集十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的来历作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清明的来历作文合集十篇

清明的来历作文 篇1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的来历作文 篇2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寒食节是在冬至后105天,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

  一般都说寒食节源于“介子推绵山焚身”的故事,为了纪念介子推死难日在这天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换新火时,当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总而言之,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人们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

  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斗卵(斗鸡蛋)等等风俗,“清明”从二十四节气之一变为一个重要节日“清明节”,成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历史上的寒食食品多数寓意深刻,种类也很丰富,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寒食节的食品到现在大多已经失传,但也有一些流传至今。

清明的来历作文 篇3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是一种习俗娱乐活动。于花草返青的春季,结伴到郊外原野远足踏青,并进行各种游戏以及蹴鞠、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

  古时以农历二月二日为踏青节。是日,人们纷纷出城采蓬叶,备牲醴纸爆竹,为土地神庆寿行祭礼。后来,由于清明扫墓,正值春光明媚,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灿烂芬芳。扫墓者往往“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圃,列坐尽醉”,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而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宋时诗人吴惟信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万株扬柳属流莺。对当时春游自昼及暮,笙歌如痴的盛况可谓描摹得淋漓尽致。

  《和子由踏青》踏青,又叫春游、探春等。我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仿佛只有行了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踏青虽在一年之春,但具体时日常有出入。明朝冯应京、元朝费著、唐朝李淖,分别在文中指明踏青时节为正月初八、二月二日、三月初三。其实,人们心中最认同的'那个时节,也是被称作“踏青节”的,是春暖花开的清明时分。在这个时节里,他们结队出游,在凭吊先人的同时,感受春天气息。在郊野中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心情被放飞得不想回转,快乐也渐渐从脸上溢满内心。而诗人骚客更是吟颂成篇,佳句华章比比皆是。如“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孟浩然《大堤行》),“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欧阳修《阮郎归·踏青》),“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等,雅的无疑是1600多年前,发生在浙江绍兴的“曲水流觞”了,这一踏青活动中,不仅产生了37首酒中所赋之诗,更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清明的来历作文 篇4

  今天是四月三日,明天就是清明节了,但我心中充满了疑惑。清明节,为什么要祭祖上坟呢?我带着疑惑去找爸爸。

  爸爸清了清嗓子,微笑着说道:“儿子啊,咱们的清明节呢,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使其变成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这就说来话长了。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他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重耳朵饥肠辘辘,无力再战,随臣们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儿吃的。大家眼看着重耳快饿死了,又心有余而力不足,都万分焦急。”

  “然后呢?我猜猜,重耳被饿死了吗?随臣们见死不救?”我问道。

  “不不不,恰恰相反,这时,拥有牺牲精神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忍痛不出声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碗肉汤给重耳,他便苏醒,但当重耳斩断了所有的逃离后,他的泪水夺眶而出。”爸爸语重心长地说道。

  我听得出神入迷,感叹道:“介子推可真是舍己为人的典范啊!我应该向他学习!”

  “恩,没错。”爸接着说,“然后过了十九年,重耳经过不懈努力做了国君,也就是晋文公。而介子推却打好行装,准备隐居山林。”

  “晋文公听说,后悔莫及,带人寻介子推,然后介子推早已背井离乡,通过山高路险的绵山,开始过隐居生活,重耳找他又谈何容易。有人献计:火烧绵山三面,逼出介子推。可放火烧山后却不见介子推人影,后来,人们才发现,这个介子推那么倔强、宁死不屈,坐在一棵柳树下被活活烧死了。重耳见状,嚎啕大哭。第二年,晋文公率众登山祭奠,发现当年的柳树死而复生,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位清明节。”爸爸绘声绘色地说道。

  中国人就是不一样啊!居然一个清明节就有那么多的故事。真可谓是一幅景色旖旎、绚丽多彩的画卷啊。

清明的来历作文 篇5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 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 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 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清明节的来源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清明的来历作文 篇6

  原来,清明节还有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了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于是晋文公把介子推的'书藏在袖中,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的来历作文 篇7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

  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又拿起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对她行完了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清明的来历作文 篇8

  草绿了,花开了,树木的枝叶又开始茂密了。又是一年清明时,大家纷纷去祭奠已故的亲人,我也想起了我的大爷爷。您离开已经整整一年了,可是我想您。

  记得有一次,我和您一起去万达广场玩爬网梯。一开始我很兴奋,一口气爬了好几层。但随着高度增加,离地面越来越远,网绳晃个不停,我的.腿肚子也抖个不停。从上往下一看,我眼一晕,趴在上面不敢动,泪水立马就涌出来。大爷爷却在底下瞧得仔细,飞快地绕过来,冲我喊道:“我们是堂堂男子汉,不害怕,不要哭!爷爷在这儿等着你。”看到您充满期待的眼神,我站了起来,一层层坚持爬下来。当我到达地面,您早已张开双臂,做好了迎接我的准备。我把手放进您的手掌,大手握着小手,仿佛刚才的胆怯根本不曾出现过。

  直到现在,每当遇到困难,我都会想起您,回想起当时那一幕,而我的指间好像还存着您给的勇气和力量。

清明的来历作文 篇9

  清明节,我们全家一起去老家祭祖和扫墓,缅怀先人,爷爷奶奶准备了鲜花与纸钱,先人的墓地在老家后山的半山腰上,因为前几天的下雨,崎岖的山路变得泥泞,我一脚深,一脚浅地跟着爷爷的步伐,山路边长满了油菜花,梨花等各种花陪伴着我,我闭上眼睛,大大地吸了一口气,好舒服呀,这就是春天的气息。

  来到了墓地,爷爷奶奶摆好鲜花,弄好纸钱进行祭祖,在我们祭祖完回来的路上,我就问爷爷:“爷爷,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呀!”爷爷笑着对我讲起了清明节的由来。

  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因为不想被人杀害,而四处逃难,在逃亡的途中,在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跟随他的臣子找食物也找不到,当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有一个叫介子推的臣子偷偷地割下自己的一块大腿肉,煮汤给重耳喝,重耳才渐渐恢复精神,当重耳知道这个肉汤是介子推身上的肉时,流下了眼泪。

  后来公子重耳当上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他重重地奖赏了与他一起流亡的.功臣,却忘了当年救他的介子推,介子推最不喜欢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了,于是就独自离开去了绵山。

  晋文公听到后,羞愧莫及,就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但绵山太大,找不到,于是有人出计火烧逼出介子推,大火越烧越旺,但并没见到介子推,等火熄了后,派人去找时,发现介子推背着他的母亲在一颗老柳树下死了,写下“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原来清明节除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以外,还有这么一个动听的故事啊!

清明的来历作文 篇10

  20xx年4月5日是清明节,清明节有扫墓、放风筝、春游等习俗。在杭州,还有吃清明团子的风俗习惯。

  清明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用这种汁同糯米粉拌匀揉和后制作的团子。团子的馅心可以用豆沙、芝麻制成,团子入笼蒸熟后就可以食用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因此,清明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清明节期间显得格外重要。

  那么,清明节吃清明团子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有一年的.清明节,有位农民正忙着在自家地里耕田,忽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来,抬头看时,只见清军马队在追赶穿一身太平军服装的军官。这位农民急中生智,上前帮军官脱下军服,用脚踩入泥底下,帮他装扮成耕地的农民。清兵追来,看到的是打着赤膊、满腿泥浆的农民在耕地,不像太平军军官,然而狡猾的清兵又一想,前面是湖泊,不可能从湖上插翅逃走,就在附近添兵设岗,四处查寻。机智的农民示意军官暂时不要进村,自己想办法给他带点食物充饥。回到村里,农民见清兵四处搜寻,村口还有清兵检查每一个出村人的竹篮里有没有给太平军军官带吃的东西。农民想若带米饭或面食怕是不行,他正低头思索时,不小心一脚正好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

  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挑着担子到了村口。哨兵见水草中夹着圆滚滚软乎乎的东西,看不出是米粉做的,也没有进一步查问就放行了。军官待四周无人时,一边犁地一边吃起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等到天黑后,他便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为纪念那救命的青团,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此后,太平军打到哪儿,吃青团的习俗便流传到哪儿。

  渐渐地清明节吃清明团子的习俗就流传开来了。

【清明的来历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清明的来历作文五篇05-06

清明节来历的作文08-31

清明节来历作文08-31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02-21

精选清明的来历作文4篇05-05

【精选】清明的来历作文四篇05-04

清明的来历作文四篇05-04

清明的来历作文3篇04-02

清明的来历作文4篇04-02

精选清明的来历作文9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