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有哪些

回答
爱扬教育

2024-01-08

  • 相关推荐
大学精神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办学理念、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有哪些,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精神本质特征  一、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大学精神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办学理念、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为大学人所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它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引领大学前进的精神动力。一般说来,大学精神包含以下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是自由精

扩展资料

  大学精神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办学理念、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有哪些,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精神本质特征

  一、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大学精神是反映大学历史传统、文化品位、办学理念、特征面貌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为大学人所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它是大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引领大学前进的精神动力。一般说来,大学精神包含以下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是自由精神。大学是崇尚自由的地方,这里的自由更多的是指一种学术的自由。“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1]大学正是依靠这种对学术自由的推崇和对真理的执着,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之材,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强调大学的自由精神,并不意味着大学可以自由得没有边界,大学的自由必须以法律为底线。因为,任何大学都必须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必须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价值观念。

  二是独立精神。大学是崇尚独立的地方,这里的独立更多的是指大学独立自主的发展和学者人格、思想的独立。大学可以不受外界干预按照自己的办学理念、 宗旨和目标来发展,政府和社会也不应该以各种理由来干预大学的发展。与此同时,大学学者的人格和思想是独立的,必须尊重学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允许学者独立地从事学术研究。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箴言,值得我们铭记。

  三是科学精神。大学是崇尚科学的地方,追求真知、寻找真理一直是大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形成科学精神。所谓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包含求真务实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等内容。与真理为友,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是大学努力的方向。而要追求真知,寻求真理,就必须敢于打破一切权威,必须有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敢于否定一切、怀疑一切、批判一切,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四是人文精神。科学与人文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是密不可分的。大学崇尚科学精神,也必然崇尚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自我关怀的精神,表现为对人的人格、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但是在中国大学发展的某个特殊时期,曾经出现过重科学精神、轻视人文精神的现象。见物不见人,这样的大学教育必然是失败的。我们必须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比翼齐飞。

  五是创新精神。大学是追求创新的地方,知识创新、理论体系的创新都是从大学开始的。当今信息化时代,创新已经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也将创新居首,可见创新的重要性。在当今我国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大学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基地,决定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事关大学发展和国家发展的关键点,注重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和教育创新,努力实施创新、创造和创业教育,为国家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六是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延伸,大学在追求真理崇尚学术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批判精神。批判精神十分重要,没有批判精神就无法做到求真务实,没有批判精神搞人云亦云就无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大学的批判精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批判。我们所处的社会还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社会,社会上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大学要保持这种批判,以利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二是对学术观点和思想的批判。学术观点和思想要想不断深化、接近真理,就需要获得内生的动力和外在的推动力,而批判就是外在的推动力。

  七是宽容精神。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大学应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正是这种“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成就了北大的辉煌。大学的宽容精神主要体现在:其一,允许各种思想的存在。大学本来就是思想的集散地,各种思想在大学交汇。我们应该允许多种思想观念的存在,坚持一元主导和多样化发展,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二,宽容失败。任何一项学术成果的取得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甚至会面临遭遇失败的风险。当失败真的发生的时候,大学会以它的宽容精神来接纳失败,并继续允许新的探索。

  八是启蒙精神。启蒙精神最早见诸文艺复兴时代。所谓启蒙,就是启迪和开导人们打破旧的传统观念,传播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就是要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这种启蒙精神主要包括思想的启蒙、文化的启蒙以及民主与法治的启蒙等。大学是追求真理和传播真理的地方,而追求真理传播真理本身就是一个思想启蒙的过程。任何一次大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最早都是从大学或者说是从大学的学者开始的。正是这种启蒙精神,才使得大学能够在社会的发展进步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履行着重要的职能。

  什么是真正的大学精神?

  一、作为特殊学校的大学

  大学也是一种学校,但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生要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并带着批判精神从事学习,因而拥有学习的自由;而大学教师则是以传播科学真理为己任,因此他们有着教学的自由。

  大学的理想要靠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来实践,至于大学组织的各种形式则是次要的。如果这种为实现大学理想的活动被消解,那么单凭组织形式是不能挽救大学生命的,而大学的生命全在于教师传授给学生新颖的、符合自身境遇的思想来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大学生们总是潜心地寻觅这种理想并时刻准备接受它,但当他们从教师那里得不到任何有益的启示时,他们便感到理想的飘渺和希望的破灭而无所适从。

  我认为,大学的理想始终存在着,实现这种理想则依赖于我们每一个人,依赖于理解这一理想并将它广为传授的单个个人。

  二、大学改革的任务

  大学的建设、研究机构的设立、开设讲座、修建图书馆、增加教师的人数、关心学生的生活,以使他们能把全部精力用于学习上,上述的一切都属于物质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必要的资金加以解决。

  大学的改革涉及到两项任务:首先是必要的建筑设施,教授、讲师和助教之间的分工,大学组织的改造和权力分配,以及行使职权等等;其次是重新标举大学的力量和观念,因为大学已到了自身消解的地步。这两项任务不能相提并论,重新确立大学的观念是首要的任务。

  从大学改革的双重观点来说,一是大学组织和建设的外部改造,二是为赢得大学观念新形态的思维方式的内在转变。怎样正确处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大学的命运。

  精神贵族是从各阶层中产生的,其本质特征是品德高尚、个体精神的永不衰竭和才华横溢,因此精神贵族只能是少数人。大学的观念应指向这少数人。大学就是要求在成绩和个性方面都十分突出的人才,这是不言而喻的,它们才构成了大学生命的条件。

  三、大学教师的尊严

  大学教师首先应是研究者。他们所面对的不再是小学生,而是成熟独立和精神已有所追求的年轻人。大学教师要以身作则,指导学生,让他们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如果想把大学教师当作教书匠来用,那就错了。

  四、学生的自由与责任

  如果要培养出科学人才和独立的人格,就要让青年人勇于冒险,当然,也允许他们有懒惰、散漫,并因此而脱离学术职业的自由。

  假如我们希望大学之门为每一个有能力的人敞开,这就是说不要因为一些需要特别技巧应付的考试而淘汰了真正具有创造精神的人。

  通过一连串考试,一步步地抵达目的地,这种方式对不能独立思考的芸芸众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而对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考试则意味着自由学习的结束。大学应始终贯串这一思想观念:即大学生应是独立自主、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们已经成熟不需要教师的引导,因为他们能把自己的生活掌握在手中。他们选择地去听课,聆听不同的看法、事实和建议,为了是自己将来去检验和决定。

  高等学府的本质在于,对学生的选择是以每个人对自己负责的行动为前提,他所负的责任也包括了到头来一无所成、一无所能之冒险。在学校里让学生在精神上做这样的选择是最严肃的事情。

  精神贵族有自己的自由,不论是在达官贵人或工人群中,在富商人家或在贫民窟里,均可发现他们,但不论何处,精神贵族都是珍品。而进入大学学习的年轻人便是全国民众中的精神贵族。

  精神贵族与精神附庸的区别在于:前者会昼夜不停地思考并为此形销体瘦,后者则要求工作与自由时间分开;前者敢冒风险,静听内心细微的声音,并随着它的引导走自己的路,而后者则要别人引导,要别人为他订下学习计划;前者有勇气正视失败,而后者则要求在他努力之后就有成功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