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意义
2022-01-23
- 相关推荐
扩展资料
首先,高校教师要鼓励大学生激发出狂热的劳动激情。激情是一种洋溢的情绪,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更是一种高尚珍贵的精神,是对工作的热衷热烈喜爱。传承不是照搬硬套,是要在学习中借鉴,借鉴中进一步发现创新,劳动是自觉的热情的,不是强迫的被奴役的工具。劳动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职业是劳动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劳动的正确目标,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当前“学而不用、学而无用”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大学生所选专业,并不是本人真正的喜爱,学习仅仅是为了文凭、为了谋求体面的职位,我们陷入了教育误区,也造成了人才和资源的极大浪费。高校教师在这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如何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特长与弱项,喜爱与厌倦,选择最佳的人生发展道路,少走弯路,不留遗憾,无怨无悔才是上策。有时因为思想道德的欠缺,大学生追求养尊处优的生活,拒绝参加劳动实践,即掌握不了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不出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长此以往,劳动人才的匮乏必将导致生产倒退、社会混乱,后果难以想象。虽然看上去是个人的小问题,却隐藏巨大的隐患,不可不重视。教育是传承文明的最佳手段,高校教师要把劳动教育理论扎根大学生头脑,使大学生在接受劳动技能经验传承的同时,活学活用、依靠聪明智慧达到劳动创新的最终目的。只有激发大学生不竭的创新动力,才能有效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使人类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社会永久发展壮大。人类文明需要代代相传,更需要推陈出新,没有传承难以持续,失去创新发展无力,没有了劳动,一切便戛然而止。传承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创新是关系到社会未来进步的大事。每一个大学生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培养出高尚的情操,掌握到一定的劳动技能,将其应用于正迫切需要的社会实践,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完善自我,升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