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社会改造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回答
爱扬教育
2022-06-19
- 相关推荐
政策是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已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扩展资料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从土改后我国农村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出发,制定了合作化运动中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新老上中农,限制并逐步消灭富农的方针。土改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出现了中农化的趋势,不少贫农在经济上上升为中农,中农一时成为农民的多数。
毛泽东同志正确分析了我国农村阶级关系的这种新变化,将“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的口号按照新的情况加以具体化。
把中农分为上中农和下中农,下中农又分为新中农中间的下中农和老巾农中间的下中农,指出贫农、新下中农和老下中农,“这几部分人的经济地位是比较接近的。他们的生活或者还是困难的,或者还不富裕。
因此,他们有一种组织合作社的积极性。贫农和下中农加在一起,大约占农村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依靠贫农、下中农,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党在农村依靠农民的大多数和建立农村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至于新中农中间的上中农和老中农中间的上中农,
即一切经济地位较为富裕的农民,在互相合作问题上,他们是动摇的,有些人力求走资本主义道路,成为我们争取、团结的对象。对于富农我们采取由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在合作化初期不容许富农入社,
只是在合作化运动取得初步胜利之后才分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办法,接受富农分子入社,这样,既可减少他们对农业合作化的反抗和破坏,又有利于在劳动中把他们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沿着这条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我们基本上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