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影响因素

回答
爱扬教育

2022-06-22

  • 相关推荐
家国情怀是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文化传承。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家国一体意识,强化家国认同;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以家国天下为重,以民族大义为念,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命运维系在一起,继承弘扬“以民为本”与“天下为公”的优秀传统,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扩展资料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范畴之一,是个人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对社会责任情怀、对国家担当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个人对于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国家富强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理想追求,是家庭、社会、国家责任感的统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重家爱国精神的重要组成和历史积淀,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新时期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影响因素

  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学校各方面形成教育合力,构建教育环境,达成预期效果。就高校而言,强调高校教师、校园文化环境、实践教学等育人因素。

  发挥高校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一,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教师承担着大学生思想引领的职责,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方面应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目前高校教师家国情怀意识较为淡薄,需推动“顶层设计”激励引导。一是发挥课题导向,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参与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工程课题研究。二是强化学术研讨,营造学术研究氛围,对传统家国情怀因素进行价值挖掘和现代阐释。三是组织教师培训,在针对高校教师进行的各级各类各科培训中,增加家国情怀培育专题培训,从教育理念、内容、手段、途径等方面进行系统指导,以强化高校教师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意识与能力。

  以文化人,构建文化育人环境。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文化环境影响着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构建文化育人环境,一是课程育人。既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也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各学科中的家国情怀教学资源,立足于学科视角对蕴藏其中的家国情怀进行有效汲取和创新发展,促进专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二是国学育人。作为社会精英,大学生既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也是整个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引领。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开设国学课程,以国学经典浸润大学生,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因素融入课程,可以在全社会增强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推进文化传承;三是传播育人。发挥校园网络、广播、公众号、微博等公众传媒影响力,以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涵养家国情怀意识;四是学术育人。通过兴趣小组、专题研究等形式,引导大学生从被动自发接受转为自觉主动研究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家国情怀,进而知行合一。

  实践育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需重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以下实践活动:一是走访农村、企业、社区、机关等,促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体会民生,了解民意,倾听百姓诉求,内培忧国忧民情感,确立民生为先和国家为重的行为准则;二是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发现各种现实问题,学以致用,在撰写报告、提出解决措施的过程中明确使命责任;三是开展志愿服务,把远大的理想抱负和现实追求落实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行动中,全面认识自身价值、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四是追寻历史先贤,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中国历史悠久,古往今来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崛起而不懈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贤伟人,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诠释着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品格,是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以历史名人的家国情怀为熏陶,利于大学生提高文化品位、传承文化精神。五是开展道德法律实践,激励大学生修身养性、依法行为,以维护国家和平稳定、社会和谐安宁、家庭幸福美满。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数千载而不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不灭,溶于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家国情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理应承续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家国情怀,承担历史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