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议

回答
爱扬教育

2022-06-22

  • 相关推荐
心理学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
(一)要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二)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
(三)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

扩展资料

  (一)要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议

  如果说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告白,是生命节律的振动。那么我们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则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它需要在一种彼此尊重、接纳、信任的氛围中,放下个人的防卫意识,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分享,真诚地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该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心理交流,能使学生不仅是从教师那里,更重要的是从活动课形成的心理场获得心理支持和经验,增进心理健康。

  1、淡化学科体系

  首先要明确,心理活动课不是心理学专业课程,更不是以教授心理学概念和理论知识为目的的;但并不是说心理活动课中就丝毫没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事实上,每一节心理活动课都是以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为背景知识,只是这些知识并非是以学科的直接结论和理论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经过处理后以比较通俗化、生活化的阐释形态出现的,并渗透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始终。

  2、创设情景,积极准备

  讲授知识为主的课要精心准备,活动课老师学生要准备的工作也很多。教师要选好主题,设计活动方案,收集各种有关资料,尽其所能了解学生等。授课教师由于课前筛选的这个故事来自学生生活,具有代表性,所以当让他们说说自己看法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堂也就随之“活”起来了。所以,老师和学生的充分准备,是上好活动课的重要一步。

  3、引导学生真情地参与课堂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更加需要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更加需要具有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师生真情的主动参与,共同营造了一个真情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氛围,才能使课堂教学的难点突破、目标达成度高。

  (二)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活动的形式应该是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的。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因此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活动中,我们要尽量融入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让学生不会感到厌倦、枯燥。

  (三)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

  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是心理活动课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重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亲身实践,教会学生自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成功与否,关键看能否激活学生的心理历程,引发学生的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