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观与恋爱行为不一致问题探析

回答
爱扬教育

2022-02-06

  • 相关推荐
大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首先是表达情感方面,相对与传统的过于含蓄的不敢表露,他们更显得主动,但不是直露;
其次是对恋爱次数的态度。当代大学生更加大胆地去尝试恋爱

扩展资料

  恋爱观与恋爱行为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恋爱观与恋爱行为不一致问题探析

  ( 一) 对爱情的认识不能做到感性与理性的融合

  当今大学生在恋爱前,对爱情的认识往往过于理想和感性,在听过、见过身边同学、朋友恋爱失败的现实案例后,会受到一定现实的冲击,若是自己再经历恋爱的失败则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过于现实、理性。可见,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要么过于感性,要么过于理性。其实这两种极端都会导致悲剧,前者导致爱情的悲剧,后者导致婚姻的悲剧;

  ( 二) 对自身爱情观的形成背景不了解:

  通过上文对大学生爱情观的形成背景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中国当今大学生的爱情观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西方开放的文化冲击两者的作用下形成的。由于中国女性长期受传统道德的束缚,但西方思潮涌进中国女大学生的心里时对其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又由于没有理性教育对健康爱情观的指导,势必使部分人失去理智走向另一个极端---过于开放,完全否定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但这种否定只是行为上的否定,她们用行为来彰显自己是多么开放和新潮,比如亲密行为过于公开、性行为过于随意。然而,过后她们会发现,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那么深入骨髓,她们要因为过早的踏入禁区备受内心的煎熬、身体的痛苦和他人的眼光;

  ( 三) 对自身的需求没有清楚的认识: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作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恋爱的动机也建立在这五种需求之上。然而有的大学生对自己的需要并没有清楚的认识,比如从生理需求来看,大学生已经拥有成熟的生理结构,对性有需求是非常正常的,然而他们会因为传统思想的束缚而将这种需求压抑下去,甚至不允许它浮上意识的水面。这样产生物极必反的效果,恋爱前过于矜持,而一旦陷入恋爱中便失去理性的控制。如果对内心的需求有较清楚的意识,就能使人在恋爱中保持应有的理性,不致造成不可弥补的过失或解不开的心理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