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正确理解和谐社会的真正内涵?
2022-02-28
- 相关推荐
二、分析历史,获得感悟,学以致用,回馈现实;
三、把握历史,展望未来。
扩展资料
一、结合时政,从现实角度审视历史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现实的影子。结合时政,针对现实生活的热点,审视历史,由今溯古,以古鉴今,我们不难发现,学习历史有助于学生认识当今社会的主流问题、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时代感。
1.洞悉古今,感悟古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主流之一,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仁”和“礼”的理念,就是要求人们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爱互助,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体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庄子的“道法自然”,孟子的“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进山伐树,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等观点,体现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而如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人类面临的人口问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毒品问题、艾滋病等一系列共同问题,需要全世界协调行动。所以,我们要继承古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努力建设和谐中国,和谐世界。
2.回溯历史,坚持“和平崛起”
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西方某些国家抛出了“中国的威胁论”。回溯历史,我们可以理解: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历史表明,大国崛起可能引发国际上的不安。大英帝国的建立和维护,是依靠其数百年殖民征战和掠夺,德国、日本的崛起曾引起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即便是自称推行“平等”的美国,也离不开“大棒”政策的使用,离不开“霸权的主义”的外交作风,离不开在海外频繁采取政治和军事干涉。正是依据历史经验,国外一些人士担心中国崛起必然会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中国政府适时提出“和平发展”的新理念,旨在告诉世人:中国崛起的本质之处,是在不挑战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是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和平发展这一历史趋势的前提下,在与其他国家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综合国力的全面增长和发展。这是中国政府在深刻分析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来实现构建和谐世界中的和平崛起。其创新性在于:它旨在摒弃走对外扩张这条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老路,而是决心走一条全新的和平发展之路。这将证明人类能够以理智与和平的方式,处理好大国崛起引发国际冲突这一千古难题。因此,引导学生从时政角度审视历史,把握历史跳动的脉搏,可以帮学生在感悟中增强对“和平崛起”的认识。
二、分析历史,获得感悟,学以致用,回馈现实
司马迁写《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旨在总结古今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供后人借鉴。所以,分析历史,获得感悟,可以学以致用,回馈现实。
1.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史,大力实施科教兴国
英国首先进行第一次科技革命,依靠廉价的棉纺织品横行天下,很快发展为当时头号工业强国;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德国率先使用新科技,成为世界头号、二号工业强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首先进入信息时代,成为经济巨无霸、世界警察。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史,显而易见,大国崛起的原因之一就是重视发展科技。中国要和平崛起,就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
2.回顾中国的对外政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中国古代自汉朝到明朝,都积极对外开放,汉代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唐代的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和周边国家友好交往,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了与亚、非多国的友谊。由于积极对外开放,中国古代自汉至明经济科技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到了清代,对外实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阻碍了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发展,使中国更加远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使近代中国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局面。回顾中国的对外政策,不难发现:开放则国兴,闭关则国衰。所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三、把握历史,展望未来
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可以预见现实生活中一些事情的发展趋势。如: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汉武帝实现大一统,隋唐完善加强中央集权。虽然也出现魏晋南北朝、宋金对峙等短暂的分裂,但统一是主流;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中外历史的发展表明: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这就是规律。可以预见:分裂是不可能得逞的,祖国必将统一。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多视角、多层次、多形式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领略历史教学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