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知识讲解

回答
爱扬教育

2022-04-15

  • 相关推荐
如果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比如:“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这句话的语序应该是“我与城北徐公孰美”,意思就是“我和城北的徐公谁长的好看”。这句话中,介词结构就是介词“与”和它的宾语“城北徐公”构成的介宾结构,它应该在疑问代词“孰”的前面,但句中将它放在了后面,就是“介词结构的后置”。

扩展资料

  介词结构后置的例子

文言文中的介词结构后置知识讲解

  介词结构后置一般是有以下两种情况:

  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作“状语后置”。如: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2、介词结构“以……”有时放在谓语后作后置状语。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如:

  ①灌油其中,裹以帷幕。(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 张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