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是什么:九位诺奖得主的经历与思考

更新时间:2024-04-19 15:29:32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编者按:每年诺奖各领域得主的揭晓,潜心耕耘的世界级大牛们也出现在世人面前。得奖的那一刻的风光,背后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在各自专业上的精进投入。无独有偶,众多诺奖得主在教育领域都多有思考和实践。让我们跟着诺奖得主们的经验,提升教育实践智慧。

01思维习惯保持好奇心,深入源头去探索

K.巴里·夏普莱斯(2022年、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为什么传统教育体系下很难诞生诺奖获得者?》2022年,K.巴里·夏普莱斯(K. Barry Sharpless)和另外两位化学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早在2001年,他已经将诺贝尔化学奖囊括其中。获奖后,夏普莱斯教授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在采访中表达了两个观点:第一个是一切原动力都来自于对自然的探索的好奇心;第二个是要勇于对“权威观点”提出质疑,通过学习其本质和规律去验证它。夏普莱斯此前的采访中表示,他非常喜欢海洋,从5岁持续到上大学,他都非常喜欢走到大海,捕鱼、观察海洋生物:七岁的时候,我有一条小划桨船,还有一个发动机,就可以出海。我父母不太喜欢,但我从自然中学习。我很好奇是这些生物的都叫做什么,这也是一个自然科学家萌生好奇的起点。和很多中国孩子一样,我会出去翻开石头,观察里面的蝾螈、螃蟹之类的生物。我对自然的好奇,其实是对生命起源的好奇。现在这种情况在美国,亲近自然的人正在快速减少。尤其疫情期间,虽然孩子们有很多时间,却没有太多机会去探索。很建议孩子们,多去到户外寻找小生命,多探索。我读研究所期间,上过一位先生教的课,他非常了解如何指导我们去了解生命的起源。他曾经说,无论如何必须先有起点和方向,从原子生命开始,一切必须以此为基础。保持探索心,从事与兴趣爱好相关的职业,更容易获得成功,所以要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是成功唯一的方式,不是那种不切实际,急于求成,而是日积月累的方式。

02主动提问,把有趣带进学习里

卡尔·威曼(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少年商学院《诺奖科学家给孩子做了个理科启蒙网站,全球上亿青少年的学习》由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卡尔·威曼创办的PhEt免费网站(有中文版),6-18岁中小学生均可观看与互动。卡尔·威曼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现在担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去年还拿了被媒体誉为“教育界的诺贝尔奖”—2017年的WISE教育项目奖,得奖理由正是创办了PhEt网站。为什么要创办这个网站呢?这就要提到威曼教授对理科学习的见解了。当他还是一名大学助教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孩子花了十七年的时间学习,来到实验室,根本不敢也不能做实际的项目,甚至无法真正理解什么是物理学……威曼认为,这完全是学习方式出了问题。打个比方,学烹饪的徒弟们拜师学艺,如果厨师仅仅是大讲特讲理论知识,却不让学徒去多煮几次,到最后,学徒只能成为“理论的巨人”,什么菜都做不好。学习也是这样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普遍缺乏和实际生活的联系,那么尽管学得再好,在考试时、在生活中,都很难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因为他们学的都是“死”的知识,是书本上由别人归纳出来的,无法将知识融会贯通,变成思维方式。尽管真的能解决问题,也只能按部就班,很少会有创新。这种僵化的思维方式,是学理科最忌讳的。因此,威曼教授认为,要学好理科,就必须做到这三点:1. 不能死记硬背,要把知识变活,掌握背后的思维方式;2. 学习的过程要足够有趣,参杂很多生活情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3. 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提问,并且及时解决。遵循这三大原则,他下决心创办了 PhET 这个新型课堂,让孩子从探索中找到知识的乐趣,真正激发内在驱动力。

03以想象力驱动,去发现生命的意义

穆罕默德·尤努斯(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诺奖得主:教育是改变人生,改变世界》“许多学校因为培养了大批顺利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感到自豪,但这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准备好工作的年轻人,而是培养准备好人生的年轻人。”2020年12月12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将第七届年会在北京举行,会上,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国经济学家、格莱珉银行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 在专题演讲上如是说。以下是演讲节选:教育,就是对人生的准备。但是,我们并不是这样认为的。我们以短期的视角让教育满足暂时的需要,这就是现在的教育。教育成为一种学习历史事件、数字公式、方法论等等的过程。学习这些很重要,我并不低估其重要性。但是,要考虑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记住这些日期和公式。就像做一道菜,我们有许多很熟悉的配料、各式各样的香料、种类繁多的食物,但我们没有把它们烹调成能滋养我们食物的能力。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准备好工作的年轻人,而应是培养准备好人生的年轻人,要对自己人生做好准备。当你面对的是整个世界的时候,你可以决定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就像在你跳入大海前,要知道大海是怎么样的,要选择怎样的方向,才能最终到达你想抵达的彼岸。这,才应该是教育的目的。而不是仅仅得到一份工作,消耗你的人生,谋求晋升空间,争取某个职位,等着领退休金。工作不是人生。工作只是人生的很小的一部分,只是为了维持生存而已。人生是更大的事情。但是,人类被截断在做更大的事情之外。工作是很微小的东西。人生本来有许多的可能性,如果你认为工作就是人生,那就意味着你却把自己塞入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让你自己适应这个狭小的空间。这太令人遗憾了。人类生来具有巨大的、无限的创造力,并且年轻人就有这样的创造力。教育应该增强这种创造力,让年轻人知道可以在哪里发挥创造力来改变世界。然而,这并不是年轻人们正在做的。他们只是想要找份工作,因为这是教育教给他们的:只要努力学习考高分,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年轻人具有无限的创造能力,他们要做的是意识到自己具有这种能力。如今,我们甚至不被告知年轻人具有这种能力。年轻人有巨大的能量,就像阿拉丁神灯的精灵一样。这一代的年轻人有机会以一种他们的方式创造世界。他们的想象力会引导他们。这与工作无关,与创造相关。通过书本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这不是教育。教育是发现我是谁,发现生命的意义,我可以在我的生命中做什么,我希望创造一个怎样的世界。如果我们相互认同想要创造的世界的面貌,就能成为一股力量,并且实现它。想象力是一种力量,如果我们想象,就会发生;如果我们不想象,就不会发生。想象不会消耗你任何的东西。但是,我们从不在课堂上讨论想象力。我们不被允许讨论,更不会被要求去想象。我们只看到课本,不需要想象,只需要学习书本上的内容就行。我不介意去读书,但我希望去想象,而书本不能替我去想象。我不需要跟随其他人的步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教育允许我成为独一无二的人。这是一种教育的本质。

04把概念转换成具体现实

费曼(1965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少年商学院《诺奖得主费曼谈教育:父亲是如何从小启发我的科学思维的?》理查德·费曼在世时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科学家之一,他在1981年接受BBC的专访时,分享了父亲对他的影响。费曼的父亲是个商人,但对科学很有兴趣,也是费曼的科学启蒙老师。他的父亲是如何培养费曼的科学素养,使其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费曼是这样描述的,凡读到的东西都把它转换成某种现实。费曼家有一套《大英百科全书》,父亲常让费曼坐在他的膝上,给他念里边的章节。有一次念到恐龙,书里说,“恐龙的身高有 25 英尺, 头有 6 英尺宽。” 父亲停顿了念书, 对费曼说,“唔,让我们想一下这是什么意思。这也就是说,要是恐龙站在门前的院子里,那么它的身高足以使它的脑袋凑着咱们这两层楼的窗户,可它的脑袋却伸不进窗户,因为它比窗户还宽呢!”就是这样,所教的概念变成可触可摸,变成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对于鸟的认识,费曼的父亲这样教:“看见那鸟儿了么?”他说,“那是只斯氏鸣禽。”他接着说,“在意大利,人们把它叫做‘查图拉波替达’,葡萄牙人叫它‘彭达皮达’,中国人叫它‘春兰鹈’,日本人叫它‘卡塔诺·特克达’。你可以知道所有的语言是怎么叫这种鸟的,可是终了还是一点也不懂得它。你仅仅是知道了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怎么称呼这只鸟罢了。我们还是来仔细瞧瞧它在做什么吧—那才是真正重要的。”于是,费曼很早就学会了“知道一个东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个东西”的区别。费曼父亲培养了费曼留意观察的习惯。一天, 费曼在玩马车玩具。在马车的车斗里有一个小球。当拉动马车的时候,费曼注意到了小球的运动方式。于是他找到父亲说:“嘿,爸,我观察到了一个现象。当我拉动马车的时候,小球往后走;当马车在走,而我把它停住的时候,小球往前滚。这是为什么呢?”“这,谁都不知道。”费曼父亲说道。“一个普遍的公理是运动的物体总是趋于保持运动,静止的东西总是趋于保持静止,除非你去推它。这种趋势就是惯性。但是,还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是这样。”你瞧,这是很深入的理解,他并不只是给了费曼一个名词。费曼父亲接着说,“如果从边上看,小车的后板擦着小球,摩擦开始的时候,小球相对于地面来说其实还是往前挪了一点,而不是向后走。”于是费曼跑回去把球又放在车上,从边上观察。果然,父亲没错——车往前拉的时候,球相对于地面确实是向前挪了一点。费曼的父亲就是这样教育他的。他用许多这样的实例来讨论,没有任何压力, 只是兴趣盎然的讨论。这些实例在一生中一直激励着费曼,使他对所有的科学领域着迷,只是碰巧,费曼在物理学中建树多一些罢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费曼就像是上瘾了—就像一个人在孩童时尝到什么甜头,就一直念念不忘,一直在找前面讲的那种奇妙的感受。尽管不是每次都能找到,却也时不时地能做到。费曼指出,科学教育,并不是抛出一堆知识论点,告诉你“你就照这个规律做下去。”而是让你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规律。”费曼提到了科学的应用,科学对于改进人类生活的贡献。他想说的很明白:科学教育,首先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拥有更加开阔的思维模式,拥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某种形式主义。

12下一页

好的教育是什么:九位诺奖得主的经历与思考

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至关重要。但是什么是好的教育呢?九位诺奖得主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给出了他们对于好的教育的定义。

首先,教育应该是全面的。诺奖得主们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他们强调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诺奖得主们自己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在学校教育之外还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九位诺奖得主都强调了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视。他们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潜能,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培养。诺奖得主们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也积极尝试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再次,教育应该是实践性的。诺奖得主们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他们认为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诺奖得主们在自己的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最后,教育应该是积极的。九位诺奖得主都认为,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他们强调了教育中的乐趣和快乐,认为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中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诺奖得主们在自己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综上所述,九位诺奖得主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给出了他们对于好的教育的定义。好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个性化的、实践性的和积极的。这些原则不仅仅适用于学校教育,也适用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只有通过提供好的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好的教育是什么:九位诺奖得主的经历与思考】相关文章:

幼升小的家长们看过来!中卫市小2024-04-17

济宁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登录作业【2024-04-17

关于辽宁省中小学生法制知识竞赛2024-04-17

关于中国网络经纪人平台登录入口2024-04-17

云南法宣在线考试平台登录【官网2024-04-17

济宁安全教育平台 【官网入口】2024-04-17

全国法宣在线学习登录入口2024-04-16

福州中招网网址:www.fzedu.gov.2024-04-16

2022考研调剂流程及常见问题解答2024-04-15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获奖人物视2024-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