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1-23 18:36:5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审判》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审判》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审判》读后感

《审判》读后感1

  初读卡夫卡的《审判》是在法学院读书时,为了完成作业草草翻了一遍,当时只觉得它语言太过简练甚至平平无奇,许多细节描述读起来十分恍惚——因为要不断回看才会明白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除了语言上的特点,最大的感触:疑惑、荒诞。从一开始主人公的被捕到面临审判,始终无从得知他究竟犯了什么罪或者是否遭到了诬陷。书中的法院像是阴影笼罩在我们身边,审判过程苍白无力。然而就是这种看似荒诞诡异,阅读中却会引发我们思考:这样的事真实存在吗?作者正是通过这种事件反思、批判现实世界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用夸张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强烈的反差刺激直观的感受。《审判》中存在的各类现象越是不合理,越证明了现实社会所含的不合理的内蕴和本质,他们是相反而相通的。

  作者写这部小说虽然影射的是当时奥匈帝国的司法制度的'内幕,讽刺了法的荒诞,揭露了资本主义官僚机构的腐败,但对于我们如今的司法制度也有非常大的警示作用。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程序正确的重要性,缺少了程序,一切的司法活动不免显得有些慌乱无章。

  程序的正义保证审判程序的公正性、合理性,确保被告人等的诉讼权利得到维护,可以使裁判者从不同甚至相反的角度认识案件事实真相,从而实现公平的定罪和量刑。保证刑事审判程序的公正性,可以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公正的审判程序无论是否有助于公正裁判结果的形成,它都具有一种独立的意义:使那些受裁判结局直接影响的人与代表国家进行追诉和裁判的司法官员一起,拥有平等的诉讼主体地位,能够平等地进行理性的辩论、说服和交涉,并对裁判结果发挥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官方对自己命运的判定,消极地听从国家权力机构对自己权益的处置,由此使其作为人的尊严得到承认和尊重。

《审判》读后感2

  《审判》是奥地利犹太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作品。卡夫卡于1883年生于布拉格的一个商人家庭,于1901年进入布拉格大学,学习化学、文学和艺术史,之后改学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卡夫卡从1908年起供职于工伤事故保险公司,一直到之后因肺结核离职休养。他一生经历了三次订婚,三次解除婚约。1924年,卡夫卡因肺结核而去世。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很少发表作品,去世以后,他的作品却引来了全世界的轰动,被视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与大师,对后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美国》《审判》、未完成的《城堡》以及《变形记》等短篇小说,作品里充满了象征意味,色彩荒诞而夸张。父子矛盾与家庭矛盾、小职员生活中的荒唐、现代人所经历的孤独与异化都是他作品中的重要主题。

  《审判》首版于1925年,小说讲述了一家银行的高级职员约瑟夫·K经历了一场荒唐审判、并最终因此丧命的故事。在约瑟夫·K三十岁生日的早晨,他一醒来,就发现有几个陌生人闯进了自己的出租屋,并突然无缘无故地宣布他已经被捕了,但他却想不出自己有过任何值得受到控告的过失,也想不出是谁控告了他。被捕以后,他的行动自由并没有受到限制,他可以继续自己的正常生活,继续日常的'工作、恋爱。但被捕的念头依然给他造成了困扰,认定自己必须解决这一难题,在法庭上,他坚持声称自己无罪,并控诉在法庭的行动后面有一个庞大的机构在活动着,这个机构腐朽愚蠢,草菅人命,它的存在只是为了诬告清白的人们,对他们进行审讯。之后,K得知,只要开始审判就意味着自己被认定为有罪,无法得到宽恕。于是他不断试图反抗法庭,四处求人,他们都承诺要帮助他,但一切都被证明为徒劳的。最后,K在自己三十一岁生日的前夕,在依然不清楚自己犯了什么罪的前提下,被两个刽子手带到采石场,像一条狗一样被处死了。

  《审判》以充满象征和荒诞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了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作者对国家法制机器的不满与批判,展现出了小人物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异化与荒唐困境。同时,这部作品也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展现出了卡夫卡关于自我审判与自我罪感的一些观点。

《审判》读后感3

  30岁的银行高级职员K先生陷入一桩莫名其妙的案子中,他不知道原告是谁,也不知道被指控何罪。他开始时是惊讶,以为是别人和他开玩笑,配合一下也无妨;然后是蔑视,没犯罪怎么会陷入诉讼?到后来,他完全陷入其中,他被各种暗示牵引着,仿佛真的犯了罪,仿佛应该被指控。于是他求助法警、法官,他们的老婆,情人,甚至给法官画像的画师,看门人、牧师,等等法院受托人,他全部精力都用来摆脱这个案子,最后却发现根本无法摆脱,自己像瓮中之鳖,完全被困住了。只要法院愿意,他随时都会被逮捕、审判、处决,除非,他甘愿永无止境地和法官私下处理关系,连法官身上的虱子他也要和它混熟,和它处理好关系……他跌落到了一个巨大的黑洞里,永无自由之日。

  卡夫卡的K先生应该就是他自己,私以为K是他对自己的简称,他窥见到了生活的另类实质——每个人都在这个荒诞的世界里荒诞地活着,像一条狗一样,不知道为什么那样做,却不得不那样做。

  读《审判》,就像做了一个荒诞的梦,一个困苦不堪的梦,一个拼命也醒不来的梦,无法脱身,没有逻辑,很不真实,却把你深深困住,你已束手就擒,只能跟着它走,除此之外找不到一个出口。

  读《审判》,自始至终如鲠在喉。腐败且无处不在的法院系统,就像这个强加给你的世界。你没罪吗?很快就有了,只要大家都说你有罪,你很快就认为自己有罪。你蔑视吗?很快就不蔑视了,只要把你限制在里面,你就成了它的`一部分。据说猫在吞吃老鼠之前会先玩弄一番,K先生就是那只老鼠,猫给它希望可以逃脱,让它逃一会儿。

  然后就想到了一个问题:当一个人被认定为精神病人时,他很难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到最后,K先生耗尽了所有的力气,连反抗都懒得反抗,任凭不知道什么人处决了自己。

  精神之路是一条幽暗之路,连卡夫卡都说:这里太黑,我找不到回去的路。

  但多数人并不会走那么深,他们像《审判》中的守门人、画师、法警、法官以及法官们的情人们一样,不求甚解地过了一生。是他们欺骗了世人,还是世人欺骗了他们,众说纷纭。他们也不在意。他们只知道,只要“K先生们”存在,他们就有存在的价值,就有薪水度日。

  世人都是“K先生”,读《审判》,知生死。

【《审判》读后感】相关文章:

大自然的审判小升初作文1200字以上06-18

法院审判质量评查规定实施细则06-16

东京审判经典台词对白爱情电影英文独白06-20

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任前承诺书05-04

华为在美提起诉讼 控诉美国“暴政”用立法代替审判05-13

《东京审判》观后感范文09-05

《东京审判》观后感1000字03-18

电影东京审判观后感800字以上05-01

简爱读后感的 《简爱读后感》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