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12 09:00:3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愚公移山》读后感13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愚公移山》读后感 篇1
古时候,有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伸入云霄的大山,两座相连的大山正好挡在愚公的家门口,家人每次出门都要绕很远很远的路。这个问题一直让愚公很不开心。一天,愚公对家人说:“大家一起合作,把它们移走,开出一条路怎么样?”儿孙们听了,都非常赞同。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愚公就领着他的.家人一起扛着锄头,挑着扁担,开始挖起山来。这时候,住在另一个村子里,一位名叫智叟的老人听说了这件事,嘲笑愚公说:“愚公呀,你也太自不量力了,这两座山哪是那么容易就移走的?你们一天能挖多少呀?”
愚公笑笑说:"子子孙孙坚持不懈,再高再大的山也会被我们移走的。天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总有一天,一定会把路开通!”
智叟没有话可反驳,只好羞愧地走开了。
后来,愚公坚决移山的事情被天帝知道了,天帝也很佩服愚公的恒心和毅力,决定帮助他。于是,天帝派天神使用仙法,把太行山和王屋山整个移走,放到别的地方去了。而愚公家的门前也就变成了开阔的平原了。
“愚公移山”这个成语,比喻做事要不怕困难,有顽强的毅力。这个故事也教育我们:有志者事竟成。对待困难,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只要具备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愚公移山》读后感 篇2
今天我看了一个名叫《愚公移山》的故事:传说在冀州南部,黄河北部有两座大山。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的家就在山脚,愚公每次出行都要绕行很长的.路。有一天,愚公下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移开。人们都劝说他是白费功夫,但他却说:“我移不完,还有我的儿子,我儿子死了还有我的孙子,总有一天会把山移完的。”愚公最终感动了天帝,天帝把两座大山都移开了。
读完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李白小时候,不爱读书,经常逃学。有一天,李白趁私塾先生不在,跑下山去玩。在小溪边,李白看见有一位老奶奶正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奇怪地问:“老奶奶,您磨铁杵干什么呀?”老奶奶一边磨针一边说:“我要把铁杵磨成一根针。”李白听了老奶奶的话很惭愧,连忙跑上山去读书。从此,他发愤图强、刻苦读书,最终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诗人。
我又想到了我自己。我喜欢滑冰,可是有一次我在训练时摔倒了,头很痛,手也磨破皮了,就连膝盖也磕了个大包。我生气地把旱冰鞋一踢,对妈妈说:“我以后再也不滑冰了。”妈妈听完,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听完妈妈的话,我打消了念头,坚持了下来,现在我已经滑得很好了。
读完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我们要像愚公一样,愚公连大山都有勇气去移,我们做事情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我们也一定能取得成功。
《愚公移山》读后感 篇3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是听着长大的。这则千古流传的寓言,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可能因为太小,当时读的时候并没有体会到此间蕴含的生理。今天又翻开看它,才真正的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坚定和勇气。
这位北山的愚公当时已年近九十,门前的两座大山阻挡了他们的道路,无论进出都要绕路行走。愚公决定尽力挖平这这两座大山,于是他带领子孙们凿石头、挖泥土,宜山的工程开始了。有人说愚公太傻,凭他们几个人的力气,想移这两座大山?“不光有我们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儿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子孙孙都没有穷尽的。可大山却不会增高加大。不愁挖不平 。”读到这儿,我知道了,山,非一日能移,非一人能移。只有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有成功的机会。
动物界的蚂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只蚂蚁找到了食物,随后就会有一大群蚂蚁把食物拖回洞中,一起分享。倘若大家不团结起来,只顾自己,终将“赔了夫人又折兵”,一无收获。
当今社会正是需要这种团结精神,当前汶川地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地震发生没多久,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纷纷伸出援手,祝灾区人民摆脱困境。这一举动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不屈的精神,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团结。
我想,《愚公移山》不仅赞扬了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人们,只要团结一致,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愚公移山》读后感 篇4
大家好!我今天要为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名叫:《愚公移山》!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移山》读后感 篇5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的精神,曾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愚公的故事,坚信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愚公,坚持不懈,试用自己的残年铲平两座大山。这一壮举,赢得好评。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愚公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许可以把挖山的重任,推给集体,留给后人。谁也不会要求一位快九十岁的老人去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愚公没有这样做,他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并在统一了家人思想之后,马上付诸行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学习愚公,要学习他“不断挖山”的精神。一个人搬掉一块石头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搬石头,子子孙孙永远搬石头。在挖山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吃饭穿衣、工具、伤病等等一些问题。可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愚公都没有动摇,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这个故事从前也和别的普通寓言一般,鲜为人知。自从毛泽东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这个故事后,就变得家喻户晓。通过写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弱,以及“愚”与“智”作对比告诉人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移山》读后感 篇6
最近,我看了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成语故事》。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因为里面讲述了许多像“汗马功劳、盲人摸象、画龙点睛、名落孙山、水滴石穿”等等这样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其中让我最受启发的要数“愚公移山”了。
从前有个老人叫愚公,他家门前有两座山,所以出行很不方便,有天他召唤全家老少说要搬山,大家一致同意。之后他们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在搬山。邻居劝他说:“你已经老了不可能把这座山搬走的。”愚公说:“我是老了,但我还有儿子,儿子会生孙子,孙子又会有儿子,一代代挖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上的.神仙,于是就施法术把山搬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做事要有顽强的忍耐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这样再难的事也能办成。我就想起我学弹钢琴的事,每开始学一首新的曲子,我都会觉得很难,磨磨蹭蹭不肯练习,还不停地抱怨:“这首曲子太难了,我不会弹!”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学会了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练习后在琴谱上画上一个个“正”字,告诉自己已经弹了多少遍,按这种方法给自己鼓劲,这样弹得久了,自然就会熟练起来。练琴如此,做其他事情也同样。只要像愚公那样坚持不懈,不怕困难,任何事情都能做好。因为“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读后感 篇7
《愚公移山》是一篇经典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古代有一个叫做愚公的老头,因为家人吃水很困难,需要从很远的地方去取水。有一天愚公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想将挡住他去路的两座山挖掉,于是让自己的儿子一起来挖山。有一个叫做智叟的'老头看了以后就笑话他说:你这样挖山,一辈子都挖不完的。
愚公笑着说,我挖不完还有我的儿子,我儿子挖不完还有我的孙子,这样子子孙孙一代一代挖下去一定就可以挖完了。愚公的行为感动上天,上天于是派来两个神仙将这两座山挖走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为愚公的精神感到敬佩,一个人要完成一件事情,应该先找准方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在这个故事中智叟笑话愚公,认为他的目标不可能完成。从这里我知道其实智叟没有那么智,愚公也没有那么愚。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当遇到了困难我们经常会想过放弃,但是在这个故事中,愚公却从没有想过放弃。在生活中很多人劝我们放弃一些事情,我们经常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最后后悔莫及。从这个故事中,我学到了要完成一件事情那必须坚持不懈,只要选择正确的道路到最后一定可以成功。而那些嘲笑我们的人,最后也没有什么成就,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大概也是这样的意思吧。
《愚公移山》读后感 篇8
愚公,一个让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人物,却给了后人许多深刻的启发:他为了移走两座阻塞前行的大山,不畏艰难险阻,不畏旁人嘲笑,与子孙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挖山运石,终于感动天帝,帮助他移走了两座大山。
移走两座大山,在常人眼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可愚公坚持去做了,我觉得他成功的秘决,是他坚韧不拔、敢于尝试、勇不放弃的信念。移山,成功率可能只有10%甚至1%,可为了造福后代,愚公,还是去做了,因为他知道,如果不去尝试,就没有任何改变现状的可能,可如果能坚持移山,1%也是希望。“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后来的许多事例不断地证明了愚公这样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成功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比如汽车的发展。一百多年前,欧洲的贵族们喜爱坐在马车上,在大街上哒哒而过,来显示自己尊贵的身份。而当时刚发明的蒸汽汽车,像一条火龙喷吐灰尘,声音极大,而且性能很不可靠,经常走走停停,速度还比不上马车,因此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受尽了人们的歧视和嘲笑。可是制造汽车的人们始终不曾放弃,终于,在不断地技术进步和改良下,代替了马车,成为了至今为止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让“地球村”成为了现实。又如,1879年发明了电灯,但因为灯光很微弱,而需要人们点亮煤油灯,才能看清楚电灯,人们都嘲笑电灯,可是今天,我们谁又能离开电灯呢?
在群星闪耀的人类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都具有和愚公一样信念坚定、不断实践、永不放弃的精神,改变现实,创造新的世界。正如李白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能够拥有愚公一样的精神,每个人都会有创造成功的希望,创造奇迹的可能!
《愚公移山》读后感 篇9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名叫《愚公移山》。
里面讲了,在古时候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面各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北边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90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通到南部,好吗?”大家同意了,并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
愚公带领的三个子孙,凿石头,挖泥土,运送到渤海边山。京城的妇女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 ,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讥笑地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余年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毁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
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可山又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答上。
手持着条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山岗阻隔了。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移山》读后感 篇10
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虽然在故事中移山的老人被称作“愚公”,但我觉得他这是一种大智若愚,而文中的智叟呢,才是真正的愚公。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觉得愚公身上有一种精神,是它使他如此奋勇地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地前进。这种力量,就是—他的信念!是啊,如果没有信念,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怎么可能会搬走一座大山呢?正是这种信念,使得这个老人朝着自己伟大的目标前进!而智叟呢,却把老人这种可贵的精神看成是愚蠢,他们没有这种执着与信念,是最可悲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不愿努力,当然感受不到那种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与宽慰。
对此,我有着深刻的体会。
记得那是一次期末考试前,这次考试我决定不要妈妈的帮助,并且暗暗地在心里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考好!从此,我便开始了紧张的复习。虽有决心,但是复习也还是很辛苦的。有时在深夜的灯光下捧一本习题,久久地思索着;有时面对几道方程,冥思苦想;有时读者、背诵着英语课文,直到深夜……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总是想:这次考试,我一定要考好!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取得了好成绩!此时,我心里就像在三伏天的烈日下吃冰块一般,舒服极了。那种欢欣与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让我们都一起来学习愚公的这种执着的精神,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吧!
《愚公移山》读后感 篇11
品读了《愚公移山》之后,我觉得文章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让我印象深刻。
愚公他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不半途而废,最后终于得到了成功。智叟却鼠目寸光,只会去嘲笑他人,讽刺他人。所以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形容愚公和智叟的话,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其实在历史上有很多像愚公这样的人。詹天佑是我国一名伟大的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段铁路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的。当时清政府条件非常的贫困,技术也很落后,可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詹天佑并没有放弃,而是克服重重困难,自己亲自带着学生和标杆,背着经纬仪亲手设计了一张最佳的图纸。途中需要经过居庸关和八达岭这两条隧道,开凿隧道时山洞里弄得满身泥浆和水,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去提着水桶去抽水。而且铁路途中要经过一个十分危险的陡坡。于是詹天佑设计了一条“人”字形路线,这样火车就很安全的`过去了,解决了地势陡峭的问题。
其实当清政府提出要用中国的工程师来修筑京张铁路时,外国人发出的只是一片嘲笑、讥讽,甚至还有一家国外报纸说能从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那些外国人只看到了我们中国的技术落后,但他们没有看见我们中国人有一种愚公精神,坚持不放弃的精神,这些鼠目寸光的外国人就是智叟。
我们不能像智叟一样鼠目寸光,只会嘲讽,我们要学习愚公,坚持、不轻言放弃的精神。(王琪涵)
《愚公移山》读后感 篇12
想必大家对“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并不陌生吧,愚公就是“大智若愚”的经典代表人物。
所谓“大智若愚”,就是字面意思,一些看起来愚蠢的动作,其实并不是不聪明,这些其实是最为聪明的动作,只是看起来很傻,实际上,这些动作却是蕴含了大智慧的结晶,“愚公移山”其中就蕴含了大智慧,不像那个老叟,愚蠢至极,我们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愚公移山这样的事情,例如两个人在扫地,一个坚持不懈地扫着属于他的那堆垃圾,不一会儿,便满头大汗,另一个人嘲笑他说,你这个笨蛋,做那么快干什么,又热又累,费力不讨好!第一个人说,你这样是不行的',只要我肯坚持下去,我一定会做完的,你看你才扫了一点点。果然,第一个扫地的人扫了半个小时,就扫完了大半部分,而另一个人还有一大半,于是第一个人扫完之后,第二个人越想越难受,干脆不干了,第二天,第一个人加了工资,第二人当然……被辞职了。
不仅是生活,学习上也是如此,正如赵老师所说的那样,偷懒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次性把任务都做好。没错,这才是懒人偷懒的最佳方式。
所谓大智若愚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大智若愚,大部分人做的都是“大愚若智”,有的时候我也会做出这样的傻事。
大智若愚,少数人达到的一个境界,大智慧的人往往会做一些令人费解的事情,因为他们大智,不愚。
《愚公移山》读后感 篇13
我读了成语通里愚公移山这篇故事,它讲述了一位叫愚公的老翁,他家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座方圆七百里的高山,出入十分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人家,商定要搬走这两座山。于是,他家祖孙三代一起上阵开始挖山。他们长年累月的干着,从不歇息一天。
有一位叫智叟的老翁对愚公说:“你怎么这么傻呢?像你这样一家人干下去就能搬走这两座大山吗?”
愚公说:“我们家子子孙孙一代接一带的干下去,能不成功吗?”
智叟无言以对,羞愧的走了。这件事被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派了两名大力天神,把山搬走了。
从此,这一带也没有什么突起的.高山阻塞交通了,真是一马平川。
我的故乡在河南济源,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也是发生在这里。一进济源市在车站旁边有一个愚公的雕塑。人民忘不了他,人民怀念他。
愚公真是伟大,他不管千辛万苦,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和坚定不移的奋斗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
有人说为什么愚公不搬家,而要搬走这两座大山?我觉得因为他想让全村的人民都方便,不仅仅为自己方便。大山移走后,家家户户不再为出行苦恼,他们可以驾着车来到山外的集市上,卖山上的特产,从此生活幸福,家家富裕,每一个山村的孩子都可以走出大山到城里上学,告别贫穷落后。
我们要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一旦确定了目标,就全力以赴、坚定不移,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直到目标实现。“无限风光在险峰。”
【《愚公移山》读后感】相关文章:
《愚公移山》的读后感03-24
愚公移山读后感06-28
愚公移山读后感06-15
愚公移山读后感06-10
《愚公移山》读后感05-31
《愚公移山》读后感12-07
愚公移山的读后感12-19
有关愚公移山的读后感03-19
(通用)愚公移山读后感08-19
《愚公移山》读后感[合集]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