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18 08:28: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浮生六记》读后感14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浮生六记》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浮生六记》读后感14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1

  《春夜宴桃李园序》中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大意为短暂的人生就像是一场大梦,之中又有多少欢乐时光呢?人生百年眨眼便逝去,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想来这并不是古人独有的感慨,今人实也难逃这魔咒。如今,世人多为生计或功名奔波劳累,失了不少朴实无华的欢乐之感。如今人于浮华之中,如沈复于《浮生六记》中所记,如他一般于平淡的生活中找寻乐趣,也不失为一种幸事。

  《浮生六记》共四卷,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读完此书,时常感念沈复与陈芸的爱情,也感念他们的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沈复与陈芸可谓是珠联璧合,二人自小相识,沈复欣赏陈芸,对其母言:“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陈芸于沈复腹饥之时藏暖粥小菜为沈复果腹,其兄打趣曰:“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二人之情谊,可见一斑矣。后二人迁居他处,情谊如旧,却也遭尽磨难。书中所记之事,多为乐事,然夫妇二人不过肉体凡胎,与旁人无异,也尝为生计所累,个中辛酸,盖不为外人道也。然二人即便潦倒,仍志趣不改,吟诗、作画、郊游、烹饪,喻欢乐于平常,意趣盎然。二人虽非达官显贵,平日生活却也多姿多彩,不输名贵。 纵然浮生若梦,为欢却不只几何?世人多如沈复夫妇二人,平凡且普通,然世人也能如二人一般,把生活活出诗意、活出精彩。汉乐府《西门行》诗:“夫为乐,为乐当及时。”珍惜每一个生活细碎的平常,寻找其中的乐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2

  读《浮生六记》,喜欢的不是他的文笔佳句,是他早年的经历和生活;嫉妒的也不只他早年的舒适和清乐和谐,更是他的爱情他的`婚姻。

  才子佳人,坐卧谈笑,心意相通。谈诗论赋而不穷酸清高,嬉笑怒骂却不粗俗无聊。行局愿接膝坐,行愿携手趋,二人相处恍同密友重逢;夫妻恩爱如沈复陈芸,生活态度和习惯上也有分歧,可人家处理得完美无瑕,不但未生嫌隙,反而更如胶似漆,不像我们所常见的那种一地鸡毛。

  陈芸是个平平凡凡的女子,却是我心中最趋近于完美的女性形象。她性情恬淡,不爱华饰珠钗,不忘本,总持有一颗素心;

  她体贴周到,心灵手巧,满有生活情趣,花心置纱包茶,沈复小饮她做梅花盒,朋友相聚她找馄饨挑而使酒菜茶饭一应俱全;

  她乐读诗文,趣解诗家,佛手茉莉君子小人的见解让人记忆犹新,双鲜酱虾卤瓜的趣事也让人忍俊不禁;

  我们可也不能把她看做正儿八经的大家闺秀,淑女名媛,她娇俏调皮,能为未来夫婿藏粥于室,还能女扮男装揽镜狂笑;

  她善良宽厚,通情达理豁达开朗,又柔弱让人心疼。天妒佳人,红颜薄命。

  书中也有很多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古代三妻四妾只道寻常,现代看来是有些混账。沈复其实也有不少风流享受,桃花债呢。不知道陈芸心里怎么想。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3

  《浮生六记》的取名,源于李白的诗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其中寄寓了作者对人生的体悟和感慨。从内容来看,全书涵盖六个章节: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作者一生的经历。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不刻意造作,得以浑然天成,独树一帜,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境界,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流传至今,已成经典。

  沈复十八岁娶舅女陈芸为妻。芸娘,既是前四章的核心人物,也是全书的灵魂主线。林语堂先生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芸娘在沈复眼中是“形削肩长颈,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芸娘本人既能写出“秋轻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也能与沈复谈论诗书,赏月饮酒,更有无比的心路。她女扮男装去看庙会,雇馄饨摊子为丈夫赏花温酒,主动为丈夫谋妾,实在是聪颖活泼的'一位女子。是娶芸娘为妻乃沈复之幸,同时,托沈复之笔,如今我们才能知晓有芸娘这么一位才女。

  婚后,沈复和芸娘虽生活清贫,有段时间甚至是饥寒交迫,但却志趣高尚,情投意合。他们举案齐眉,吟诗,作画,郊游,聚友,烹肴,兴趣昂然,意兴飞逸。他们相爱甚笃,始至不渝,不落世俗,耳鬓厮磨二十三年。遗憾的是因受封建礼仪家教之害,俩人历尽坎坷,最终天人永隔。芸娘死后,沈复“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浮生六记》所记所叙,虽然都是日常琐事,平淡无奇,然情真意切,一点没有忸怩作态。沈复和芸娘的爱情并不惊天动地,也非旷世绝恋,更非千古名唱,但我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最平常、最细微的点点滴滴而深深感动。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4

  做个有趣的人真好,有趣的人相互陪伴过有趣的日子更是美妙。浮生六记实际上主要描写的是生活的'游历,是自传体散文,而作者将自己游历的所见所闻分享给了大家,但其实存稿并不完整。

  沈复之所以成为我们熟知的“沈复”,不仅仅依赖于他自身的才华、深情、意趣,很大程度上,还归功于他的妻子芸。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此段描述已足见芸的魅力。

  在那个时代,芸不仅能打理好家里的事务,还能做女红养家、自学识字,陪沈复赏花赏月、吟诗作对,把清贫的日子过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她心地善良,心路活泼,感性风雅而不失缄默沉静,难怪林语堂先生说她是“中国文学里最可爱的一个女人”。反倒是沈复,半生游学,却一直碌碌无功,甚至多次意气用事陷家庭于困境,始终未能给芸稳定富足的生活,四十一岁的芸终在深深的遗憾中客死他乡。

  沈复遇到芸,是幸运;芸遇到沈复,是幸运,也是不幸。他们相遇,是中国文学的幸运。

  《浮生六记》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是“闲情记趣”,原来日子真的可以过成诗,而这首诗真的可以和钱没多大关系,实为惊艳。

  真遗憾,我喜欢画画却不会画画,真想作一本插画版的《浮生六记》,把沈复和芸的才情意趣都画下来。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5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距离开始读大约有四年了。四年前只读了四卷,当时骨傲,宁愿此书是残缺之美,也不愿看到狗尾续貂之作。可近日读完后两卷惊讶之情溢于言表,可能是我文字功底太差抑或是对之前有些遗忘,后两卷与原著的衔接和文法竟毫无违和感,想必也是大家之作,不过可能是先入为主知道后两卷是伪作的缘故,总觉得缺点神韵。文章最出彩应该是第一卷和第三卷,分别是秀恩爱和死的快,哈哈。喜欢芸,温文尔雅,才思敏捷,活泼可爱,知书达理,秀外慧中,顺便说一句,我对女生最高的评价是秀外慧中,她值得这个词,国学大家林语堂也评价芸是国学史上最可爱的女生,这个评价应该是极高了吧。芸和沈复的爱情是多少人的向往,可以说浮生六记就是靠芸撑起来的,如果没有芸,顶多也就是个不错的杂记,绝不会有现在这么高的`评价。不喜欢沈复,有人供着吃喝就高谈阔论理想,没有了生活来源完全不知道怎么去生活,没有柳三变的命却得了柳三变的病。第三卷字字含泪,句句是血,可以怨恨时代怨恨腐朽的封建制度,可有些人为理想努力了,沈复做了什么,游山玩水?修花剪草?吟诗作乐?沉迷于游乐花草情爱,说到底他只适合在襁褓中生活,做个什么都不用想的大少爷。说来惭愧,觉得人家书写的好还要骂人家几句,我咋不上天呢。不过,骂完人还真痛快,哈哈。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6

  去年游大足石刻,良多景不雅观不雅观我都已忘怀,可是唯独对其间一个字记忆犹新。该字为上中下构造,上面一个宝盖头,中心一个“弗”字,下面一个“林”字。导游讲解这个字道出了一小我糊口幸福的三大要素,宝盖头代表着财产,“弗”是佛心,“林”指好的糊口情形。一个幸福人应该有必定的物质根本,丰盛的精神糊口和一个美好的糊口情形,细想之后,我深觉得然。 一小我的幸福如斯,一对夫妻、一个家庭的幸福更是如斯。《浮生六记》中沈氏夫妻琴瑟和鸣二十年有余,虽志趣相投、举案齐眉,但其间糊口贫寒困难、流离失所,甚至难觉得继、骨血分手、妻子早逝,现实了局为这一对令人钦羡的夫妻蒙上了悲剧色彩。

  沈复《坎坷记愁》一篇中自述人生坎坷都是从何而来的呢?往往是本身作孽得了报应罢了,而我并非如斯:多激情,重容许,爽气爽直不羁,成效转成了扳连。阿谁既按时代,既定的人和事,我们已无法评说,只可怜了芸这个聪颖会意的.女子在本身病重之时还得为一家人的生计操劳,末了因赶制绣品呕心沥血而逝。

  最好的爱情是相知,沈氏夫妻是幸福的,这幸福源自志趣相投、三不雅观不雅观同等!贫贱夫妻百事哀,沈氏夫妻是不幸的,这不幸源自物质根本的匮乏。

  不外,这世上又有几人能拥有完满的人生。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7

  《浮生六记》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放假期间我拿起这本书开始阅读起来。

  虽然它是文言文版的,读起来也非常顺,我首先看的是第一记《闺房记乐》,作者先交代了自己的身世,他是处在苏州的一个较富裕的家庭,小时候他有许配过于氏。但是于氏在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夭折了,后来娶了陈氏,陈氏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喜欢看书,非常有才华。成婚后两人相濡以沫,约定白头偕老。然命途多舛,常常事与愿违;幸而二人不落世俗,善苦中作乐,耳鬓厮磨二十三年,至芸积病身故,仍情深如旧。

  著名的散文家,俞平伯一生钟爱《浮生六记》,赞其"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林语堂则视之为知己:"读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 《浮生六记》用朴素的文字记叙了沈复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他和妻子在生活中相处融洽,又有共同爱好。有一次沈复得了水痘,妻子为了给他祈祷,每天开始吃斋。在现实生活中的情侣经常为了一点小事情就吵架,而且互不相让,很多最后还不能和解,甚至伤害彼此的信任。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明白两个人要和谐相处就要相互了解,相互关怀,不管对爱人还是亲人或者是朋友。因为对别人好我们也可以得到快乐。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8

  初读《浮生六记》时,总有一种“沈复几乎配不上他妻子”的设法。细细评味后,才创造芸的才情与心爱若无沈复的慧眼识真和倾情书写,便不能被发掘,更不会被传布,我们也不能经由过程文字一见这两百年前女子的风度。沈复看重芸的文艺风雅,芸恭顺沈复的狷介洒脱,恰是他们的三不雅观不雅观同等才铸就二人几十年如一日的举案齐眉、相爱甚笃。若是沈复要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芸想的是“好男儿志在高官厚禄”,那么两人只需互相嫌弃,互相抱怨了。

  沈复与芸的三不雅观不雅观同等、志趣相投无时无刻不表如今《浮生六记》的字里行间里。沈复说芸癖好既与我不异,并且能鉴貌辨色、揣摩眉目,所以我的一举一动,对她使个眼色,她便息息相通,无不办得头头是道。

  搬到仓米巷后,因新居风光不如故居,芸时常伤感,又神驰老家丁老家“颇有野趣”的住处,沈复便请示怙恃,携芸来到那儿那里所避暑。芸说往后哪年,当与郎君在这里造一个房子,绕着屋买十亩菜田,招来家丁仆妇莳植瓜果蔬菜,来供给日常家用。郎君画画,我来刺绣,算作品诗喝酒的`资费。如许平民菜饭,终身欢愉,不必方案去远游他处。沈复对这设法深为赞同。

  沈复向芸衬着庙会盛景,芸道可惜本身不是男人,去不了。沈复便辅佐出主见,让芸穿本身的衣服扮为男人。芸扮男人没有合脚的鞋,沈复也辅佐:市场上有卖蝴蝶鞋,巨细脚都可以穿,买起来也极随意,且早晚可以当拖鞋用,不是挺好的吗?芸欣然畅怀。

  若是说沈复碰着芸是一种荣幸,那芸碰见沈复不也是一种荣幸。在婚姻是怙恃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沈复对芸成心意,便向母亲说:“若为儿择妻子,则非淑姐不娶。”也算是本身夺取来的幸福。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9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想找来看看,找了好几家书店,就是未买到,近日去南京看病,顺便到新街口书店转转,偶然发现这本书,随手翻翻,便觉不错,于是就买了回来,一口气看完了,由于工作繁忙(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现在我已很少时候能静下心来,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看完一本书了,除非书中内容特别吸引我,一本书全部看完后,到现在仍觉得里面有许多情节值得回味。

  作者沈复(三白),是清朝一个生活较清贫的文人,虽然不是富贵之家,生活也遭遇诸多坎坷凄凉,但他又非常的幸运的是,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有一个红颜知己相伴,他的发妻芸娘是一个集诸多优点于一身的中国传统女性,聪颖、善良、可爱、活泼,有了她,清贫的'生活也充满了乐趣,人生显得多姿多彩,可惜早早离他而去,书中弥漫着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中,虽写乐事但始终有一股淡淡的、深沉的忧伤萦绕其中。

  书中内容主要有:一是闺房记乐。主要回忆与芸娘从小青梅竹马,婚后在一起的幸福生活;二是闲情偶寄。主要是文人的闲情雅趣,中间穿插与芸娘的生活细节;三是坎坷遭遇。主要是家庭变故,生活落魄,芸娘病逝。四是旅游快记。主要是描写曾经游玩过的山水风景。五是域外游记。主要是记到琉球国所见所闻;六是养生之道。

  书中因主要是怀念发妻,故感情真挚,语言平淡朴实,但又深沉耐人寻味,人生的不幸遭遇、对芸娘的深切怀念,用简洁平淡的文字表达出来,寓浓情于简约,委婉而又深致。

  作者塑造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可爱女性,仿佛就在眼前,令人难忘,因了作者的记载,她的故事、她的形象,从古代活到了现在,直至将来。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10

  刚巧这几天读到这本书,感觉能回答一些吧。其实只读了前两记,后面游山记景的部分没有读,因为读到陈芸去世眼泪不停实在已经读不下去了。

  读了此书才知道几百年前的人何尝不与我们一样,为生活奔忙,完全不是辫子剧中的场景,原来我们离历史并不远,原来历史竟然与我们这么近,步入社会的读者其实根本不需要费劲理解他们的处境就能产生共鸣。

  主人公性格豪爽,不善理财,最终经济落魄,入不敷出,不得不半夜躲债离乡,不得不夜宿土地庙。这样的生活作者用平静的语言一一道来,真让人感觉上有老下有小的艰辛。

  可是即便这样,他的妻子却毫无怨言,跟着他颠沛流离的过了一生,并且事事为他着想,处处宽慰夫君,却因才智为兄弟家人妒忌,公婆误会不容,最终造化弄人,这么好的妻子竟然与作者永别于颠沛流离之中,其中妻子弥留之际给他说的那些话,读之真让人读之热泪盈眶,怪不得林语堂说女主人公是中国古代第一可爱的'女人。

  作者也在妻子离世只后,再遇到父亲儿子接续离世的变故,而万念俱灰,将后半生寄托在游历之中,那种心疼通过精炼的词语,过了几百年也能让读者感受得到,通篇感觉很有红楼梦的影子,但又比红楼梦更精致,更微缩,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可是男女主人的感情却像寒夜里的启明星,过了几百年,还在那里散发着光芒,让人学会珍惜,学会坚强,我想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价值吧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11

  《浮生六记》我相信淳朴恬适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是宇宙间美丽的东西。在我翻阅重读这本小册之时,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这安乐的问题——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然而我自信这种说法不至于是溢美。想读这书的,必有能辨别的罢。以上这两段话是俞平伯和林语堂对此书写的精彩书评,觉得说的很好,和大家分享下。

  我读此书有从书中的感触到,过度教养的影响,不只是教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现代父母对孩子付出更多的照顾与教导,正面回馈却似乎不如预期,究竟教养出了什么问题?过度的保护、指导与关爱,不仅是个别家庭的教养问题,更是影响整体发展的社会问题,值得反思与警惕。我们都忘了,我们该养出的.不是好小孩,而是好大人教养的目标,应该是养出一个心智、情感、能力都与年龄并进相衬的成年人。本书以此为中心思想,希望帮助父母平抚担忧与恐惧,先放下亟欲为孩子铺设成功坦途的急切情绪,而以更稳健的心态、更明智的爱,创造真实永续的教养效果。 在教养孩子之前,父母请先照顾好自己,完成自己的人生。本书打破一般教养思维,除了指陈过度教养的影响并提供解决方案,更聚焦于父母的心理建设与自我关照,恳切提醒父母别为了教养孩子而失去自己的人生。当你能好好生活、工作与爱人,孩子就会以你的身影为榜样,找到自己实践成功、创造幸福的方法。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12

  《浮生六记》这本书搁置多年没再看,现在已经忘得差不多一干二净了,前几天在头条上看了“舞马长枪”老师的分享后,勾起了一点儿记忆。

  《浮生六记》人称“晚清小红楼梦”,讲的是发生在二百年前的一个爱情故事。他们称赞沈复和芸娘的伉俪情深,也感叹芸娘的有趣,还称她为“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我看完后,却觉得有一点悲哀。

  初始的沈复和芸娘真的很甜,从小相识,相知,相爱,花前月下,联诗对赋,生活平淡,却有诸多情趣。

  芸娘即是才女,也算得上是贤妻,反观沈复也就是一个才子书生了吧?

  年轻时靠着父亲生活,活得很是潇洒。无法处理好家庭的关系,被赶出家门,生活潦倒,风雅却不少。

  他有多爱自己的妻子,真的没多少。做他的妻子,芸娘受了很多委屈,有的和他无关,有些却是他带来的'。

  芸娘为他纳妾,操持家务,跟他过穷苦日子,可以说是那个年代女人的命运,也是芸娘甘之如饴的,我不能说什么。 可是一个男人,自己入不了仕途(虽然做过幕僚),也做不了生意,基本没有能力养家糊口。有家小,还那么天真,就知道玩乐,要让女儿当童养媳,儿子也年幼死去,跟随他流浪的妻子也早逝,真的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

  选择跟一个人一起生活,真的不能只看ta说了什么,而是看ta做了什么,再多的情话,也填不平因为ta而受到的伤害。 你可以心甘情愿为ta吃苦受累,但ta不该就那么心安理得地接受,而不做什么努力和改变。

  这本书是清代散文家沈复写给亡妻芸娘的绝美情书。从初见的怦然心动到婚后的举案齐眉,从谈诗论画到赏月弄花,平的柴米夫妻将清贫的日子过成了诗意佳话。他们遭遇了家庭变故,半生坎坷,颠沛流离,却一直不离不弃、相扶相依。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13

  作为一个自传性质的散文作品,《浮生六记》记录了清乾嘉年间一位苏州知识分子,平凡而艰难,磊落而淡然的一生。《浮生六记》原稿六卷缺了两卷,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在那些浓缩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沈复一生的起伏坎坷,悲欢离合。

  沈复,字三白,出生于衣冠之家,父亲一生作府邸幕僚,幼年时期家中也是生活小康,尔后家道中落。虽是平民百姓,身无功名,不曾考科举,但受家庭的熏陶和自身的兴趣使然,沈复其人也是一名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精于盆景和园林艺术,有擅长丹青,一支好笔画的花鸟人物,即施然展于白纸之上,有能融得进笔墨当中,端的是一派大隐隐于市的民间艺术家的资深大佬形象。

  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沈复与其妻陈芸从青梅竹马到相濡以沫携手一生的爱情,在生活的平淡中,在一路遇见的波折困顿中,如一杯茗茶,细嗅闻醇香,细品知醇厚。感动于他们在苦难面前的'携手共进;伤感其深陷不得父母兄弟之亲的家庭隐痛;哀伤于芸年纪轻轻便染重病,两人耳鬓厮磨形影不离,爱恋不过区区几年便阴阳相隔。

  沈复其人,是青衫磊落的书生,亦是舒朗温厚的郎君。他会邀请妻子远处郊游,邀其畅谈古今。原本你我共同行,后来路上孤独人。悲伤余后,生活依旧。时间治疗法似乎古今通用,沈也在痛苦之后平静接受现实,选择“不谙世事,不染红尘,远离世间悲苦极乐”的方式,独身一人云游四方。

  沈复的一生俨如一块纯美之水晶,只见明莹不见显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其淳朴淡然,恬淡自甘的生活,正如其妻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浮生若梦,往事已矣,无需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平淡超然,亦不落俗世。

  《浮生六记》读后感 篇14

  我无意在本文讨论关于《浮生六记》之文学成就,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个相对独立的领域。我亦无意讨论道德问题,讨论道德容易让人失去条理而发泄个人情绪,道德有时候是偏见的代名词。而这里,我更倾向于直接探讨书中男女主人翁的一些心理现象,以及对两位前辈的读后感做出回应。

  芸:

  满足某种欲望是推动人作为或不作为的根本动力。对于一种无害他人的欲望的分析和探究,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抽象性描述词汇,如"好"、"不好"。

  在此书中,人物芸最引起重视或讨论的行为是:为夫谋女。行为的产生必然是有动机的,然而,动机亦分为有意识或无意识。根据弗洛伊德和荣格心理学,我个人认为促使芸产生此种行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1、芸可能是个双性恋者。在男权且强势家庭观的时代,她可能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或者不能够表达自己的性取向。芸通过为丈夫推荐美女,以满足自己对女性的征服欲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通过把其它女人推给丈夫而满足自己的`性欲望,尽管她未必参与其中的性行为。

  2、芸可能会因为在成长中的缺乏足够的父权的关爱,她的人格里有严重的依赖感缺失。她需要通过极力讨好和服务他人而得到心理上的依赖感和存在感。这往往是种不自知的状态,但即便是不自知,通过某些行为平衡潜意识中的欲望也是会使人得到快感的,所以芸乐于服务沈复,美其所美,欲其所好,她通过沈复而确立自己的存在。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强迫式服务人格"。

【《浮生六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浮生六记》读后感09-02

浮生六记读后感01-21

浮生六记读后感04-16

关于浮生六记读后感04-15

《浮生六记》读后感15篇02-26

浮生六记读后感(精选38篇)03-27

浮生六记读后感14篇03-11

《浮生六记》读后感(精选15篇)03-27

《浮生六记》读后感(14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