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7-22 17:29:4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呼兰河传》读后感集合【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呼兰河传》读后感集合【1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1

  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我早已期盼的书——《呼兰河传》。

  我们才学过一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就选自这本书。我赶紧翻开书,很快就找到了那个片段。但其中有关果树的这段未“登入”课文,以及作者认错谷子不认真听去做的事也略省了一些。

  从头开始读,我又发现另一篇课文《火烧云》。其中这个片段非常优美“五秒钟之内,天空里有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那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背上……”“这地方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堂堂的了,一会儿金洞洞的了,一会半紫半黄的,一会半灰百合色……”

  这本书没一会我就看完了。我印象较深的是这段话“老了也没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这段话让我感到了一丝悲凉,也觉的那些人活的太麻木,对生活没有一些热情感。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也就是当地老百姓的平凡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平庸、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也讲述了萧红童年的快乐而又反衬出她现实生活的'凄凉、寂寞。

  书中也用了许多写作方法,就比如深刻的象意义,富有想象力的语言,细腻的描写……

  这本书看似平凡,其孕育了语文的多种奥妙,我也要吸取萧红阿姨的写作精华,相信我的作文水平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呼兰河传》读后感2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著作,但更像是自传。她是近代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我最喜欢“我家的大花园”这章。书中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十分详细,特别在写“我”时,把“我”与祖父在园子中栽花、拔草、种菜和铲地等事写得详略得当,描写细致。祖父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一句话不但能感觉到“我”是祖父的“跟屁虫”,也能流露出“我”很喜欢祖父。

  “我”跟着祖父做农活都是以玩为主。比如种菜时,祖父是用力把土踩实,而我是随意踩着玩;铲地时,祖父是一点一点的铲,“我”却是这一下那一下的铲。祖父也知道孩子的`天性是玩,他不但没有打断“我”,反而继续让“我”玩,说明他很理解孩子。

  “我”只要在园子里就不会孤独,因为这里充满生机,不会被约束,十分自由。累了就靠着一个土堆上休息,想吃什么就拿什么吃,农作物想开花就开花,想结果就结果,更能反衬出在这园子里的自由。

  我也真想有个这样的大花园啊。我也像文中的“我”一样,在园子里无拘无束的玩耍,同时我也想有一个了解孩子,很有慈爱感的祖父。

《呼兰河传》读后感3

  这个假期我读老师指定读物:《呼兰河传》。我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只是觉得作者写的只是生活中的小事。这让我觉得十分无聊。但是后来我用心,去细细品味,我发现整个《呼兰河传》就像是一杯咖啡。虽然一口喝下去,你只尝到了苦涩,但是后味还是一丝丝甜的。

  我随着作者的笔锋,走入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东北一个封建落后的小城--呼兰河。那是作者“萧红”的故乡。它承载了作者童年的记忆。在那里的街道是热闹的,但那儿的人生却是灰色的,甚至整个社会都没有一丝色彩……那里的人们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有些甚至是为了死去而活着。就这样作者用独特的儿童角度写了《呼兰河传》。

  那里的.“盛举”对“我”来说是新鲜的,但对“我”却是荒唐可笑的,然而那祖祖辈辈代代相传下来的封建习俗却从没有人想过去改变,在封建思想的驱使下,人们做出了很多自以为“积德”的事儿,然而事实却是十分残酷。所以我想可怕的封建迷信、可怕的麻木不仁、可怕的“顺其自然、可怕的不反抗,这都是《呼兰河传》对某同类人的警告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4

  莎士比亚说:书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老师推荐大家共读《呼兰河传》一书。这本书是中国著名的女作家萧红笔下的,里面满满的是荒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章。

  这一章主要讲作者通过回忆院子里的破东西,描写出一个特别荒凉的景象。在祖父的校小院中,有养猪的,开粉房的`和赶车的。眼看旧房子快要倒了,随时都有危险,可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住着,就这样日复一日的醒来又睡去。读到这里我也非常气愤,人们怎么能这样无知呢?难道他们从来不会为以后着想吗?

  每到下雨天的时候,房子就更不争气了。大大小小的桶摆满了屋,雨点落到桶的那一瞬间,滴滴答答的,就像奏响了交响曲一样,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啊!也许你会问这是为什么呀?因为修建房子需要花钱啊!请大神,放河灯,逛神庙,他们却又那么豪爽,可修整房子却要花钱的呀!呼兰河的人就是敲烂他们的脑壳也不会清醒的小镇的人们意识短浅,自私愚蠢,前途迷茫,仿佛世界的一切都是模糊的。

  在生活中我们可不能像他们一样,只有追求完美才可以活的更加出色,精彩,有趣。

《呼兰河传》读后感5

  人的一生,不管怎样长途跋涉,或许都有个萧红笔下的“后花园”,那里有故乡、亲人、往事……有让一个人走下去的勇气和力量。萧红的妈妈去世得早,萧红爸爸和继母对她像对待自己的仆人一样,但萧红有一个很爱她的祖父,祖父用自己的积蓄供萧红上学,但祖父去世后,继母和父亲就逼她辍学,无奈之下,她只好照做了。但她并没有回家,而是选择离家出走,过了几十年,萧红在病床上写下了这本书……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个故事,尤其是萧红和祖父一起在园子里玩耍、劳动的那一段。“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在萧红的记忆中祖父的园子是自由的。小时候萧红不懂事,把韭菜当作狗尾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尽管这样,祖父并没有责怪她,而是耐心地教萧红韭菜、谷穗和狗尾草的区别。萧红的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一段,大概就是和祖父相处的日子了吧。

  正是有了祖父暖融融的`爱,才有了萧红自由自在的童年。在萧红的眼里,一切都是无拘无束,充满色彩的。是呀,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跳动着幸福和快乐的音符;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让我们珍惜童年,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萧红的文章描写得生动具体,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正如作家胡风所说:“她写的都是生活,她的人物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活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我们产生共鸣,好像我们熟悉似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6

  呼兰河传作者,萧红,原名张乃莹,她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和县的一个地主家庭。这篇《呼兰河传》曾被文学家茅盾评价为“一篇记叙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其中《火烧云》、《祖父的园子》是作者幼儿时的回忆。

  本书讲述了萧红幼儿时期所接触的人物和事情,如“祖父、祖母、母亲、有二伯、团圆媳妇”等。他从小被父母遗弃,只有祖父每天精心照顾她,教她念诗。我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园子。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重,种下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儿,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只是东一脚西脚的瞎闹。有的菜种不但没被盖上,反而把菜籽踢飞了。”这段话写得生动有趣,把萧红和祖父在后园种菜的经历写得活灵活现,有细节描写,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当时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到了许多人,书中的团圆,媳妇就是一个例子。

  书中团圆媳妇因为婆婆打碎了一个碗,很想打人,于是,团圆媳妇就成了他唯一的发泄对象婆婆用烙铁烙她的脚心,最终被折磨得生了病,几天后便去世了。团圆媳妇的经历是如此的悲惨啊!

  作者的`童年充满苦难、悲凉与伤感,甚至绝望,但他以一颗包容的心,把一切不美的东西都包容了。这本书告诉我们,虽然生活有苦难,但只要积极向上,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呼兰河传》读后感7

  我读完《呼兰河传》后,心中十分可怜小团圆媳妇。

  小团圆媳妇是婆婆订下来的媳妇,自从她到了婆家后,他们对她(小团圆媳妇)不是打,就是骂,婆婆因为受到过封建落后思想的影响,使得小团圆媳妇反而因为跳大神越跳越病,最终,她被当着大众脱了衣服,在澡盆里连烫三次,最终被活活的烫死。

  我读到这里,心中十分愤怒,他们婆家对她实行家暴就算了,还给她进行跳大神,不给她看医生,将她置于死地。

  这一段,我觉得主要写的是不要相信封建落后思想和不要家暴。现在随着时代的变化,科学是人们最需要的,而现在还有一些人相信这些毫无科学依据的`东西。以前我在天桥上,我见到一个老奶奶,在上面摆摊:算命啦,算命啦,我能算到你还能活几年!一个老爷爷来算,老奶奶说:“你能永远不死!”老爷爷付了钱便走了。

  这怎么可能,现在连纳米技术都不能保证人能不死,更何况这种呢?所以,大家一定不要相信封建迷信,它不能保佑你,反而还要害你,严重的可能将你置于死地。所以,大家一定要相信科学,不要相信那种迷信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8

  团圆媳妇的例子又何尝不是一这样个血淋淋的例子呢,团圆媳妇身边的所有人包括她的婆婆,都认为她是不对的`,合该管教,最后害得团圆媳妇被折磨死了。这个杯具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普遍的,这种状况不仅仅古代有,近代有,现代还是有。众人现代提倡自由,提倡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但坚决捍卫你说话的自由。但这种意识,除了小部分开明人士,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呢

  我们此刻大部分人依旧歧视残疾人,农民工,同性恋等弱势群体。就拿同性恋来说,我国20xx年才把同性恋者从精神病患者的名单上删除,此刻如果看见了,依旧会有人说变态。20xx年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小组在市中心做以同性恋为主题的社会调查,理解录音调查的人中还有一小部分人觉得那是变态,有一部分觉得那是自己生活之外的事,还有部分人觉得我们同学会问这种问题也是变态。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其实,我们反省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思想行为,就会发现我们的确有这样一些不太友好的观点,也许这些并没有对某个人造成明确的伤害行为,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某些行为却会汇总起来造成一种社会价值取向,给一些特殊群体庞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导致一些人走上绝路,这样看来,我们难道不是类似于那些在不自觉地迫害团圆媳妇而不自知的“热心人”一样的人吗?

《呼兰河传》读后感9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书中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童年故事。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让人看到了一种悲伤、苦闷的社会现象,引起读者的思考。我最感动的是祖父对作者的关爱之情。

  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想想平时,在我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帮我分析问题,引导我解决问题。有时,他们为了激发我学习的热情,还会故意说一些不懂的题目,让我解释给他们听,逼得我要去查字典。有时,我们一起听“喜马拉雅”上的故事,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和道理,让我懂得了很多有关于生存、勤劳、善良等方面的见识,明白了勤学苦练、自力更生、和谐相处所带来的美好,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盲目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不会多问个“为什么”的不良习惯。

  书中讲了很多很多的人物及故事,虽然他们很多的想法和做法我不理解,但我还是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快乐,看到了社会的复杂,看到了生活的不容易。

《呼兰河传》读后感10

  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读了女作家萧红的大作《呼兰河传》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

  在这本书里,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书中有一处情节最令我难忘,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花,祖父却没有察觉,还说:“这季节的玫瑰真香啊!”萧红在旁边哈哈大笑。读到这里,我感觉萧红的童年是过得非常无悠无律同时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兴,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

  而最令人惋惜的便是那团圆媳妇了,她不过才12岁,长了15岁的个子,整天被人说三道四,而她的婆婆竟然相信了别人的话,认为那团圆媳妇是“妖精”必须好好调教。于是他每天都要打、骂团圆媳妇。团圆媳妇最终被打出了病,她的婆婆倒也愿意出钱为她看病,请人跳大神、驱鬼。最后,还把云游道士请来了,但团圆媳妇最终还是死了。这不禁令我感慨:那时候的`社会是多么愚昧啊!在我们看来,什么跳大神、驱鬼、云游道士都是骗人的,可见那时的社会是多么糜烂啊!再看看我们的新社会,人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没有不平等,没有战争……

  《呼兰河传》我读完了,但我的思绪依然停留在书中,停留在那个灰暗的社会里。

《呼兰河传》读后感11

  我曾经听过“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的名字,我很好奇——这位女作家的文字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会让她得到这样的盛誉。怀着这样的好奇和崇敬的心情,我阅读了萧红的'成名作《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回忆录,记叙的都是她在故乡呼兰经历的往事。整本书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个人——萧红的祖父和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

  萧红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她有一个像乐园一样的后花园和疼爱她的祖父。在园子里,她无所顾忌地干着她想干的事情:捉蜻蜓、采黄瓜、把缸扣到头上当作房子……而这样的自由是从哪儿来的呢?是来自她祖父的爱,她在后园里搞破坏,祖父不责骂她。我想,如果没有了祖父的关怀,肯定就不会有萧红的美好童年。

  而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的命运则是个悲剧了。老胡家用钱订下了小团圆媳妇后,就接了回来。萧红在她打水的时候遇见了团圆媳妇,她觉得小团圆媳妇“黑乎乎、笑呵呵,怪好的”。可是别人却说团圆媳妇不像个团圆媳妇。公婆打骂她、虐待她,终于让她生了一场大病。那个“黑乎乎、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走了。她是被谁害死的?她是被过去封建社会的旧观念害死的,它就像一个吃人的魔兽,残害着无辜的人的生命。如果现在还有很多人信服那种旧观念,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回顾过去并不代表落伍和退步,在我们展望未来的也应该回顾历史,从那些事件中吸取教训,不让悲剧重演。

《呼兰河传》读后感12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中国三时年代的文学洛神”“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被鲁迅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笔名萧红。萧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事之间的边缘文体——“萧红体”。

  《呼兰河传》讲述了一个灰暗的.色彩,平静的叙述,的一个故事。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头一天来到婆家,吃饭就吃三碗”“大模大样的,两个眼睛骨碌骨碌地转”。……这一切都表明了这个女孩并不像谨小慎微的团圆媳妇。于是,婆婆开始“好心”的教导才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了,没想到出事了,小团圆媳妇“病”了。然后热心的各位邻居带来了各种偏方,请胡仙、跳大神、闹甚闹鬼、画符、用开水烫……一一试过后,小团圆媳妇终于不再反抗,不再天天笑呵呵的了。她死了,终于“回”家了……

  《呼兰河传》是萧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品通过追忆上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以更加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和美丽、人品的善良和愚昧。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仅是为了增添一点地方色彩,他本身还有着巨大的文化内涵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呼兰河传》读后感13

  在寒假中,我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她把我带到了20世纪的小城——呼兰河。

  这个小城并不繁华,都是一些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然而作者却写得如此趣味、独特。其中,这个小城的东二道街的'大泥坑,让我印象深刻。

  这个大泥坑有六七尺深,车夫和马经常翻进坑里去,翻进去了之后,车夫爬了出来,而马就算连滚带爬也出不来。泥坑还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那里面。他们想到了许多方法,如:拆墙、种树,却没有一个人想到过把坑填平,没有一个人。真是些愚蠢的人们啊!

  在作者童年的后花园里,她与她的祖父一齐玩耍,一齐干活,生活充满了乐趣。有一次祖父和作者在后花园里铲草,她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齐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作者小时候真是幼小而又无知。

  《呼兰河传》这部作品写了人们的无知、愚蠢。萧红经过这部作品,描述了一个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会。那时候的人们再善良,也抛不开那些有害的旧思想。

  《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还久久地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当中。

《呼兰河传》读后感14

  这个星期,我们整个班都在读《呼兰河传》。这本书颇好看,这是作者萧红记录她美好的童年。

  萧红住在呼兰河城,她和祖父一起生活,每天的生活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玩耍,锄草,学诗……,就连花园里的植物也是自由的,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若愿意长到天上去,也没有人管它们。萧红就这样快乐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天她祖父去世了,家里一天比一天荒凉,没有了欢笑声,没有了朗读声,花园里的植物也干枯了,失去了生命力。

  这本书让我记忆深刻的人是冯歪嘴子,他是靠卖年糕为生,生活很艰难。他娶了一个妻子,妻子又生了一个儿子。从那以后,每次冯歪嘴子去吃饭,人们多会讽刺他说:“少吃些吧,把馒头留给儿子吃吧!”又过了几年,他的妻子又要生子,但妻子的身体越来越瘦弱,产后不久便死去。虽然生活更为艰辛,冯歪嘴子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生命,放弃儿子,他坚强的维持着一家人。

  通过这本书,我还了解了很多呼兰河城的'民间风俗文化,如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呼兰河城是个特色浓郁,热闹的地方。

  这本书有哲理,也富有童趣,含有丰富的情感,全部表达的是作者的心里话,真实的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15

  提起《呼兰河传》,我就能够想到当时创作这本书的作者——萧红。她还有一个称号,也就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我对这本书也是非常喜爱,因为这本书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那么是什么影响呢?就请我们深入吧!

  这本书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回忆,也记录下了当时封建思想的恶毒,因此她写下了这本书,来批判当时的社会。书里有很多人因遭受封建思想的残害而痛苦的死去。当时人们的麻木与迷信也造就了这一系列的惨案。当时的作者想结束这一切,却无能为力。由此一来,她想用这本书的`创作来影响当时的人们,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最后,那些人们也没有被救出来,继续过着以往的生活。

  虽然作者没有影响到那些人,但还是影响了我,想起当时的人们我就觉得非常可怜,我想作者创作这本书不仅仅是影响当时的人们,影响的还有我们啊!她让我们过着健康的生活。现在,她终于如愿了,我们过着快乐的生活,不再封建思想的束缚。谢谢你,萧红,你让我懂得了现在的生活有多好,让我们快乐地成长下去!

【《呼兰河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的心得体会12-01

呼兰河传心得体会03-10

呼兰河传好词好句摘抄赏析02-26

呼兰呼兰河传读后感01-25

呼兰呼兰河传读后感3篇02-09

呼兰河传心得体会15篇04-18

呼兰河传心得体会(15篇)04-27

《呼兰河传读后感05-01

呼兰河传读后感06-18

(精选)呼兰河传读后感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