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心得
更新时间:2023-08-03 08:16: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论语读书心得【经典】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读书心得 篇1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社会上朋友是最重要的,人与群分,你在你朋友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在《论语》中明确写出了交朋友。
好朋友有三种,分别是友直友凉友多闻,坏朋友也有三种,分别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侒。
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你的整个世界。好朋友要交正直的,要坦荡,要刚正不阿,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世界上是顶天立地的,他的人格可以改变你的人格,在你懦弱的时候给你勇气。好朋友要交宽容的,有时候宽容是一种美德,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美的之一,在你反错的时候可以给你机会,宽容的.朋友可以让你自省。好朋友要交友多闻的,认你朋友所读的书,可以变成自己的,在你犹豫的时候你可以找你的朋友,帮你参考,你作出选择。
坏朋友可以让你变坏,让你做出违法的事情。坏朋友不能交便辟的,他们皮气暴躁,一群人打架,把一人杀了,有人还不知道是谁,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朋友义气,人不能靠技术,要考明智。坏朋友不能交友善柔的,有一个东西叫机遇,这些朋友就是阻碍你抓住机遇,在他走过你时,你想抓住他,也抓不住。坏朋友不能交友便侒的,他们有几个面他们心怀鬼胎,给你套上了枷锁,你不给他付出,会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
论语读书心得 篇2
今天心血来潮,翻了翻给女儿买的课外优秀读物《论语》。
当看到下面这一条颇受启发。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文就是:
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说:“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有疑问就保留,谨慎地说出无疑问、有把握的事,就能减少错误;多看看,保留疑问,谨慎地实行无疑问的事,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出错,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的机会就在其中了。”
想想自己,从事学校中层领导几年了,活没少干,事没少做,成绩也没少出。可是人际关系及上下级关系处得就是不怎么样。有时候总结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有时候埋怨自己不会处事。有人说,做得多就错得多。当今天看了孔子教导弟子的话之后,我才知道,工作只凭热情是不够的,人要善于倾听和观察。人长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么的呢?绝对不是摆设,眼睛和耳朵是大脑的前锋侦探,大脑司令部根据先锋反馈的消息再指挥嘴或手等做出语言或行动。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闻阙疑”,多方面听取意见,然后经过大脑的全面思考和正确判断,确定无疑问有把握的.方案,再“谨言”,而无把握的方案,就可以弃之不言,谓“其余”。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见阙殆”,多方面了解借鉴曾经出现过的类似的有过失和问题的事件,反馈给大脑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确定无疑问的路子,再“慎行”,而无把握的路子,或者经别人验证不可行的路子,就成为“其余”之列了。
孔子说,只有这样,你说错话,做错事的机率会很少,你后悔的次数也很少,这样就“禄在其中矣。”
看孔子的取舍观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善于借鉴利“前车之覆做后车之鉴”。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善于听取众人的意见而做出明智的选择。这样才会不做或少做后悔事。
读到下面这句时,也感到汗颜。
论语读书心得 篇3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
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子曰:“君子不器”。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论语读书心得 篇4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字字句句,片片断断记录下来的,后来《论语》成了举世闻名的古代经典文化,曾经有朝廷宰相仅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他把论语中富有哲理的话讲给昏君听,昏君听了孔子的话后,终于也变成明君了,从此他热心治理国家,国家就强大起来了。
《论语》中有许多哲理名言,对我们的教育起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学习论语是十分有意义的。例如:子有四教,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刚毅木,讷近人,焚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从这些论语中,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们做事要谨慎,待人要忠诚,要懂得怎样尊重别人。这都是我们做人的'准则。
以后我在为人处世也要这么做,并且每时每刻都提醒自己的伙伴。让大家在学论语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论语读书心得 篇5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每每去到书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关于教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挫折、怎样处事”的书籍比比皆是,而这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处于“心灵冲撞”中的人们所需要的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而这些书籍中,我认为于丹教授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却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上初中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于丹教授的书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
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教授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
对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于我这等凡夫俗子来说,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读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许,迷茫中的你我,会不经意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帮助吧!
论语读书心得 篇6
一看见《论语》,就让我回想起以前在初中时代的课程中学的几篇《论语》精文,在那个年龄阶段,那些之乎者也的俗套,直叫我觉得牙酸。
一恍,就时隔春秋二十余年了,今天再次拿起《论语》,又是别一样的体味,认真读了几遍后,真的感觉到: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深读《论语》后,悟出以下学习、做事、择友的心得体会:
一、以《论语》学习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是说若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意义重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要接触的人很多,而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二、以《论语》做事篇
子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告诉我们想要先做事,必须先把做事的工具磨锋利。
那么,我们做事的利器是什么呢?扪心自问,做事无利器,唯有对待做事的诚实,对工作诚实、就不要自欺。
每个人心里都对自己有一个期许,比如,希望做好事而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等等。
但是,有的人希望受尊敬,却去做不诚实的事情,对所做的事诚实,就是凡事要尽全力做好。
做到六七十分就觉得做好了,这是不诚实。
对所做的工作诚实,就是多去实践多去思考,用知者不惑的态度去对待现今的工作,正如一例:孔子30岁跟师襄子学琴。
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后,他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手法从生疏渐至熟练。
过了10天,师襄子让他再学一首新曲子。
孔子答到其弹奏的技巧还未会。
又过了10天,师襄子认为孔子弹曲很是熟练,要求他再学一首新曲子时。
孔子说:“我虽然掌握了弹奏技巧,可是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和作曲者啊!”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来到孔子家里听琴。
一曲既罢,师襄子感慨地问:“你已经知道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和作曲者是谁了吧?”孔子兴奋地说:“是的!此人魁梧的身躯,黝黑的脸庞,两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
他莫非是周文王吗?”师襄子既惊讶又敬佩,激动地说:“你说得对,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
你百学不厌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如果我们每一人都能按这种态度去对待工作,那么,纰漏百出、衔接断链的现象就不会出现,工作的效能与成绩就会更鲜明可见。
三、以《论语》择友篇
人生在世,除了亲属,还要有朋友。
没有朋友的人,是被人鄙视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孤寂的人。
所以,俗语讲:“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仇人多一堵墙。
”如何与朋友交往呢?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清楚地给我们归纳出了哪三种人作为朋友对自己有益,哪三种人作为朋友对自己有害。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人:一是正直的人。
二是诚信的人。
三是博学多闻的人。
损友也有三种:谄媚逢迎的人,态度伪善的人,夸夸其谈的人。
北师大教授于丹又进一步给我们表明了什么是三益、什么是三损。
“三益”的朋友是:交“有质”的朋友。
是在做事和做人时表现出的'正直,诚实,不骄不躁;交“有量”的朋友。
对人宽容,心胸要豁达大度,要有做人的情怀。
交“多闻”的朋友。
广见博识,内涵深厚,知识丰富。
“三损”的朋友是指性情暴躁。
这种人头脑简单,自控力差,给你带来诸多的麻烦;另一种人是“善柔”型的,做事优柔寡断,容易干扰你的行为,误导你的决策;还有一种人更可怕,心怀鬼胎,表面称朋友,背后下毒手。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要做到时时事事与人与已都满意是很难的,需要我们结交好的朋友,从中收益,不断的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论语》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的继承价值,读《论语》、悟《论语》,这就是我从中觅得的修身、齐家的体会。
论语读书心得 篇7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今年暑假,我就读了一部经典:《论语》。《论语》是儒家文学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影响了从古至今的一代又一代人。
为政篇第二里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读书,而不思考问题,就会惘然无知没有收获;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认真读书,就会越来越疑惑。在我们学习中,光读书而不思考,就会错误的理解文章的含义;光思考而不读书,疑惑越来越多,却又找不到正确答案。只有既会读书,又会思考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
八佾篇第四里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要告诉他们确切的.去处。无论我们在哪儿,爸爸妈妈总是最牵挂我们的人,自己出去玩了,必须要跟父母说一声,让他们放心。如果耽误了时间不能准时回家,也要跟他们说一声,不让他们担心。
述而篇第七里说: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奢侈了就会不谦逊,不懂礼节,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不懂礼节,宁可寒酸。我们在生活中必须要节俭,空调能不开就不开,洗菜的水能够用来浇花或冲厕所,用过的纸反面能够用来打草稿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学习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读一读《论语》,使自己学的更多,成长的更快。
论语读书心得 篇8
假期里,我读了许多《论语》故事。给我印象较深刻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就是说:若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做老师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而每个人都有他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能够成为我们的老师。
就说说我们班上吧。在这49人的集体里,就有游泳猛将、绘画能手、书法好手、象棋高手……有的钢琴弹得非常棒,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跑步飞快,还有的阅读能力超强……
我们就应该向身边的这些同学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这样,我们就像是万绿丛中的小苗,在阳光的照耀下,雨露的滋润下,不停地吸收着大地丰富的养分,这样才能茁壮成长。
高山,是一块块的小石头堆积起来的`。大海,是一点一滴的水珠汇聚起来的。你若想要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那么,就要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的点滴之长。
论语读书心得 篇9
升入六年级后,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开始系统地学习《论语》。爸爸经常告诉我做中国人,必须要学好中国经典文化,这样才能永远留住我们民族的灵魂、精神和根,才能实现国家振兴的伟大梦想。会有这么神奇吗?起初我半信半疑,可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自己远未识其“庐山”真面目,只是学得了一点儿皮毛,但是却已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第一得意门生颜回。他在生活上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习上,用在完善自身品行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如此恶劣的环境,人人都无法忍受这样的艰难困苦,可是颜回却以苦为乐,坚持读书学习,追求真理,实在令人敬佩。孔子表扬他“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早死”,“其心三月不违仁”,在弟子三千中,孔子认为颜回最好学,只有他的高尚品行达到了“仁”的标准,多次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扬,并以他为榜样要求弟子们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的好学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因为学无止境,所以不要觉得向比自己差的.人请教问题是一种羞辱;“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取长补短;同时,善于提出问题,许多伟人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等。“温故而知新”也是颜回的优点之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和收获。可是我在学习中满足于一知半解,读书往往走马观花,常常造成错误百出。有的题目老师还没讲完,我早已得意洋洋地在心里说,这么简单还用讲吗?可是做题的时候才发现有几个关键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再重新去翻书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学习效果大大下降。在与爸爸妈妈讨论作品中人物的时候,好几次张冠李戴,把《水浒传》里李逵的故事说成张飞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又变成了吴用的了,为此没少让爸爸笑话,他批评我读书不用心,没有深度,太过于浮躁。想来实在令人羞愧。颜回“闻一知十”,善于举一反三,将老师的学说不断发展下去。
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也应当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我最要学习的还是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他从来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不仅人与人之间要不迁怒,国家与国家之间也要这样,得互相尊重,不能动不动就发动战争,导致两败俱伤,给老百姓造成灾难。如今国际局势混乱,美国发动了好多次战争,造成别国老百姓流离失所,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伤害。人类要想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必须多学习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德不孤,必有邻”,让人民幸福的人,定有许多人亲近他,反之,“恶有恶报”,发起战争让人民受苦的人,就会尝到众叛亲离的味道,变成孤家寡人。对于我们小学生而言,应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品德,同学遇到伤心事,应多去鼓励、安慰他;对于考试没考好的同学,多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改正错误,而不应该去嘲笑他;犯过的错误,要仔细反省,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与颜回相比,我现在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太优越了,可是我却还不知足,动不动就发脾气、耍小性子。学习表现好了,要求爸爸妈妈给买好吃的、买礼物,如果饭菜不合胃口,就气嘟嘟地把嘴巴撅得可以挂油瓶,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读《论语》让我学习了许多新的东西,懂得了很多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与方法,尽管现在学得还很肤浅,但我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让他滋润着我不断成长、进步,成长为一个品德、学识与修养都优秀的有用之才。
论语读书心得 篇10
《论语》是本大书,可谓是中华文化之滥觞,影响深邃,寓意宏远。对于塑造中国社会风尚和中国人人格可以说是影响很大。
《论语》讲“仁人”,讲“君子”,讲“忠君爱民”,讲“父慈子孝”,讲“为学为政为人”的道理,绝对够得上是中国式的百科全书。
为了能够读懂或者说充分理解《论语》书中的道理,我查阅了一些资料,读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两遍,南环瑾先生的《论语别裁》的大部分,看了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在百度百科中查阅了有关孔子的条目。《论语》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对它发生兴趣,自郑玄以下注解《论语》历代不乏其人,著作可谓汗牛充栋。那它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说到底《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笔记,按理这是没什么可推崇的,谁不会记笔记,哪个人一生还感悟不出几条人生哲理或者信条?值得这样大书特书,细加研究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本书高妙就高妙在虽然是往圣先哲的只言片语,但是它却自成一个体系,有一套价值观,有其普世价值。因而为读书人所推崇,最后发展成了一门道统,成为了孔子以后特别是汉朝以后的主流思想。可以说它几乎统治了中国社会20xx年,因而即便是今天的中国,如果你与人交流,特别是进入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时,你也会发现处处流露着儒家的思想,也就是《论语》中所宣扬的那些东西。
从《论语》上看,我以为儒家的核心思想主要有这么几个。一个是“仁”的'思想,这里头包括“仁政”和“仁人”的思想。另一个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还有“礼”和“孝”的思想。
就今天看来,孔子的守礼和尽孝似乎达到了近于迂腐的程度,不知道变通,死教条。但是因为现今社会大家常常失“礼”和不“孝”。所以也没有单拿出来批判的必要。
况且,孔子的礼和孝的思想就意义而言,积极意义远远大于消极意义。
论语读书心得 篇11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得到于丹的《论语》心得这本书,也没有好好看,一直搁在书架上,直到前一阵子我一时兴起,随手拿来翻了几页,我就被于丹深入浅出的解读给吸引住了。所以,接下来我便一口气将他读完,不敢说读完后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但是这本书确实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新的想法。
《论语》是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的,在后来又陆陆续续学习一点,但是学得也不是很齐全,因为处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中,我们都难以静下心去研究2500多年前古人的思想,于丹老师却做到了,她借助自己丰富的学识与深厚的阅历,又结合当下人们的生活,围绕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比较全面的向我们诠释了论语中那些简单而又千古恒常的真理。
这些解读可以说是为我们提供了经典的`快餐,在这些易于消化的经典解读中,于丹教授讲解的仁爱之道也使我启发很大:仁爱是做人根本。仁爱讲求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悔,他人的面容永远是我们表情的一面镜子。宽则得众,你对别人宽和,会换来世界给你的一个回馈。于丹在书中写道: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孔夫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这是孔夫子的教学的态度。这让我想到我的工作,我面对一群天真而顽皮得孩子,他们身上都或多或少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毛病,当他们的表现令我失望时,我总是责怪他们,用强硬的语气压制他们,学生也许是口服心不服,也许对我是畏大于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强迫别人去干。
那么,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呢,希望老师怎样和自己交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这也符合当今提倡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让学生徜徉在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让学生适应这种关系,喜爱这种关系,并将这种关系延伸到他的处世之道,这也不正是我们应该教授给我们孩子的吗?
我们读一本书,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虽说于丹这本书在网络上有颇多争议,但我还是想成为其追捧一族,毕竟和它偶然的邂逅,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于丹的《论语》心得对我是一种引领,它使我更用心的去体验每日的工作和生活。
论语读书心得 篇12
《论语》,不得不说,它对后来人们的言行举止起着非常重要的启发!
随着现代文化的逐步发展,《论语》也被人们翻译、演绎了出来。有的为了方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含的人生道理,它被人们改编成了电影、动画片等等。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论语》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随着它的广泛传播,人们现在对《论语》的传播的方法的看法也越来越大。因为为了使更多人知道理(了解)《论语》,就把它弄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势来传播,那些电视剧或是电影为了提高收视率,就把《论语》的内容篡来改去,没有尊重历;打不的人为了敷衍了事,并没有把握和充分散发出《论语》的本质,有违《论语》的本质;也有人认为这是是可以接纳的,因为它假进了文化的.传播……
人们各有各的意见。或许吧,现在《论语》的传播方法确实各有各的意见。就像古人说所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的确,现在的《论记》被人们搞成了事事非非的样子,这就有违了《论语》的实质。但这也有它对立的一面,这促进了《论语》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论语》。
如大家所知,《论语》告诫了人们的言行举止;教人们如何做人;如何来对待学习;遇到困难时的态度……
我们不应该只片面地去看待事物,要全面地去看,去了解它所含的最深刻的意义。就像这《论语》,人们对它的传播方式各怀意见,虽然它现在的传播方法被我们所不以同,但不可否认的的是,它确实,真真实实地使知道《论语》的人越来越多。这使得更多的人通过《论语》所述的,养成了高尚的品格、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我认为通过媒体传播的方法是可行的!
论语读书心得 篇13
《论语》是古代大名鼎鼎的儒家经典。在古代,这可是每个做学问的人都必读的一本书哦!这本书里编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言行,还有一些关于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我们能够经过它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处事,怎样做人。读了《论语》这本书,我就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有一次考试,我拿到考卷一看,卷面上的题目都挺简单的。于是,我便飞快地做了起来。做完后,发现时间还有许多,我便东张西望起来。我看见有的同学和我一样很快就完成了,正趴在桌上休息呢!而有的同学仍在认真地答题,哪怕做完了也在仔细地检查。我见了,心想:是啊,做得快又有什么用呢?要效率高才行啊!有时间为什么不检查一下呢?于是,我又认真地检查了起来。
没想到,我检查了一遍后,才发现原先有些题目设有“陷阱”,很容易出错。于是,我连忙把它们都一一改正过来。刚改完,下课铃就响了,真险啊!
几天后,考卷发下来了。哈,考得还不错,95分!而那些没检查的同学和粗心大意的同学考得都不太梦想。可是,奇怪的是那些平时成绩好的同学这次也考得不怎样样。这时怎样回事呢?这时,只听见教师在批评那些同学:“做得那么快有什么用!一点也不仔细,这么简单的题都会错,太不应当了!”
我这才恍然大悟。突然,我脑海中出现了《论语》中的一句话:“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一下子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做任何事都不能一味求快,必须十分认真,十分仔细,这样才能把每件事都做好。做事是这样,学习更是如此。
论语读书心得 篇14
最近,我读了不得一本《论语》。刚开始,我觉得没意思,就没在意。下午,闲着没事,我随手翻了翻,觉得有点趣,就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了几篇。我是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其中第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文章这样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意思是说学习以后,能在必须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这正是我学习上就应做到的。
在学校,老师每一天都会给我们讲授很多知识。我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许多。如果经常翻开书温习一遍,就能牢牢地记住。记得有一次听《超强记忆学习法》电视讲座,那位老师这样教我们:一堂课下来,下课时用三十秒回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一天下来,花三分钟回顾这一天学习的重点;一周下来,花十分钟回忆本周学习的重点;一个月下来利用一小时回忆本月学习的.重点。他所说的正是学而时习之的道理,学习的乐趣正是因为记住很多知识而得到快乐,也就不亦说乎了。
我爱读书,更爱读《论语》这样的好书。它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哲理。
【论语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读书论语心得体会05-24
《论语》读书心得04-24
《论语》读书心得05-20
论语读书心得10-16
《论语》读书心得10-15
论语的读书心得02-02
《论语心得》优秀的读书心得04-21
论语读书心得(必备)07-26
论语读书心得[优秀]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