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读后感心得
更新时间:2023-09-09 08:35: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竹石》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竹石》读后感心得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竹石》读后感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竹石》读后感心得1
竹石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郑燮。他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范县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县令。郑燮为官,爱民如子。郑燮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郑燮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其诗宗陶渊明、陆放翁,画竹似苏东坡。郑燮的书法揉合行书、草书,自成一体,自号“六分半书”,后人称为“板桥”体。
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竹石》读后感心得2
想必大家都知“竹石”这首诗,我非常喜欢这首诗。如果大家也读过这首诗,我想你们也会喜欢的!
竹子一般多在土里生长,可是这首诗中的竹子却在石缝中生长。那这竹子一定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来紧紧地抓住石头,为了生存,竹子要努力地,牢牢地抓住岩石,不放松。竹子的那种不畏打击,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体会到了竹子的那种决心。因为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我感到了我们人也要经受很多磨难,才能成就好的成绩。
除了竹子,还有小草它也是那么坚韧刚劲。你见过被压在石块下面的小草吗?为了要生长,它不管上面的石块有多么重,石块跟石块的中间是多么窄,总是曲曲折折的,顽强不屈地挺出地面来。它的'根牢牢抓住地面;它的芽快活地舒展开,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阻止它的石块最终被它挺翻了。小草也是这样,它和竹子一样强。
俗话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吗!
《竹石》读后感心得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根竹子,生长在破裂的岩石中,接受着风雨的洗礼,但它没有丝毫的放弃,仍然坚强、乐观地茁壮成长。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青年时代反对白人的统治,被关押到一个偏僻的小岛上,每天被看守他的三名狱卒拷打,但是他坚强地咬着牙挺了过去。许多年后,等他再见到那三名狱卒时,他已经当上了南非的总统。就任大会那天,他请来了那三名狱卒,当着全国人们的面感谢了他们,曼德拉说:“多亏了那三名狱卒,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坚强的'人。”
霍金的坚韧也是如此。有一次,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疾驰而过的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在医院经过48小时的治疗后,他又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他被人们称为“轮椅上的勇士”。
我们要向竹石、曼德拉、霍金等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坚强、乐观,学习他们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争做一个优秀的少年先锋队队员!
【《竹石》读后感心得】相关文章:
竹石 郑板桥_竹石 古诗05-05
竹石的主题03-25
竹石全文及翻译05-04
竹石的诗句意思04-04
郑燮竹石古诗带拼音版 竹石的意思诗意04-11
《竹石》读后感04-30
竹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简短04-02
竹里馆 王维_竹里馆的诗意05-05
《丑石》读后感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