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读后感优秀

更新时间:2023-09-12 08:51: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浮士德读后感优秀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浮士德读后感优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浮士德读后感优秀

  诗剧《浮士德》以欧洲三千年的历史为背景,记录了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人类精神发展的历程,并根据十九世纪初的社会发展状况对人类未来做出了展望。全诗以浮士德精神的发展为线索,主人公先后经历了五种追求。而伴随其始终的便是那种“追求真理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勇往直前”、“重视实践和现实,永不满足于现实,不断追求真理”的“浮士德精神”。

  (一)深化的原点精神

  《浮士德》是以“献词”、“舞台的前戏”、“天上的序曲”作为它的序幕,然后由“悲剧?第一部”、“悲剧?第二部”组成。可以说这个宏伟的诗剧,是以个人与社会、宇宙的关系的“生”为主线,网罗了“生”的各式各样的场面。歌德在完成这部巨著后曾说:“我这一生的今后岁月可以看作一种无偿的赠品,我是否还工作或做什么工作,事实上都无关宏旨了”因此,从其中一种意义说,《浮士德》是将歌德的青春时代的坐标轴以一生心血不断加以深化的、歌德的激荡生涯的象征。歌德花费了五十六年完成了巨著《浮士德》,他那持久的创作热情,异乎常人的创作激情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这便是一种宝贵的出发点,原点精神。法国的文学家瓦莱里在《歌德颂》中说:“在歌德身上,最惹我注意的是,他那异乎寻常的长寿”。这里的长寿不仅仅指歌德的高龄,更是知这种一以贯之的原点精神。它使伟大艺术家超越了时间的沧桑,空间的寂渺,以追求艺术的最高峰为目标。一八二三年九月十八日歌德在与艾克曼的谈话中说道:“世界是那样广阔丰富,世界是那样丰富多彩?我的诗全部都是应景即兴的诗,来自现实社会,从现实社会中得到坚实的基础。我一向瞧不起空中楼阁的诗。”歌德用他的一生孜孜以求这种坚实的基础,只有拥有异乎寻常的创作寿命与持久力,只有不断坚持深化“生命的原点”,足以决定他的人生的、各自牢固的出发点和光源,才能在现实中去发现艺术的精髓,带他奔向伟大的高度,完成生命的蜕变。

  (二)理性主题

  《浮士德》所揭示的理性主题更多的表现在对人性的一种关怀。黎跃进在《外国文学争鸣评述》中指出: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学关注的焦点是人性,启蒙主义思想家们认为人性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自然,原来潜藏于人类背后的也要突现,交杂在魔性中,左右挣扎于浮士德的生命之途,故当务之急是要解放人性(理性),把人当做人看待,赋予人以生存权和发展权。故《浮士德》是西方文学中最深刻地探索人性的史诗,也是那个时代最完整的对人类本性进行哲学思考的文学巨著。这种宗教的粉粹,命运的超越,在《浮士德》中有着最完整的体现。尼采在《查拉图斯拉如是说》中发出“上帝死了”这种震撼人灵魂的呐喊。

  浮士德与魔鬼糜菲斯特的赌约,代表的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社会所遵从的契约精神。这正是当今西方精神的实体之一、而且并不是与魔鬼签订了契约进行的利益的简单交换,欲望的无从满足,而是理性的人对怀疑,流言的真正意义上的挑战。浮士德如另一个唐吉坷德,坚持不懈地完成命运的挑战,并不断挑战命运。在浮士德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两种灵魂:自身的灵魂和遭到魔鬼否定的灵魂。两种灵魂互相激荡、徘徊,使人面临命运的两种选择。一边是人对绝对真理的追求,而另一边是对自身欲望的激烈搏斗。这一切,更是让人明白完美境界的遥不可及。其实一切,这正如哈姆雷特的“生存或灭亡,这是个问题”一般的重要。

  (三)悲剧色彩

  关于《浮士德》和歌德的研究已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理解其文有利于我们从文学,美学,哲学,心理和历史学分析问题,加以借鉴并汲取精华。但是歌德及其文著的深蕴又是取之不尽的。在文化的世界里,我们不妨做一遨游扁舟,在无尽的知识海洋搏击游弋,充分享受文学极其意味之外的乐趣和人生的满足感。对于巅峰,我们在高山仰止的同时,为什么不去做个“幸福”的西西弗,抑或是“幸福”的浮士德呢!

【浮士德读后感优秀】相关文章:

《浮士德》读后感04-03

浮士德读后感03-10

歌剧浮士德读后感07-09

浮士德歌德的读后感07-09

歌德著作浮士德读后感07-09

浮士德歌德作品读后感07-09

优秀的读后感03-24

读后感优秀03-24

优秀读后感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