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
更新时间:2023-09-21 17:15: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论语》有感锦集[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论语》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论语》有感1
《论语·学而》中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应该就是行仁的根本吧!我的理解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友爱同学是每一个当代学生必须做到的事。
初中的我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也慢慢进入到青春叛逆期。我们在慢慢长大的同时,也要明白父母也在慢慢变老。如果没有“孝弟”思想,就不能做到理解、体贴父母,与父母就会产生隔阂,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亲身经历。
我的老爸每次喝完酒回家,美曰其名就会找我“谈心”。但在我眼里,老爸和我讲的都是“废话”,我很反感,所以每次都很不耐烦不想听。
学了这则《学而》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对爸爸的态度,也常常思考:老爸为什么喝酒?为什么要喝完酒回来和我讲“废话”。渐渐地我明白了老爸在外喝酒,有他们成年人的无奈,其实是为了工作和这个家。之所以和我“谈心”,是因为他平时不善于表达对我的爱,只有喝了酒才吐真言于我。但我却觉得这是“废话”,觉得老爸的“谈心”让我烦燥。那是我不理解父亲,不懂父亲深沉的爱呀!
什么是“孝弟”,怎么尽孝道?看似很深奥的话题,其实都源于我们生活中的小事,我们应该以“孝弟”为标尺,回到家主动跟父母问声好,挂电话之前跟父母说再见,在外面玩提前告知父母,不让父母担心……记得爸爸和我说过,一个人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一家人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在我看来,只有好好孝顺父母,尊师重兄才是一家人快乐的根本。
读《论语》有感2
这个暑假看完了《论语》这本书,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之前全不知是什么意思。在略读了论语后我似乎也有获益匪浅的感觉。
《论语》是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与他的学生日常言语所撰写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思想上主张“仁”,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因为有孔子才会有今天的《论语》。《论语》集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宋人赵普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一书对我们的用处之大了。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都坚信:明天是正直人的世界!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这是教给我们学习方法啊,很多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是要“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啊!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教会我如何孝敬父母。而能使我一生受用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我的“圣经”,我更会牢记在心。
我在任何时候都能够用到《论语》,可以是生活上、改正缺点上,珍惜时间上、学习上以及孝敬父母等等,都可以用到《论语》。《论语》的用处可真不小啊!这么一读,我就知道为什么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了”,因为《论语》的用处真广,什么地方都能用得到。只要读了一小部分的论语,并且理解了,用上了,就会使人一生都受用不尽。
有时经常听到有些人怨天怨地,怨自己没出生在一个好的家庭,怨自己运气不好,做什么事都不顺。其实这些人生活还是不错的,只不过看到生活过得比自己好的就心里不平衡,自己没本事就怨天怨地怨父母。但真正生活艰苦的人们很少有怨言,而是默默地工作着,生活着,他们用他们的勤劳,他们的质朴,过着普普通通而又充实幸福的生活,他们很满足自己的生活,他们不去和别人比较什么,他们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了,当一个人不去妄想而踏踏实实地生活工作着,他们就很快乐了,也就是知足者常乐。现实就是这样,出生有贵贱,能力有大小,但生活的快乐不快乐,知不知足就要看每个人自己了,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但不是妄想,要自己去努力去付出。妄想是无止境的,生活在妄想里的人他们对生活是永远不满足的,所以他们活得很累,他们要攀比,他们虚荣心强,见不得别人比他们好,他们永不知足,所以注定他们永远不会快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生就在于学习,不分贵贱贫富,让我们学会在简简单单的生活中感悟人生、体味快乐吧!
读《论语》有感3
近期,我认真阅读了国学名著——《论语》。其中,我对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朋友交而有信乎?传不习乎?”感触颇深。
这句话的含义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我认为曾子说得非常正确!的确,既然是为别人做事,那么我们就要一心一意做好,不能偷工减料,否则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尊重;朋友之间要讲诚信,不能搞阴谋诡计;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及时复习,如果不复习的话,会前记后忘,这样是学不好的。
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人物,他们以上面的做人、做事的标准时时刻刻要求自己,一直被人们传诵。三国时期,蜀国战败,刘备病逝,刘备在临终前,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请诸葛亮来辅佐他的儿子。诸葛亮不负刘备的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光复汉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秦末的季布,他一向说话算数,从不反悔,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温故而知新。他读书的方法有点奇怪,他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一点地咀嚼,就如同老牛反绉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总会有新的感悟,新的理解,新的收获,新的认识。
三省吾身,是古人对自己的要求,特别是在做人和做学问上面。只要按三省吾身的要求去做,都会得到别人的称赞,取得成功。我们应该多多学习古人的优点,传承他们的思想和智慧,使我们的言行永远不败于古人。
读《论语》有感4
汲取先贤智慧,铺就成功阶梯。论语是一部哲学著作,又是一本思想智慧书,它是修德立身之学,是做人处事的经典。这部2400多年前的著作所讲的每一个道理和智慧,给与我们每一个忠告和提醒,仿佛就是针对我们生活中身边的人和事,让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得到提升。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让我们知行合一。
南怀瑾先生说,论语这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入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
在惜字如金的中国传统典籍当中,从来不缺乏需要反复品味的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历代的经史子集,成为了一代代中国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滋养,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建立了基础,阅读论语这本国学经典,也就是我们在和先圣先贤在对话,让我们的生命层次不断的'提升,天人合一,大道至简,道法自然,以人为本,知行合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天不断的反省自己,改掉自身的缺点和毛病,以天的角度看问题,包容万物,保罗万象。站得越高,看得越远,格局决定了人生的效率,做得对远比做的快重要的多,读论语,开启自身的智慧,信因果,重内观,大格局,不断的改正自己的不足和短板,让正向的能量不断加强,让缺点和不足不断的减弱变弱甚至消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世界是分阶层和位置的,认清自己的阶层和位置很重要,在不同的阶层和位置遵循不同的责权利运行规则。
每天所思、所坚持不懈的遵循论语中的三基点:愿每天可以清晰感受到精进,每天所思,坚持不懈的杜绝坏习惯,愿生命可清晰的感受到境界的上升。
读论语是国学入门的基础,方向正确,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就能最终开启智慧印记,让自己优秀成长,敬业工作,生活幸福。努力做到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读《论语》有感5
淡淡的书香,古朴的气质。仿佛带我穿越了2500年的时光,来到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时代。随着我手中阅读页数的增加,如梦惊醒,《论语》带我走进精神的家园。
我们的班主任方老师在四年级时就让全班同学背诵《论语》;初次背诵,我并不懂其中意思,一知半解;但随着深入地背诵,我渐渐地读懂了其中的深刻含意,我内心甚为欢喜。经过两年来的背诵,日积月累,慢慢品悟,古人思想的'精华好似悠悠的花香,迎面扑来,我沉浸在书香之中。
《论语》是一面文化明镜,我从中觅到了学习的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要我们常常温习学过的知识,才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了。”这句话激励着我,有时间就去复习学过的知识,有时我还会去找老师和同学做更深的了解和巩固,从知识中找到快乐,找到自我,找到内心的充实……
《论语》教会了我一套处事的方法。子曰:“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告诉我们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求于别人去做。因为每个人的喜爱不一样,我们要懂得换位思考。生活中,你帮助了别人,他会对你感激;但是,如果你强迫别人做他不喜欢的事,别人只会越来越讨厌你。当我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后,我没有强迫别人做不想做的事,我和同学的关系也越不越亲密。
《论语》带给我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如果有人不了解你,不太懂你,因某些事而误解了你,又何必去斤斤计较与其生气呢?生活中,难免会被人误解的时候,需要你去包容,你可以耐心地跟他解释,让他知道真相;你也可以慢慢地等,让他自己去理解,让时间告诉他一切。
《论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使我学到了行为礼仪,懂得了人生哲理。通过诵读经典,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千古美文,他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精神之花常在我心中绽放。
夏色斑斓,经典让书香更浓。一部《论语》,一种人生,我陶醉其中;《论语》文化榜样的力量,帮助我们指点迷津;跨越漫漫时空,仍然照亮着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读《论语》有感6
以前对于《论语》只是片面的点点滴滴的了解一些,读书活动使我在工作之余,忙里偷闲中粗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感悟》一书,对其中的道理虽然谈不上大彻大悟,但也收获良多。
《〈论语〉感悟》是于丹教授继《〈论语〉心得》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的基础上,讲述了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爱之道。于丹教授仿佛是一位烹饪高手,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把一段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感悟的方法来解读,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透彻而又入木三分,真正走到了我们心理。
看过“孝敬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孝敬”仍然现代社会道德素质的朴素的起点。在今天这样一种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会里,“孝”仍然是做人的`根本。
看过“智慧之道”,使我们懂得了“智慧”是一种思维方式,拥有了知识并不代表拥有了智慧。真正的智慧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以知识作为积淀,以智慧来努力提升我们的境界。
看过“学习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在今天这个时代,信息纷纭复杂,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那些东西真正有价值,才能把所学到的知识来建设祖国,回报社会。
看过“诚信之道”,使我们懂得了“诚信”虽然中国儒家提出的道德理念,但是放到今天,它依然是一个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基本的道德水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从内心的真诚出发,建立和守住信誉,就一定会建设起一个诚信的社会。
看过“治世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德政”作为《论语》“治世之道”的核心,在整个文明走过两千多年的有了法治作为保障的社会中,可能道德的力量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能发挥它的功能。
看过“忠恕之道”,使我们懂得了“忠恕”就是忠诚于自己,善待他人。如果以这样的心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不管这个世界如何纷乱,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生活得自在一些。
看过“仁爱之道”,使我们懂得了“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仁爱就是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就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人好。如果我们生活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里,那么整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的确,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当我们把这些压力看作是一种学习,看作是一种动力的话,可能我们工作起来会轻松很多。这种轻松更多的表现在心情与心境上,家庭中多一份孝道,同事中多一份谅解,以诚待人,勤奋工作,那么我们收获的将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读《论语》有感7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中最著名的的一段话,也是我读过《论语》之后,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
《论语》的诸多至理名言代代相传,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孔子在治学方面的观点了。
在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在对待错怪自己的人的态度上,孔子认为“别人不知道真实的情况而错怪了你,但是你不发怒责怪他,这样的人才是君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人错怪,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火冒三丈。没错,被人错怪的滋味的确不好受,生气也是应该的。可是,在这个时候,如果你能理解对方,原谅他,那么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当错怪你的'人了解了真相,并发现你是如此大度时,他该是多么惭愧,该多么敬佩你。这比你马上发火,责怪他效果要好多少倍!
孔子的确是位圣人,在《论语》中,孔子的每句话都可以称作是经典。在《论语》,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如果我们能够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时刻检讨自己并改正,那么用不了多久,我们也会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这就是我读过《论语》之后的最大感想。
读《论语》有感8
孔子是古圣先贤,他说古之学为已,今之说为人。切合实际!在当今天信息化时代,几乎人人都在玩朋友圈,做了一些光彩的事都在宣传。有些可能就是些表面功夫,华众取宠而已,有些是实际的。自己常发朋友圈,也是自我的一种宣传。但是,做事,首先应是出自自己的良知,自发自愿的一种行为。学习,首先是为了自己成长。
里面有几句对自己震憾比较大的。比如,君子忧道不忧贫。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这是对现代人在盲目追求物质利益一种警示。现今金融市场,以及各行各业,盲目追求物质利益,坑蒙拐骗的情况时有发生。都难长久,事情败露之后,有些人可能进监狱。一人得利,众人受罪。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一定是遵守做人做事基本原理准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合乎道义!!
另外,论语六言六蔽,对自己也有较大震憾作用。如右: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六种美德,不学习发展到极端就变成一种恶习。对别人仁慈仁爱虽是好事,但是若不明其中道理,不分是非的好,那就不是好事了,会变成一种愚蠢;一个人虽然聪明,但不学习不提高自己修养,其弊端是容易放荡不羁;一个人讲诚信却不学习,其弊端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出现韦生抱树而死的情况);喜欢直率而不好学习,其弊就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刚强而不爱学习,其弊是狂妄自大。做人做事在于恰到好处而已!!!
论语是讲人际关系的一本书,是教人学好的伦理老师。想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朋友,不妨好好读读。
读《论语》有感9
《论语》是记载孔子和一些弟子言行的语录,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而成的。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主要活动便是聚徒讲学和整理古籍,其思想的核心是“仁”,政治理想是“仁政”。
《论语》这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是内容却十分广泛,有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个方面的言论,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宋代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它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论语》不仅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很早就传到了海外,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著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世人称为东方的“圣经”。
这本书既可以让我们学习该怎么做人,遇到事情该怎么解决最妥当,对人怎么样才能让别人不讨厌你,还能从孔子的话里体会到孔子对他的学生的良苦用心,学生们对学习的渴望!
读《论语》有感10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
父母对孩子关爱得无微不至,却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
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却常常做出彼此伤害的事情来;
有时费尽心机想和领导、同事拉近关系,却常常适得其反。
为什么会这样?
怎样的关系才能称作“好”呢?
孔夫子认为,太过疏远和太过亲密都不是最佳状态,所谓“过犹不及”。为什么两个人很亲密却不是相处的`最佳状态呢?
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数”是“屡次”的意思。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读《论语》有感11
云游书海,翻阅古籍,经典无处不有,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世人惊叹不已,儒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影响着世代炎黄子孙,读其《论语》,渗透人生真谛,学会处事原则。
读《论语》,懂待人接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流传自今的名句从小就教导着我们要善对朋友,礼貌待人,人生在世,朋友是我们最不可缺少的,正是因为有了朋友,我们的生活才不会那么单调,我们的生命才不会那么枯燥,而与朋友相处,我们又应该做到什么呢?就如《论语》所道,我们应该以热情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朋友,这样,友情才会更加珍贵,朋友才会伴你一生。读了《论语》,让我以后会以更真诚的态度去对待朋友,让我更珍惜那些来之不易的友情。
读《论语》,知生活智慧
《论语》道:圣人千虑,心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再伟大的人物考虑问题,都会有不周全的地方,然而再笨的人思考问题,也可能会想出一引起有益的意见,就如契诃夫所说: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应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在生活,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某些方面不如他人,就放弃自己,就夫去自信,即使我们没有别人聪明,我们也应该勇敢地面对每一个问题,不怕愚昧,只要勇气。像贝多芬一样,即使双耳失聪,也用心灵谱写奇迹;像爱迪生一样,即使失败多次,也用智慧带来光明;像海伦·凯勒一样,即使身体残疾,也用毅力战胜病魔,永远的相信自我,超越自我,就一定可以做到。
读《论语》,解学习人生
学习乃人生之大事,而方法又是学习的心脏,《论语》就告诉了我们“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思考才会得以升华,才能从中提取珍宝,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在一起,才是学习最高的境界,学习不只是学习,而是给予我们一个思考的`大舞台,展现的大世界,所以,结学与思两者融为一体,是《论语》给予我的,也是告诉天下每一位学者的。
小小《论语》,给予我人生大大的智慧,收录着的不只是经典,更是精神与灵魂的结合体,读《论语》,感世间百态,悟人生真谛。
读《论语》有感12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我从它简洁朴实的文字里,懂得了很多人生之道。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感叹时光飞逝,感慨人生世事竟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
时间虽然可以很长很长,但也可以很短很短,也有人认为时间是世界上最无情的事物,不愿多等待一秒钟,可时间就是如此,如果你不珍惜,它不会等待任何一个人,就像高尔基曾经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人生中我们走过很长很远的路,一步两步,一秒两秒,一年两年,一直积成我们烟花般灿烂辉煌的人生。
世事变迁如此之快,我们要好好珍惜,虽然我们没有超能力让时间停止或者倒退,但是我们可以过好每一秒钟。在这大好青春年华里,我手持一本书——《论语》,坐在办公室中品读书中教给我的人生真理。时间就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虽说时间无情,但它又有情的,它对每一个人又都是公平公正的,如果你珍惜时间,那么时间将会回报你的付出,如果你认真对待它,它一定不会辜负你。时间会帮助那些珍惜每分每秒的人,因为他们明白时间是真正宝贵的,人生是珍贵的!
如果我们能把握人生的每一秒,我们的人生才不会显得空虚,我们要珍惜它,不要看着时间让它从我们指尖流逝。每天我们都会浪费许多时间,可他们并不知道那些浪费的时间对那些已经到生命尽头的`人来说是何等重要。
曾经听我老师说过:“时间不会等你,只有你去等时间。如果你浪费别人的时间,那你就是在谋杀,如果你浪费自己的时间,那你就是在自杀。”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世上不会有后悔药,也不会有时光机,如果不想为未来的自己后悔,那么此刻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不要等到生命的尽头才知道时间的可贵。
时间是宝贵的,但它总是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为了让将来的自己感谢现在的我们,所以此刻要珍惜时间才能拥有更辉煌的明天。
读《论语》有感13
《书海拾珍》一书出版了,翻阅完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我不由自主地又拿起已拜读多遍的《论语》。因为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一直引导着我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及弟子之间讨论上自尧舜禹下至春秋列国天下大事和修身治学,人伦国事等文化道统的语录汇编。全书共有20篇,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等。其中孔子的教育思想给我留下颇深的印象,得到很多的启示。
一、孔子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
对学生进行仁、义、礼、智、信、直、勇等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将人格培养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虑传授知识。
二、孔子善于因材施教,善于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法
在教学实践中,孔子把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事而教,因教启事,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
孔子深知,人的个性和资智有着很大区别。他曾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智力在中等以上,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习;如果智力在中等以下,那就不必了。同是问“孝”,孔子给子游、子夏、孟武伯和孟懿子的^答~`案就各不相同;同是问“仁”,孔子对子贡、子张颜渊与樊迟的回答也不一样。他的不同,是解释的方式、举例的深浅因人而异,最终目的是要使每个学生循序渐进,直达中心。
孔子善于巧妙地启发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把死教材灵活应用。他强调必须重视学生的求知欲望,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他主张激发学生求知的主动性,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也。至于如何启发,在于老师的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三、孔子是“言传身教”的第一个倡导者和实践者
孔子认为自己的行为能够成为别人的榜样,这比说多少道理都有用,也更有意义,因此他时刻提倡“身正”。孔子一生中,几乎天天都有弟子跟随左右,处处以行动和人格感召,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他的感染。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应该记住“身教重于言教吗”?
四、对于学习态度和方法,孔子也有明确的论述。
他教学生学问,一要学思并重,二要下学上达,三要由博而约。学就是读书,单读书而不用思想,就成了死读书;单用思想而不读书,就是胡思乱想。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要一面读书一面想,一面想一面读书,这样功夫与灵感并到,才能获得真实的学问,才不会盲从或想入非非,才不会对事理妄加揣度,乱下判断或一味主观、固执己见。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毋意、毋必、毋故、毋我”。做学问要从基础着手,一步步往高处走。做学问没有捷径,最高明的道理也是从最低浅处得来,每个人都要从事事物物的日常生活了解宇宙之大道。这就叫“下学而上达”。学问通达到一个广大的范围,就要选择其中一点,作高深的研究,这就叫“由博而约”。能由博而约,才能获得学问上独到的造诣。
孔子还是坚持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典范。他与学生平等相处,亲密和谐。子路对他拜见南子很不满,他一边解释一边发誓,而不摆老师的架子。他的学生经常与他辩论,他也不认为是对师长不敬,反而认为学生这样做可以使道理越辩越明。学生们仰慕他的博学多闻,崇拜他的完美人格,眷恋他的和蔼可亲,所以有些弟子在孔子一生不得志的情况下始终追随着他。
孔子晚年,许多学生奔赴各国去从事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学术研究、商业贸易等各种活动其中有许多人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教育家、学者、富商,有的甚至成为王者之师。这自然与孔子科学的教育思想有直接的关系。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啊!
在施教的过程中,孔子为后人留下不少至理名言,诸如“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这些指导人生的格言警句,将永远流传后世。
作为一个教育家,孔子的贡献在于他打破了传统固有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他的教育方针、教学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等新课程理念不正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吗?与孔子相比,我是那么渺小,但我愿把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读《论语》有感14
《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伟大作品。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论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论语》被一代代的人们诵读、诠释、感悟、借鉴……
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论语》。远离了电脑电视游戏,感受着《论语》的无穷智慧和思想哲理……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确,《论语》的字里行间,告诉了我们许多学习与做人的道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当然读书至关重要,其中自然也有个重要问题就是人为什么要读书,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什么理呢?首先要明白人伦之道,懂得做人的道理。读书修身,成为君子,这是读书的终极目的。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它就像一面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见到比自己有能力的人,应该要虚心学习对方的优点,以他(她)为榜样,不应该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见了没有才德的人,也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他(她)一样的缺点,以便及时调整自身,强化修养,取长补短。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每人都面对不同的压力,产生不尽的烦恼,因而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需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今天自己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回家有没有跟家人问好?老师教的内容,有没有认真温习?如果我们每天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每天都会不断进步。
同学们,去读读《论语》吧,它是国学的经典,是智慧与思想的精华,它可以带你去领略经典的美妙,它会让你终身受益!
因为文字年代久远的原因,我在初接触这本书时,也觉得十分枯燥乏味,一个小学生怎会喜欢这种东西呢?但随着逐渐的接触,我发现那是一座多么丰富的宝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先贤的智慧,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催你上进,给你启迪,让你拓宽思想的视野,感悟生活的真谛!
让我们与经典有约,与圣贤为友,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
读《论语》有感15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里的古文,里面有教人们做人的道理。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有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却没有做到孝顺父母.
父母们总是叫我去收拾碗,我都拒绝了,他(她)们叫我去买东西,我也拒绝了.只要是父母们叫我去干的事情,我都没有完成.
有一次,母亲叫我去买面包,我没答应,这次她生气了:"只会吃,不会做,真是一个窝囊废."说完,还打了我.母亲从不打我,从不骂我,从不生我的气,这次她是真的发怒了.我伤心极了,躲到被子里去哭.
从这学期学了《论语》后,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只要父母吩咐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
学了《论语》对人是非常有用的!会让人体会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亲有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
【读《论语》有感】相关文章:
读论语心得05-02
读论语有感03-16
论语读有感03-16
读《论语》有感04-24
读《论语》有感06-23
读《论语》有感06-19
关于读《论语》有感03-19
写读论语有感04-19
[集合]读《论语》有感09-16
(优秀)读《论语》有感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