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2-05-02 19:59:0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感动中国》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动中国》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感动中国》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1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当这个世上已无感动的足迹的时候,那它也就随之成了一个冰封的天地。冷酷,亦无情。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感,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善良坚强的活着的时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气。

  当我看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节目中的10个英雄人物,伟大的感人事迹令我的心灵震撼,并为之动容。同时也引发了我的深思。其中,有几个人物令我记忆犹新。“春风化雨,秋月生辉,用救赎的力量点燃心灯,用坚强的意志见证奇迹。”这是组委会给孙炎明的颁奖词。

  从警28年来,孙炎明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扎根基层,默默耕耘,把全部精力与心血都奉献给了公安事业。7年前得知自己患有脑癌时,乐观向上的他决定只给自己一个小时时间的`悲伤,并在手术后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投入到工作中,用自己的爱心感化羁押在看守所的失足人员。

  对于孙炎明来说,20xx年过得非常充实、幸福、快乐,非常有收获,这让他有强大的信任感,用心去做值得做的事情。他的体会是:如果你想人生有意义,就从本职岗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孙炎明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没有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朴实的情怀和默默的奉献,一朝爱岗不难,难就难在从业几十年如一日地敬业,孙炎明难能可贵地做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事业与岗位的执着坚守,让他这个平凡的基层监管人民警察不再平凡。说完了爱岗敬业的孙炎明,再来说一说诚信仁义的孙家兄弟。人间有真情,有真爱。“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他们兄弟俩20xx以诚信为本,每年坚持大年三十前将工人们的工钱一分不少地发到每一个农民工手中。20xx年年关,在北京承建工程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在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回湖北黄陂,在账本丢失的情况下,按照农民工自己报的账目,给60余位农民工发放了33、6万元工钱。信义兄弟坚守“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信念,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道德的真义、责任的力量和人格的伟大。

  “不论是建筑领域还是其他领域,无论干任何事,诚实守信最可贵,得信义者得市场,诚信是立身之本。孙家兄弟的壮举,足以让那些克扣工钱拖欠工资的老板汗颜,”有关专家认为,孙家兄弟的义举是一个家族对忠信的传承,是一个商人对传统道德的坚守,是一个企业家对现代契约责任的履行。哥哥遇不幸,弟弟义无返顾接力送薪,替哥哥发放良心工钱,这是诚信仁义的真诚体现,是中华民族恪守的道德标准,是对传统道德的可贵坚持。孙家兄弟的行为充分体现了道德与责任是社会前行的基石。

  《感动中国》观后感2

  20xx年2月19日晚8点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观看“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十一年,它以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每年向全国观众推出最有影响的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爱国为民、爱岗敬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感动中国”人物:有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有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的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教师陈斌强。有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主动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人的'小学生何玥。何玥父母为完成女儿的遗愿,拒绝要器官捐献的补贴,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美愿望”。有深入多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陈家顺。有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高淑珍,开办“炕头课堂”,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有在客车突然失控并冲向学生的危急时刻,不顾生命安危,挺身而出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有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的海军南海守礁士兵李文波。有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 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了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执着归乡的台湾老兵高秉涵。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家乡的大小山岭,为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周月华。有用生命托起歼-15战机,为实现我国强军之梦的罗阳。最后还有湄公河“10?5惨案”专案组获特别致敬奖,在组长刘跃进带领下成功侦破湄公河“105”案,告慰了逝者及家属,维护了我国法律的尊严。

  “感动中国”的人物,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我心灵也同样受到震撼和洗礼,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也是一名教师,我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学习他们爱岗敬业、为人表率的崇高品格,学习他们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也许我一辈子都不会做出让国人感动的事情,但是我会尽本能来做一些对我身边人有帮助的事情。我虽然没有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遇到危险、也没有像高淑珍那样开办“炕头课堂”,但我会全心全意、爱岗敬业教好我的每个学生,也会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会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捐出我的一片爱心。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 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时我们虽不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但一定是个让中国人感动的人。相信每个看了感动中国的人都会有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这正是感动的一种力量,只要人人都献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感动中国》观后感3

  《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于11月8日晚8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少儿频道同时首播。由于观众的要求,第二天又在少儿频道重播了一次。看完一个个感人的画面,我不禁潸然泪下。

  十位获奖少年的故事感人至深,平凡而美丽。他们面对苦难时坚强地撑起整个家,用实际行动孝敬长辈,孝敬父母,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当同龄人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来自父母的宠爱时,有一群孩子早早地担起了家庭重担。孝心少年的故事让我们动容落泪。他们用单纯、善良的孝行诠释着血浓于水的亲情。这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正能量!

  这是一串闪光的名字,请让我们记住他们吧:黄凤(女)安徽省蚌埠市;赵文龙(男)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吴林香(女)重庆忠县;徐沁烨(女)浙江省长兴县林城镇;林章羽/何秀巡(姐弟)湖北省恩施市;高雨欣(女)黑龙江省望奎县;路玉婷(女)成都市;龙花(女)湖南省凤凰县;邵帅(男)北京市;王芹秀(女)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

  我想说,你们的孝心感天动地,你们的故事如灿烂的小花一样璀璨,听着主持人娓娓动听的讲诉,催人泪下,苦难没有压垮你们,你们用脆弱的身躯书写大写的孝字,大写的人字。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你们让家庭充满温馨,洋溢着浓浓的爱。你们的孝心虽不惊天动地,但浓浓的亲情,伟大的'精神却感动神州,你们都是好样的!爱的指引,带我们众里寻你;孝的承诺,温暖了你我的心。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因为孝心是从古到今我们都应该具备的一项美好品德。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文献资料殷商甲骨卜辞之中已有“孝”字。《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父母生我养我,拉扯我长大,呵护备至。我想好好报答,但父母的恩情如天一般,大而无穷,怎么报答得完呢!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由此观之,也许可以理解为:子女须尽全力做好每一件可以做好的事,以期使父母不因为子女多担操烦。

  爸妈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地长大,却没有发现自己在慢慢地变老,变得更需要孩子的关心和陪伴。在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孝”字为先,这是我们传统的美德。

  看了十佳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感动之余,也有沉重。他们多数少年家庭遭遇变故,家长又多病缠身,这些弱小的孩子过早地扛起那么重的负担,我们呼吁更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

  当听到晚会现场,孝心少年的事迹感动了观众,不少人希望能资助孝心少年完成学业,到场公益企业中国化妆品领军企业伽蓝(jala)集团旗下自然堂也表示,将对特别关注孝心少年及最美孝心少年资助200万元人民币。这时我的心稍微得到了一些慰藉。

  我内心发出的呐喊是:请用温暖呵护他们的明天!

  《感动中国》观后感4

  有这麽一些人:有一位老人,他是从一段历史中走过来的,有人说,他代表着一个时代,有人说,他是中国科技的帅中之帅,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们知道,天上有一颗星是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的,而他自己却说:“我很不敢当。”;有一对夫妇,他们是教师,然而他们同样是孩子,可是却不能守候在自己年迈的父母身边,去了远方,因为在远方有一群孩子要把他们当做像父母一样的老师;还有一位好医生,我们对好医生的要求是:医术高超、治病救人,而他不仅能治病还能暖心,甚至温暖整个世界……他们是《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中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那么令我们感动,那么令我们崇敬。然而最令我感动的是这其中的刘伟。

  刘伟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但他坚强的挺了过来,并学会了弹钢琴,23岁时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如果你认为他的故事就这么简单,那么我告诉你:你错了。

  12岁那年,刘伟被推荐到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开始了游泳训练,刘伟的伤残程度在这里是最重的,付出的艰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沉下去,坚强的昂起头,再沉下去,再用力昂起头,他不屈的身体一次次从水里钻出来,与命运顽强的抗争。终于,在两年后,刘伟站在了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的冠军领奖台上。就在刘伟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满怀信心备战2008年残奥会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又一个巨大的不幸降临在这个原本已经残缺的身体上——他患上了严重的过敏性紫癜,不能再做剧烈运动了,一心想拿奥运会金牌的刘伟不能游泳了,这是他失去双臂后命运给他的又一次致命打击。他陷入深深的迷茫,此时的他多麽渴望找寻到一个新的方向。决不放弃的刘伟选择再一次从头开始,再一次向命运挑战。为了支持儿子的梦想,刘伟的父母借钱买来了钢琴,却因为找不到能教他的钢琴老师,19岁的刘伟无奈开始了自学,从最简单的单音练起,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由于脚的大拇指过于粗大,超过了琴键的宽度,按下去的时候经常会带键,后来想出的办法是将它立起来,然后斜着摁,但是,更大的难题是,由于脚趾很难岔开,连最基本的三和弦音都弹不了。刘伟冷静分析自己的条件,他发现自己能利用的脚趾只有三个,可是,三个脚趾怎么才能达到别人用五个手指的效果呢?他想出的办法是两只脚一块去,靠速度来切换这个八度的东西,那时候一天要练习七个小时以上,最后腿都抬不起来了,脚也磨出血泡了。使用自己设计的指法,刘伟的弹奏居然有了调式,1年后,刘伟弹钢琴达到了用手弹钢琴七级的水平。

  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一段段轻盈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我想,我已不需要再抒发更多的感想了,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个人看了刘伟的故事,都会感动,都会为他的坚强折服。

  我们永远也比不上他的坚强,因为他不幸了,而我们所面临过的困难在他的不幸面前简直是小小巫见大大巫。但我们不需要跟他比,只需要学习他的坚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他的事迹,像他一样,冷静思考,就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渡过难关。

  “坚强”这两个字屡屡被人们提到,它是一种美好品质。我们不需要舍弃它再去开发新的美好品质,刘伟的事迹告诉我们,它永远都不会过时。

  《感动中国》观后感5

  我一直期待这《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播出,昨晚在央视这个节目终于播出。听着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不禁泪流满面,但是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位是“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陈家顺。

  在很多被陈家顺关照过的农民工眼里,“陈老师”好像什么都不怕。但陈家顺说自己有“软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说你们干部骗人”。

  现年45岁的陈家顺,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记者在演播室内见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显单薄,脸上多少看得出知识分子气息。虽然在舞台上尽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没法儿掩饰平日走路频率很快的习惯。

  几年前,陈家顺被派往浙江义乌,担任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麻烦事接踵而来:此前劳务输出由乡镇、村负责宣传动员,但是乡亲出去后常说外面的情况和听到的宣传不一样。陈家顺成了乡亲们的“出气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顿。

  陈家顺辗转反侧,问题出哪儿了?为把真实的用工信息传达给乡亲,也为了更好地给乡亲们维权,他下了决心:以一个普通农民工的身份去求职,实地体验农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卧底”就是好几年。他几次进出工厂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过组装工、装卸工,看过仓库,当过“猪倌”。“你是农民工吗?”他说刚开始“卧底”时,别人常直截了当地问他,因为他的书生气与干活手势,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假民工”。去一家养殖场面试时,陈家顺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视眼镜,厂方说他不像养猪人,他立马回应“别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干得下来!”

  “最受不了难闻的'气味,开始两天连饭都吃不下去,直到一周后才基本适应。每天早上起来最辛苦的就是清洗猪舍,刚开始时要花3小时才清洗完,后来熟能生巧,只花1小时就能干完了。”一个月后,陈家顺在重点收集了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后辞职,推荐了几位乡亲来这里务工。

  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各行业信息,陈家顺逼着自己快速学习、上手。比如,刚学会养猪,又得适应工厂流水线上的作业。“卧底”打工时,但凡找到用工条件相对优越的,总会眼前一亮。他曾应聘到一家中等规模的饰品厂,待遇和条件很不错:保底工资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厂里会补发加班费,还有免费的工作餐。一个月后,他介绍了20多名老乡过来,事先郑重其事和老板谈好条件:报销工人过来的车费,每月的工资按时发,尽量给工人安排技术性岗位……

  有人说他这样做太辛苦了,他却认个死理:“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

  陈家顺爱给自己找麻烦,很多农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机号,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分子。“我们再辛苦,终究背后是有组织依靠的,而农民工呢?他们漂泊异乡,无依无靠,那是真的辛苦!”随着在媒体上的曝光率不断增多,现在陈家顺“卧底”越来越难了,但他说,只要心里装着农民工朋友,即便换个方式,也可以为他们做事。

  现在这个社会像陈家顺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真的不多了。

  《感动中国》观后感6

  今天,我看了陈斌强和何玥的感人事迹。

  陈斌强是一名语文老师,三十八岁,他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陈老师每天都要用电动车带着妈妈跑三十公里到学校去上课,因为不能带妈妈到教室去上课,所以学校给他特批了一间宿舍,方便他每天照顾妈妈。

  陈老师制订了一张作息时间表,要给妈妈喂饭,擦身,带着妈妈晒太阳,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这个故事教育我们从小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们应该孝敬父母,不让父母生气,做个懂事的孩子,听话的孩子,我们应该学习陈老师做个善良的孝顺的孩子。韩淑宁习作展《感动中国》观后感星期六的早晨,本来要睡懒觉的我却早早坐在沙发前打开电视机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获得者的事迹。第一个讲述的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陈斌强的事迹。陈老师为了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每个星期一用布条绑住他和妈妈骑着三十公里山路去上班。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照顾妈妈穿衣服,上厕所,洗漱,吃早饭,然后再急匆匆赶到教室给学生上课。虽然,每天很辛苦,但是他却觉的这些事是他应该做的。我们应该学习他孝顺父母,感恩父母的精神!

  正如《三字经》里的|“孝于亲,所当执”。第二个讲述的是坚强女孩何玥的感人事迹。她是个从小学习优秀、乐于助人的好学生。在她快要小学毕业的时候,不幸却降临在她的身上,被查出患有恶性脑瘤。生病期间,坚强的她没有流过一滴眼泪,还把老师捐给她治病的钱捐给别人。生命垂危之际,她毅然决定死后捐献器官,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她的眼角膜捐献给了一位藏族小伙,是他重获光明。看到他们父母拥抱在一起的感人画面,我留下了伤心与感动的'泪水。何玥姐姐,虽然只在这个世界生活了短短的十几年,却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感动于无尽的思念。我要学习她的坚强乐观、无私奉献的精神!侯旭阳习作展欢庆“六一”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六一的到来。这一天,我是多么的开心呀,活象一只刚被放出来的小鸟,在蔚蓝的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为了六一,我校提前举行了庆祝六一的活动。那一天,阳光明媚,我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

  校园里一片喜气洋洋。我等了又等,等的我真想快点举行美食王国,来品尝其他班的美食。终于可以品尝其他班的美食了。我和小组成员先去品尝其他班的美食,再换我们小组的两名成员去品尝美食。我先去了粮果屋,我喜欢吃棒棒糖就先去买棒棒糖的卖处,他们说:“一次可以买两块。”我觉的真棒极了!我又去了蛋糕屋,我品尝了一个水果的大蛋糕真好吃,甜甜的苹果,红红的樱桃,还有香香的梨……上午总是过的这么快,又到了下午,阿姨们和张老师给我们化妆,等待着演出。经过主持人的开场白,精彩马上开始!我们班表演的节目有俩个,为了不免出差错,我们反反复复的练习,反反复复的背,直到滚瓜烂熟,熟到不能再熟的程度。瞧,我们多重视这次的表演呢!时间慢慢地过去,当小主持人喊名单时,我们的心就像表演的袋鼠,活蹦乱跳。“我们要朗诵的题目是……”表演已经开始了,我们带着欢乐的心情完成了这次表演。台下,一片欢呼、一片掌声、一片赞美!这次的六一儿童节,同学们过得都十分开心,校园里还久久回荡着我们欢声的笑语,我相信这个六一将在我们心里留下深深的映像,美好的回忆!

  《感动中国》观后感7

  20xx年2月10日晚上,我与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了《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我的内心有强烈的触动。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三十年不回家,不顾家,一腔热血报效国家,无怨无悔,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他说,血要一滴一滴慢慢流。意在要为国家,为人民一直做出贡献,这位老人,将最美的青春献给国家,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刘盛兰,家境贫寒,二十年来捐助贫困学生,即使工作丢了,房子烧了,也停不下资助学生的脚步。他珍藏的一个蓝色的布袋,里面有被他资助学生的感谢信与一张一张的汇款单。自己吝啬的连馒头都不舍得买,这么多年,资助学生达一百多个,资助了7万多元,感动了所有人!

  陈俊贵,为了对战友临终前的遗愿的承诺,带着妻子与孩子,要为那些筑路牺牲的战友们守墓一生。“义薄云天”是对陈俊贵最好的评价, 他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尊崇的“义”。

  除他们外,还有最美村支书段爱平,为了家乡与乡亲们,自己出钱出力身体垮了,却依然心系乡亲们;在油菜花海中追梦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前赴后继三十年,用生命讲述农民工搞科学研究的不易;盛开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的格桑花——格桑德吉,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放弃城市良好的就业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做老师,告别亲人,离开女儿,却成为门巴族的`“护梦人”;最老上班族,胡佩兰,98岁依然坚持坐诊,不仅救了人,而且医了心;伟大母亲姚厚芝,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病,因家庭负担放弃治疗,用三年多的时间绣出一幅清明上河图,只为将来为孩子们筹学费;迟到二十八年的见义勇为奖获得者方俊明,二十八年瘫痪在床,没有丝毫怨言,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恒定不变的价值。

  最令我敬佩的是“老阿姨”龚全珍老人,新中国成立后,甘祖昌将军放弃高官禄,回到乡下当农民,作为妻子,龚全珍老人全力支持,并随同甘将军回乡下,一待就是五十六年。甘将军必生为国家做贡献,用自己330元的工资,拿出三分之二用来修水利,建校舍,扶贫济困,龚全珍老人也同样拿工资去做支援农村建设上,没有丝毫怨言。

  龚全珍老人在离休前,一直在做老师,尽职尽责,甚至离休之后,依然资助贫困学生,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我感触最深的是在颁奖典礼上,龚全珍老人坚持从高台上走下来,并谦虚地说自己走得不好以及她那句“今天这个晚会前边的模范人物,都是我的老师值得我从今以后,认真向他们学习!”并深深鞠了一躬!老人身上的精神,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如今我们中学生,是否可以做到处处学习,虚心请教,就像《论语》中说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否可以做得到天天反省自己,不断完善自我,改正不足?龚全珍老人就是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不仅是他们,在许多地方,甚至自己身边,也会有这样默默无闻的贡献自己,而他们,即是当今许多人的榜样,同样也是在这个社会对“善良”一次最美好的诠释!或许,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做出那么伟大的壮举,却可以通过点滴小事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当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一定会发现:原来这个社会是如此美好!

  《感动中国》观后感8

  她,是一名敬业奉献的人民教师,是一位心系群众的教育扶贫工作者,更是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她就是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原本拥有幸福家庭的她突遭命运的打击,在失去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后,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生活的重担,此时,她面临着工作岗位的抉择,她没有选择到条件优越的学校任教,而是毅然只身前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条件艰苦的华坪县投身教育扶贫。虽然疾病缠身,被病痛折磨的苦痛难言,她也没有停下教书育人的脚步,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她忍着病痛一次次站在热爱的讲台上。

  一枚党徽,她始终都把党徽佩戴在身上,昂首挺胸的展现共产党员的风采,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

  一面旗帜,她埋头苦干、洒播大爱,是党员干部心中一面先锋模范的旗帜,哪里有艰苦哪里就有旗帜在飘扬。

  一个榜样,她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各行各业奋斗者争相看齐的榜样,哪里挫折有哪里就有榜样的力量。

  情系群众,小喇叭声音更响亮。平日里,华坪女子高中校园内随处可见张桂梅老师手持小喇叭督促学生跑步、早读的身影,有了小喇叭的陪伴,学生心里都很踏实。她始终把学生当做亲人,当遇到学生生病,她带着他们彻夜奔波到医院,一直守护在学生身旁。她心里始终记挂着群众,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用一次次感人的事迹践行着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宗旨。基层工作中,我们每天都会面对着很多前来咨询问题、办理业务、反映情况的群众,也常常会深入农户家里给群众做政策宣传,在面对群众时,我们是不是应该以张桂梅同志的精神风貌要求自己?对待群众,我们态度要好一点,笑容要多一点,讲解要清楚一点,多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做好政策“翻译”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

  顽强拼搏,三尺讲台折射温暖。华坪女子高中建校初期,身为校长的张桂梅遇到各类棘手的问题,筹集建校资金困难、教师队伍人员流失,以及疾病的痛苦折磨,但是对教育扶贫的坚持和对讲台的热爱支撑着她一步一步走下去,张桂梅同志的顽强拼搏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中,面对急难险重等困难时,部分人会出现躲避推脱、敷衍塞责的情况,这既不利于任务的完成,也会使政府工作者的形象在群众心里大打折扣。我们要学习张桂梅同志精神,不仅要会“做事”,还要能“扛事”,面对“硬骨头”,不绕弯、不敷衍,用理论完善决断力,用实践强化行动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钉钉子精神将任务落实,见行见效。

  无私奉献,一盏明灯照亮前方。张桂梅老师虽饱受病痛折磨,却依然坚持为教育事业奉献所有的光和热,她无私奉献,为校园建设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她如细雨般润物细无声,不计功名,告诫学生要时刻铭记党和国家的栽培,她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是我们党员干部的指路明灯。基层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因为紧急任务而牺牲个人的时间,或由于一些特殊情况被百姓误解,此时,我们更要要沉下心来做实事,不抱怨、不消极,学习张桂梅同志“舍小我、顾大家”的精神,用优秀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做事不计回报,功成不必在我,把群众的认可当做衡量自己工作成效的一把标尺,时刻谨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在时代的新征程中脚踏实地、奋勇向前,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感动中国》观后感9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大家都想用最短的时间、最容易的手段获得成功,却忽略了或者说放弃了很多更重要的东西。《感动中国》就是要我们重拾信念,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

  在那些优秀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简朴却一心捐款助人的退休老人,可以看到身材瘦小却为战友为人民血洒雷场的扫雷战士,可以看到赤手空拳勇斗歹徒的退伍老兵,他们无私的奉献和坚韧的性格拨动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感动之余也引起了我的反思,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司职工,要如何做才能让这平凡的人生更有意义?我没机会去守岛守国,没机会去排雷,没机会支教,没勇气斗持刀匪徒,我不会开飞机,更没有1000万,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想尽办法、竭尽全力地把本职工作做好。

  首先,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前提。英雄机长刘传健如果没有过硬的飞行技术,怎么完成“史诗级”备降。天上不会掉馅饼,“机会永远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领导出于信任交代下来的任务,却因为我们能力有限无法完成,空有一腔奉献的热血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这些新一辈的青年职工,更应该离开舒适区,借鉴前辈们的工作技巧、人生经验,不断强化专业技能,主动适应新常态,不断练就新本领,为公司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动力,时刻准备着,在公司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

  其次,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是原则。只要能摘帽失明也心甘的扶贫干部张渠伟、扎根深山十七载的乡村教师张玉滚,还有很多感动中国的人物,他们的成就不是偶然,是长期以往对工作的热爱、是克服种种苦难的坚守。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脊梁是那些落后仍在奔跑,以及见了这样的运动员肃然不笑的看客。做人做事,总有失败或者困顿的.时候,但能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爱,不找借口、勇于承担,以孜孜不倦的态度顽强坚持的人,才会有成功的可能。良好的工作态度不是“有空再说吧”,而是克服拖拉懒散,立刻行动;不是“混口饭吃”,而是精益求精,把工作完成的比领导要求的更加出色;不是遇到问题两手一摊“凡事有领导”,而是担起责任横下心,与困难死磕到底。无论我们能力高低,都要爱岗敬业,全心投入,安于工作才能有所作为。

  最后,心怀感恩,恪守忠诚是一切之根本。雪域信使其美多吉,30年如一日风雪无阻承担起邮运任务,遭遇歹徒袭击时为了守护邮件安全身负重伤,他用青春和鲜血诠释“忠诚”。王继才夫妇克服恶劣的孤岛环境,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巡逻,看管航标、测风仪,写海防日志……每件事都认真仔细、一丝不苟,面对偷渡客的贿赂,果断拒绝,毫不留情!他们用32年的坚守书写“忠诚”。工作能力可以培养,端正的人品却实属难得。企业给了我们工作的机会,给了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所以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忠于企业、忠于领导、忠于岗位,怀着感恩的心做人,用忠诚的心做事。作为公司综合部的一员,我能做的就是为其他部门搞好后勤服务,认真执行领导下达的每一项任务,用心梳理保存每一位员工的档案资料,精心组织每一次集体活动、会议,爱护公司的每一点资源,爱护公司每一分利益,爱护公司每一刻的形象,用实际行动践行企业文化。

  生而平凡,作为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我们只要做好身边的点点滴滴,在自己的岗位上多一份责任感,多一份感恩之心,多一些奉献和付出,并且持之以恒,就能让这些点滴汇聚成河、汇聚成海,从而为明信伟业的永续发展增添助力,同时也会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成为更好的自己!

  《感动中国》观后感10

  《感动中国》这个节目中出现了许多事迹、行为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有的已经过世,有的年龄还不大,他们每个人都不一样,但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有着最为动人的故事。

  有一个院士参加了几十次核试验,可他却得了场重病,住在了301医院,他就是林俊德。在医院里,他请他的妻子黄建琴把他平日里用来工作的电脑拿到病房中来,他要继续工作。在5月4日,医生说按他的病情现在得做化疗,可是林俊德却拒绝了做化疗这个提议,理由就是,“这样不便于工作”。在5月26日,由于他的病情恶化,医生把他转入了另一个病房,可他要求医生重新把他转入普通病房,理由还是“这样不便于工作”。5月29日,医生说他需要动手术,不动手术不行,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拒绝了,一直放弃做手术。而且,他还一直坐着,医生和家人让他坐下他都不肯,他说“躺在床上的就是病人,坐起来的就是正常人。”在5月31日的晚上林俊德说是该休息了,他躺下了,但这一躺却就永远也起不来了。

  “这样不便于工作”,这句话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是,里面却饱含着一个院士热衷于工作的一颗负责的心,虽然病魔能带走他的生命,但却永远也带不走他那能让世人一齐赞许的精神。“纵死终令汉竹香”这句话是《感动中国》赐予他的话,是对他那令人赞扬的精神给予肯定的话,也是能让他安心了的话。

  有一位语文老师,他叫陈斌强。在他年仅8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去世了,而他的母亲又在后来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而失去了语言能力,以及自控能力。在他上班的路上,他拿出了已经很久没有用过的绑带,把他和他的母亲用这根绑带紧紧地系在了一起,载着她母亲到了学校。校长特地给了他一间单人的宿舍,为了方便他照顾母亲。每天早晨,他都要早些起来,帮助母亲穿衣、洗漱、吃饭,并且处理被单上的大小便,紧接着就去上课了。陈斌强还在他的每日安排表上写下了下课后去照顾母亲的时间安排,差不多每次上完课,他都会去照顾母亲,这就是他那伟大的孝心。“她可能不认识我是谁,也叫不出我的名字,但是,他知道这个人是对她好的,这样也就够了。”这是陈斌强说的一句话,他只想要母亲知道他对她是好的,仅仅这样就够了。

  “孝更绝伦足可矜”如果你觉得他的孝心看似回报不大,那你就错了,其实对于他来说,这样的回报才是最好的,这回报就是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对他的极大的'信任,以及看到母亲开心地生活着的时候的心情。

  有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女孩,她叫何玥,虽然她已近不在世上了,但她却救活了好几个人的性命。何玥得了脑癌,她偶然间听到了医生与他父母的谈话,说她最多只能活3个月了,这是个多么令人悲伤的消息,但何玥勇敢地接受了它,并且在得知有许多人需要一个健康的器官时决定在死后靶器官捐献出去,她还把老师捐给她的钱和自己的零用钱也捐献了出去,就这样两个小伙子因此得救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被植入她的器官。

  何玥年仅十二岁,在得了严重的疾病后还能不退缩,并且确定把自己的器官和钱全部都捐献出去,让那些需要它们的人能得到救治,她将会是那些因为她的器官而得救了的人心中的大英雄,而与此同时,也将是我们心中的大英雄。

  世界上伟大的人不只这些,还有许多没有被世人发现的英雄,他们,感动了我们,激励了我们,温暖了我们,我们将会把他们,铭记在心。

【《感动中国》观后感】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2018观后感,2018感动中国观后感06-18

感动中国心得感想07-13

感动中国英语怎么写02-03

《感动中国》观后感06-01

感动中国观后感06-01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09-20

感动中国观后感11-09

《感动中国》观后感11-11

2018感动中国观后感06-19

2018感动中国观后感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