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史记》的史料来源

更新时间:2022-05-20 11:36:28 规章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解读《史记》的史料来源

  《史记》内容的博大与其史料的来源是不无关系的。笔者在反复研读《史记》和相关研究沦著的基础上,认为《史记》的史料来源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

解读《史记》的史料来源

  一、书籍

  元封三年司马迁任太史,至天汉三年遭李陵之祸,出狱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司马迁先后任太史公、中书令的特殊经历,使得他得以广泛地接触到各种文书档案,这在《史记》中有明显的反映。

  譬如,《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侯国国名、侯功、户数、始封年月日、益户、徙封、莞嗣、诛兔、侯第等,非常具体:《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载诸侯王的始封、徙王、入朝、除国、诛灭、自杀、莞嗣、溢号等,详尽且系统:《惠景间侯者年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诸篇,记载侯国基本情况,亦颇详明《惠景间侯者年表》云“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长沙王者,著《令甲》”。作者所读史料,都属于国家档案一类,《史记》王侯诸表,应是依据这类资料整理而成书籍。司马迁自幼受其父的影响,博览古籍经书,无所不读,可以说,凡汉代以前古书,如经书、国语、国策、楚汉春秋、诸子、骚赋等都是他写史的主要来源。《六国年表》序言云:“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

  从这段文字可知,诸侯史记也是司马迁着重阅读,获取史料的来源。秦火之后,诸侯史记基本上都己损失,但无疑这些资料对司马迁创创《史记》是至关重要的,故而司马迁曾专门外出寻求诸侯史记。据卫宏《汉旧仪》云:“司马迁父谈,世为太史,迁年十三,使乘传行天下,求古诸侯之史记。”’虽原始史料与现在《史记》中所记内容有所出入,但那都是经作者改写熔铸而致。资料来源于诸侯史记是确凿的,孙德谦曰:“《史记》本纪、世家,其间多有称‘我’者,如:《秦本纪》桓公三年‘晋败我一将’,昭襄王三十一年,‘楚人反我江南’,《吴世家》‘吴伐楚,楚败我师’,诸如此类,或以为史公删之未尽者,不知既用旧文,当留存之,有不必刊削者也。盖周时列国诸侯各有国史,一国之史言‘我’,所以别于人,故谓之‘我’者,为其国史之旧可见矣。”父司马迁在《史记》中载录各国事件时,常用第一人称代词“我”字,我们从中不难断定主方和客方,因而确定作者是依据哪国史记来写定这些文字的。

  在阅读诸侯史记之外,司马迁还广泛阅读了其它书籍,这在《史记》的许多篇章里都有明确的说明。如《三代世表》中说“余读《谍记》,皇帝以来皆有年数……于是以《五帝系谍》、《尚书》集世纪皇帝以来讫共和为世表。”:《管晏列传》中说:“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司马攘直列传》中说“余读《司马兵法》,阂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竞其义”:《五帝本纪》中说“护观《春秋》、《国语))"《屈原贾生列传》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降》等等。

  二、档案

  司马氏家族世为史官,司马谈曾任太史公,后来司马迁又继任父职《太史公自序》云:“(司马谈)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铀史记石室金之书”铀,是缀集的意思:石室、金,都是国家藏书之处太史一职,为司马迁充分利用国家图书资料提供了便利。因此,汉初档案如诏令救命、记功册,臣下百官的书奏议疏等都能见到,并且用作写史的资料。这一点,也可在《史记》中得到证明。如《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说“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儒林列传》中说:“余读《功今》,至于广厉学官之路”等等。《随书·经籍志》云:“武帝置太史公,命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副上相,开献书之路,置写书之官,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有延阁、广内、密室之府”《太史公自序》云:“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秘府藏书丰富,司马迁可以自由翻阅查检,这是《史记》能够顺利撰写的一个重要前提。

  三、游历

  为了著《史记》,其游历是极其丰富的《太史公自序》云:“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游于沉、湘:北涉注,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峰:厄困都、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邓、竿、昆明,还报命”可见太史公游历范围之广。从《史记》各篇来看,太史公到过的地方也是非常多的。如《五帝本纪》中说“余尝西至岭蛔,北至琢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河渠书》中说:“余登庐山”:《魏公子列传》中说:“吾过大梁之墟”:《屈原贾生列传》中说:“余……适长沙”:《龟策列传》中说:“余至江南”:《伯夷列传》中说:“余登箕山”:《蒙恬列传》中说:“吾适北边……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等等这些反映了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同时也说明了他周游各地与’弓作《史记》的密切关系。

  王国维云:“史公足迹,殆遍宇内,所未至者,朝鲜、河西、岭南诸初郡耳。”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太史公的游历,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扩大了见闻范围,这为完成《史记》创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四、见闻

  《史记》中所载的一些内容,是作者亲身经历所得的材料司马迁所任太史公、中书令二职,地处枢要,侍从皇帝左右,有机会参与一些重大的事件。如《封禅书》载:“文成死明年,天子病鼎湖甚,巫医无所不至,不愈。游水发根言上郡有巫,病而鬼神下之……其事秘,世莫知也。”文中指出:神君之事极其秘密,“世莫知”,而作者却对神君的言沦,行动了如指掌,这其中的原因司马迁在《封禅书》的赞语中为我们作了解释:“太史公曰:余从巡驾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意,于是退而沦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据此可知《封禅书》所记载的内容也与作者亲历有着很大关系。

  此外,《史记》中所载的有些人物是与司马迁有过交往的。如《屈原贾生列传》云“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张释之冯唐列传》云“(冯)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田叔列传》云“仁与余善,余故并沦之” 这些从见闻中得来的材料,不仅增加了史料来源,而且增强了《史记》内容的真实性。

【解读《史记》的史料来源】相关文章:

解读《史记》的史料来源12-19

甲醛来源03-28

韩语的来源?04-23

字的来源04-05

石姓的来源03-27

毛姓的来源03-27

闫姓的来源04-03

蛋白质的来源03-22

July的来源和寓意06-17

科研课题的来源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