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
更新时间:2023-08-21 07:46:59 话题作文 我要投稿
话题作文【必备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话题作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话题作文 篇1
分享亦是分担,分担亦是分享。
为什么蓝天可以分享雄鹰搏击长空的孤傲?为什么大海可以分享蛟龙腾跃海面的傲气?为什么大地可以分享万物竞搏的风姿?
因为分担。因为分担才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相知相惜;因为分担才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付出;因为担当才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尽职尽责。
何为分享?分享即是把宝贵的东西共同享有。而何又为分担?分担即是分享这份宝贵所具有的责任承担下来!分担才可分享,分享就必须分担!分担亦是分享,分享亦是分担。
朋友、家人、国与人民亦是如此。
古人云“人生贵相知”,朋友是能相伴许久的,友谊是万古常青的。若无“知音世所稀”的感慨何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万古绝唱!友谊即是困难时“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分担,友谊即是“桃花潭水省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慨。相知相遇,共分担同分享,既是友谊。分享亦是分担,分担亦是分享。
何为家人?家人便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关怀,家人便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惦念。他是亲情的承载,是狂风暴雨时的温暖港湾,是烈日炎炎时的一缕清风。分享的是冬夜的那杯热牛奶,是酷暑的那碗绿豆汤;分担的是那份远在万里的牵挂,是那份煎熬内心的思念。分享亦是分担,分担亦是分享。
何为国?国即是一帮充满信仰与希望的`人的依靠与维护对象。她是一份大爱的传承,是众多国民的希望。古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今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她是我们这群青年学子的守护神,也是拥有凌云之志的我们未来所要守护的对象。我们分享她赐予的权利,分担属于我们华夏青年的责任!
小到朋友,大到国家,何处无分享,何处无分担?分享不是享受,而分但也不是承受。它们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独立,它们即使人生存的意义,是人生的追求。若无分享何来快乐,若无分担何来动力?
分享亦是分担,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应当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观念,应当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分担属于华夏新青年的责任!
分享,还是分担?分担亦是分享,分享亦是分担。
话题作文 篇2
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题记
人们常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其实,非也,非也!非也!人生长亦好,短亦罢,慢才乐!
慢,不是拖拉,而是以淡定从容之心,感受世界万物,悠然清闲地生活,不为生活名利而劳心劳神,活的豁达开朗。
看那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因慢而乐者----苏东坡。他一生仕途坎坷,却也从来没有自怨自艾。他流放岭南时,游赏山水,陶醉于山间美景,留下了千古名句:日啖荔枝千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平日手不释卷,读古人圣贤书,沉醉于书海;累了,邀三五好友,或游历名山大川,归来留下千古名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或培养诸多美趣,赏竹种竹画竹,留下名言“不可居无竹”;或访经问道,吟诗作画,或与佛印对弈戏弄;或沉醉美食,偶尔还来点创新,成为美食家,直到今天还盛传”东坡肉“。为官一任,也不忘造福当地百姓,那名胜古迹”苏堤“就是他的奉献;悠闲慢赏时,东坡也不忘己志,如名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随时等待报效国家。在人生不顺之际,苏东坡选择了慢,淡定悠闲,充实自足,过着令人欣羡的.“慢”生活,虽然仕途不得志,艺术才华却光耀千古,名垂史册。
回过头来,面临毕业,我们的烦恼与波折也变得愈来愈多,决定了半个人生的大考来临了。也许这时,你会感觉一切的不顺甚至不幸都好像降临在你身上了。但是,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慢慢乐吧!
作业写累了,手捧一本《三毛全集》,用心慢慢地品味优美的词句,慢慢地感知作者之心,走进书中,留给自己一个清静的世界,让过往云烟随风消散。
眼睛看花了,泡一杯清茗,看铁观音在80℃的沸水中慢慢舒展开来,小啜一口,任苦茗洗涤你的五脏六腑,带走疲惫与烦闷。喉咙嘶哑了,闭上双眼,聆听一首节奏缓慢轻松的曲子吧!慢慢享受美妙的旋律吧!慢慢享受美好的生活吧!
久而久之,你将成为一个慢乐者,生活没有不顺心,任何困难都将被你克服,因为一颗豁达之心,因为一种悠然态度,当然,还有一样坚持的品质,像水滴石穿,日积月累,慢慢成就你最终的成功。
该慢时且慢,能拥有慢乐的人一定是命运的主宰者!
慢者乐!乐者慢!我慢故我乐!我乐因我慢!
话题作文 篇3
今天是正月十五,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根据风俗,在这天里是要吃汤圆的,汤圆又是我最爱吃的。我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等着妈妈快点回来给我煮汤圆,妈妈终于回来了。手上提着两大袋我最喜欢吃的芝麻汤圆,我迫不及待地催着妈妈去煮汤圆,妈妈开始煮汤圆了,没过多久,汤圆已经煮好了,那诱人的香味把我这只小馋猫引得直流口水。一碗可口的汤圆,我吃了一口,里面那酥酥的芝麻馅滑入我的'嘴里,好吃的让我足足地吃了20个。
吃完汤圆我们来到了小区里,只见小区里,挂满了各色灯笼;给寂静的小区增加了一份光彩,不知道是谁大叫一声,哦,原来这里有灯谜晚会,物业他们说:“答对有一包汤圆。”晚会开始了,寂静的小区热闹起来了,我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好不容易抢到了3个题目,我兴奋地拿着3张纸条,跑到物业里,他拿着纸条问我:一只猴子用尾巴挂在树上为什么车停下来。我自信地说:“因为车把猴子的屁股当成红灯了。有些人听了我的答案,哄堂大笑,但物业大声地说:“答对了。”物业奖给我一包汤圆,实在太高兴了。下一题:“小明上学要1小时,为什么回家要两个半小时。”我胸有成竹地说:“半小时是30分,2个30分是60分。”他们又说答对了。我又得到了一包汤圆。但是很可惜我没能答对第三题,不过看到手上的战利品,不禁笑了,原来我是那么的聪明。
我回到家里,回想这开心的晚上,美美的进入了梦乡。
话题作文 篇4
一杯牛奶
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
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
男孩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懦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
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有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
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镇的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
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地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
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当账单送到她的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沓厚厚的账单。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 霍华德· 凯利先生。”
[成功原由] 本文之所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前呼后应法”。如“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与“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 “施以爱心,不图回报”与“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 “一位天使似的姑娘”与“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 ; “微笑着给了他… … ”与“仍旧微笑着”等。这样写使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线索清晰,结构新巧,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典型。
在作文中,考生若能恰好处地用一点呼应,则会使文章色彩倍增。
付出与回报
过去,我们一直在讲:只管付出,不望回报;只讲奉献,不讲报酬。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导,是对人性心理的一种扭曲。
其实,就人的心理而言,大凡付出了,就一定期望有所回报,而且付出的越多,回报的期望值也就越高。当然,这种付出和回报既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果付出了而没有得到回报的话,至少人的心理是会失衡的。至于那些曾经付出了而没有得到回报却又能一切如常的人,如果不是自欺欺人的话,就一定是心理素质比较高的人了。前者以自欺求得心理平衡,以欺人显示自己的大度。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能说出自己付出不望回报的话,这本身就昭示了渴望回报的酸溜溜的潜在心理,这就好比为爱付出了很多,却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明自己不渴望爱的回报一样,毕竟苍白的言语难以遮掩不平的心灵。我想,这只不过是难以得到回报或根本得不到回报时的一种说辞而已,并不是其心理的真实写照。试想,如果上述表白出自真心的话,那么,当其得到爱的回报时,他是否还会再向对方说出——我为你付出了很多,但并不希望得到你的回报,那些付出都是我心甘情愿的,你可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原因而给我爱的.回报,这一点还是请你考虑清楚的话呢?我猜想,面对这种情况,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除了欣喜若狂以外,都是不会说出这种话的。因为,毕竟付出了爱就总想得到爱的回报。由此可见,人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得到回报的。至于后者——那些心理素质比较高的人,即便心理素质再高,恐怕也是由于付出不过九牛一毛或者只是自认为做了该做的事情而已的原因,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吧。这就好比给老弱病残让座,给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一样,当为而为罢了,自然是不求回报的了。如若他的付出超过了一定的界限,那么,他也会产生渴望回报的情结的。其实,就一般人的心理而言,付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回报,譬如:帮助别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感谢,为别人付出了,就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回报等等。既然我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都有平常的心理需求以及平常的心态表现,那么,我们就应该尊重彼此的这种心理需求,使我们彼此都能拥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这样做,于人于己皆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想想看,如果别人为自己付出了,而且自己又心知肚明,可就是无动于衷的话,那么,我们自己往往是会产生一种负疚感的,而且这种负疚感的折磨恐怕是不会亚于心理失衡的。所以,能给别人的付出以回报的话,最好就给予别人回报;如果不能给予回报,最好就不要接受别人的付出,或许这样的拒绝会对别人的情感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但小伤害总比以后可能造成的大伤害要强得多吧。过去,我们常常说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甚至还提出了“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的道德准则,这都没有错,因为这种道德准则其实就是人的一般心理需要,至于是否“涌泉相报”,这似乎倒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至少该有 “报”的表示。“报”了,我心坦然;“报”了,彼心平和。当然,这种“报”指的是积极意义上的回报,与“以德报怨”和“以怨报德”无关。
总之,就常人的心态而言,如果在付出的时候能少一点回报的期望,多一点“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得到回报的时候少一点对等的要求,多一点满足的情感。那么,我们就一定会活得更加开心快乐!
话题作文 篇5
一般而言,常人的爱情是很明晰的,面对爱情的到来,人们知道心里爱的是谁。当然了,人们时常也会碰到棘手的感情问题——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可能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心之所属了。这里有一个人,他也似乎搞不清楚自己到底爱谁。他是一个年轻的公爵,继承了一大笔遗产,令人羡慕。但令人始终捉摸不透的,是他的似是而非的、不仅外人看不明白,连他本人也似乎搞不清楚的、错综复杂的与两个(可能是多个)女人的情感关系。他,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后期长篇小说《白痴》中的男主人公——梅什金公爵。
(一)公爵是白痴还是基督?
梅什金自小父母双亡,且患有癫痫症。后来他被送到瑞士治病,那里环境清新优美,身旁围绕的是一帮的天真烂漫的孩子,这就使他外表有着成人的年龄但内心保留的是孩童般的纯真言行,完全不懂资本主义社会那套处理人际关系的潜规则,这在当时利己主义泛滥的国度是被视为“异端”的。有病且天真的公爵在周围人看来就是一个不合时宜的'“白痴”。
但在作者心中,孩童般的梅什金恰恰是人类拯救者的形态。因为孩子不仅是纯真的,同时也是智慧的,换句说就是只有纯真才可以达到智慧。因此,孩子的身上承载着拯救者的形象。而梅什金正是这样一个有着孩童般天真性情的拯救者形象。因此,梅什金是一个纯洁、美好的人物,他总是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世人,他的身上映照的是基督的本性。天真、善良的梅什金不被周围人理解,反而被视为心智不健全的“白痴”,忍受着种种的磨难。而他的处处遭受磨难和耶稣初临人间时的受难正相印证。公爵心中却充满了仁爱、充满了基督之爱。他要以大爱来拯救世人,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小说中写他为了拯救被人始乱终弃的可怜姑娘玛丽,向孩子们讲述了玛丽的悲惨遭遇,并动员孩子们去拯救这个堕落姑娘的灵魂。正是在他和孩子们的帮助下,玛丽幸福地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梅什金动员孩子们以博爱精神去爱玛丽,使这个不幸的姑娘临死前得到了安慰,这种爱没有任何功利成分包括在内。这件事可以看成是梅什金搭救娜斯塔西亚·菲利波夫娜的前奏。
(二)公爵对两个女人的爱
梅什金公爵与彼得堡美人娜斯塔西亚的关系贯穿整个故事,体现出一种动人心魄的爱。娜斯塔西亚是众人追崇的对象,有许多人都爱着她,但形式有所不同:(1)大地主托茨基的始乱终弃:他发现被收养在下属庄园中的小女孩娜斯塔西亚是一个美人坯子,就花费新血来培养她,待女孩16岁芳龄将她玷污,并享用她的青春和美,后为和将军之女联姻,决定陪嫁七万五千卢布将她嫁给将军的秘书加尼亚;(2)将军叶潘钦的垂涎欲滴:他对娜斯塔西亚的美色早已垂涎,但碍于身份又不能公开与之产生关系,于是想利用自己秘书加尼亚的身份和便利来接近她;(3)加尼亚的功利者之爱:他想得到娜斯塔西亚的七万五千卢布的陪嫁款;(4)罗果仁的情欲之爱:他疯狂的爱着娜斯塔西亚,且要以十万卢布买走她;(5)梅什金身的基督之爱。这几种形式很好地代表了现实社会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爱。梅什金爱着娜斯塔西亚,但这种爱不同于情欲之爱,是超越其上的仁爱。梅什金在将军家最初见到娜斯塔西亚的照片时,就被照片上女主人的美所震撼,并在那美丽的外表下发现了一颗受苦的灵魂。于是,梅什金对她产生了同情和怜悯,并试图去帮助她,去发掘她身上被遮蔽的美。他特意找到娜斯塔西亚,劝她不要嫁给加尼亚,不做婚姻交易的牺牲品,还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向她求婚——他打算牺牲自己来挽救她。娜斯塔西亚着实被感动了,因为梅什金是第一个想要娶她做合法妻子的好人。但公爵纯洁得像个孩子,娜斯塔西亚觉得她是一个堕落的女人,不应该毁掉梅什金。她在生日晚会上痛斥加尼亚、托茨基、叶潘钦之流,揭露他们的丑恶嘴脸,当众把自己的十万卖身钱扔进熊熊燃烧的壁炉之中。她宣布如果加尼亚当众不借用任何工具从火中取出钞票,十万卢布即归他所有。这是这部小说中最激动人心的场面之一。最后她和罗果仁一起跳上马车飞奔而去。
同时,梅什金真诚地爱着将军的小女儿阿格拉雅,阿格拉雅也因梅什金不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而钟情于他。只因梅什金随时准备牺牲自己去拯救别人的这种高尚的精神动机让他和阿格拉雅之间的感情历经波折。后来阿格拉雅找到梅什金和娜斯塔西亚,要让公爵在两个女人面前当场做一次选择。公爵正在为难之际,伤心的阿格拉雅气愤地夺门而出,公爵欲追出去,娜斯塔西亚自己晕倒在地,公爵不得不转身来照顾娜斯塔西亚,这让阿格拉雅的感情彻底崩溃。最后菲利波夫娜利用梅什金的良善本性硬是毁掉了二人的婚事。
梅什金到底爱谁?其实文中也告诉了我们答案:“他到底是爱这个女人,还是恨那个女人?今天他不止一次向自己提过这个问题;在这一点上他问心无愧:他知道自己爱的是谁。”不过,对于梅什金来说,爱情和婚姻不是一回事——二者可以分开并且分别进行!也就是说,他可以一边爱着阿格拉雅,一边还要去拯救娜斯塔西亚,这两者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公爵几乎根本分不清楚爱情、婚姻及性的关系,他的爱没有现实的根基。公爵的表达方式只有自己一个人可以明白,他人无法理解。后来一位好心人叶甫盖尼?巴甫洛维奇对阿格拉雅的爱情悲剧看不过去,就质问梅什金:“当时(阿格拉雅绝望地夺门而出)您的心在哪里,您的基督式的心?”公爵却回答说:“我只不过结个婚罢了;她要这样;我结婚又算得了什么?……反正这没有关系!要不然她肯定会死的!”“我全心全意地爱她(阿格拉雅)!要知道,这是一个孩子;现在她是个孩子,完完全全是个孩子!“如此来说,您想对两个人都爱!”“怎么能两个都爱?以两种不同的方法爱吗?”大概他的确把结婚视为一道无关紧要的手续;他对自己的命运太看轻了。他的理想化的追求不可能实现,这造就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作者在小说里集中描写了梅什金与娜斯塔西亚和阿格拉雅的复杂关系,写出了主人公爱的困惑:他不仅对娜斯塔西亚怀有拯救式的爱,同时也与阿格拉雅产生了爱情,但他无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他一方面想挽救不幸的娜斯塔西亚,一方面又在罗果仁对她疯狂般情欲式占有的面前退缩;一方面真诚地爱阿格拉雅,也想拯救她脱离这污浊的环境,另一方面却时刻准备牺牲自己去拯救他人,以致使他和阿格拉雅彻底告吹。所以,梅什金虽然试图以大爱来拯救美丽的娜斯塔西亚,同时也爱善良的阿格拉雅,但最后却因自己的软弱同时伤害了她们!
梅什金曾试图向罗果仁解释自己同娜斯塔西亚的关系,以消除罗果仁的敌意,但结果如何呢?他与娜斯塔西亚和罗果仁三人都深陷泥潭,致使罗果仁在绝望中杀死了娜斯塔西亚;梅什金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白痴”;阿格拉雅甘心嫁给一个“来路不明的”、流亡俄国的“波兰贵族”,与家人闹翻……梅什金在爱情上显然缺乏作为,他的爱是抽象的爱,是缺乏血肉的爱,无法在人间得到真正的实现。
或许可以这么说,梅什金的爱是大爱,这样的爱或许有时会被误以为是爱情,既然是基督之爱,那就不可能有真的爱情,因为基督之爱是要普降众人的,而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换句话说,梅什金是属于众人而不是属于一个人的。他的爱情注定会是一场空。
【话题作文】相关文章:
话题的作文11-29
话题作文07-20
话题作文[经典]07-21
[经典]话题作文07-24
话题作文(经典)07-23
(精选)话题作文07-23
(经典)话题作文08-01
(精选)话题作文07-30
话题作文(精选)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