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3-10-22 13:50:47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实施方案4篇(优秀)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实施方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施方案 篇1
大河网讯 20xx年8月12日,省政府印发了《河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8月20日省教育厅印发了《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学考办法》)和《河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价办法》),标志着我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为帮助广大学生和群众理解《方案》的精神,现就其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1.我省《方案》是怎么产生的?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环节,关系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位青少年学生前途命运,备受社会关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制度总体上符合国情,其权威性、公平性社会认可。但也存在一些社会反映突出的问题,主要是评价标准、选拔方式、入学渠道相对单一,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日益凸显,难以适应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入学机会存在差距,中小学大班额、择校现象较为突出,加分造假、违规招生、考试舞弊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和教育形象。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20xx年9月3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颁布实施,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做出了系统部署,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要求。国务院要求各地高度重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文件,经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我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风向标”,牵一发而动全身,敏感而又复杂,对于河南这样一个发展任务重、考生数量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明显不足的大省来说,改革难度更为突出,制定好《方案》显得尤其重要。省委、省政府对这项改革高度重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将这一涉及国计民生的改革列为省重大改革事项,重点研究、重点部署、重点推进。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询问和了解情况,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徐济超副省长专题听取汇报并多次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协调《方案》的重要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教育厅加强组织领导,深入调查研究,立足省情教情,坚持问题导向,借鉴试点省市的经验,广泛征求人大、政协、市县教育部门、高校和高中阶段学校以及教育专家等各方面意见,充分评估论证,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如期完成了《方案》的起草任务,并顺利通过省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的审议和教育部的备案。
2.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定位是什么?
这次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促进公平、科学选才。我省这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定位,就是立足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改革的价值取向,着眼于科教兴豫、人才强省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按照国家的总体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稳妥推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3.这次改革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健全评价机制,提高选拔水平。把健全和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作为改革的重要支撑点,健全多元评价机制,取消文理分科,统筹人才培养规律与考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增加考生的选择性,促进科学选才。三是完善规则制度,促进公平公正。把促进公平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健全考试管理和监督制度,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四是加强统筹设计,有序稳妥推进。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列入教育综合改革的全局进行设计,统筹各类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协同推进考试、招生、录取各环节配套改革,合理确定改革的进度和力度,确保改革稳妥实施。
4.这次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我省改革的总体目标是:20xx年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有序出台配套改革方案,到20xx年,初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进一步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教育规律和河南省情的考试招生制度。
5.这次改革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主要任务有五个方面:一是促进我省学生升学机会公平。通过努力增加我省考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逐步增加农村学生升入重点高校人数、大幅减少和严格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等措施,创造条件,积极作为,着力缩小地区、城乡和校际之间招生差距,促进升学机会公平。二是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通过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等举措,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同时,为建立更加科学的高校选拔录取机制创造条件。三是改革招生录取机制。通过完善招生选拔机制、改革录取方式、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等措施,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志愿填报模式和投档录取方式。普通录取批次全面推行平行志愿投档,降低考生志愿填报风险,提高考生志愿的满意率。加快推进基于考生总成绩、专业志向和学习特长的考生志愿填报方式改革。四是改革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强化考试招生安全,健全各级政府部门教育考试联动机制,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法纪教育,全面加强考试安全管理和技术防范,严厉打击和严肃查处考试招生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采取坚决有效措施,维护良好的考试招生秩序。五是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省20xx年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改革方案将于20xx年秋季开学前向社会公布,从当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推进基于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
6.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什么特点?
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特点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统筹各类教育招生改革。这次改革,涵盖了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乃至继续教育的考试招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几乎关系到所有受教育人群。二是入学机会更加公平。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入学机会公平的措施,如,加快我省高水平大学、特色骨干大学建设,建立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办法,积极争取国家以及相关部委的支持等,更好地保障全省不同受教育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三是高考招生录取机制更加科学。统一高考招生从单一标准向综合评价转变,强化了高校招生与高中学考的关联度,注重了高校招生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综合素质的考量。换句话说,今后高校招生,既要考两个“三科”(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高中学业水平三科选考科目),也要看三年综合素质表现,着眼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突出问题。四是纵向流动的升学渠道更加多样。推进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现了高校分类招考、部分考生提前分流,减轻了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压力。五是学生的选择权得到更好保障。这次改革,无论是选择什么样的考试方式,还是选定哪些选考科目,都着力扩大学生的选择机会,凸显出选择性教育理念,更好地保障了学生学习和考试的选择权,实现“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引导学生打牢基础、特长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考试自信。
7.近年来在增加我省考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么措施?
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之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相继采取了“支持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等一系列重要措施,缩小区域之间升学差距。省委省政府对扩大我省考生上大学、上好大学的机会高度重视,多措并举,积极作为,下大力提高供给能力。一是在每年的省政府主要领导与教育部主要领导的省部会商中,都将增加我省招生计划基数、增加河南学生上大学、上重点大学的机会作为重要议题,重点会商。二是先后实现了我省9所高校与国家7部委的省部共建,推进与高等教育发达地区教育合作机制,加强高校建设和招生合作。三是坚持对外开放带动战略,开展了74个本科高校与境外优质高校的教育项目合作,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美国迈阿密大学合作举办的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经教育部批准,今年将主要面向河南开始招生。经过这些努力,自20xx年以来,我省高考录取率、本科录取率稳中有升,考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逐年增加。
下一步的主要措施:一是按照20xx年召开的第二次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的部署,启动实施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计划投入31亿元,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加快推进河南高水平大学、特色骨干大学建设,提升我省考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自给能力。二是积极争取部属高校等重点高校扩大在我省的招生数量,采取多种措施、创造条件为我省考生提供更多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8.如何让我省更多的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
由于多数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相对偏低,农村学生考上重点高校的人数相对较少。为改变这一现状,《方案》提出: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部属高校和全国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单独招生专项计划。二是积极实施省属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由我省参加高招第一批录取的省属高校按规定比例安排计划,招收农村优秀学生。建立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争取让更多优秀的农村学生不仅有大学上,还能上好大学。
9.我省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有什么新举措?
根据国家的统一要求,20xx年3月12日,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印发了《河南省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的实施方案》,我省减少了7大类高考加分项目,进一步规范了保留加分项目的资格认定和审核程序,严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有力地促进了高考公平。《方案》又进一步规定,除全国统一设立的高考加分项目外,不再增设省级高考加分项目,将高考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引导实施素质教育。
10.如何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是国务院《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均列入学考范围,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全面打牢成长成才的文化知识基础,避免严重偏科,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方案》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措施:一是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对学考的功能进行了新定位,即:学考主要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其成绩既是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也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这是新的变化。二是明确了学考的分类,规定了相应的考试范围。《方案》提出,学考分为合格性考试和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选考科目考试(以下简称“选考科目考试”)两类。合格性考试范围是国家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选考科目考试是在合格性考试科目学习的基础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考试范围是所选科目的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三是明确了考试的组织实施,规定了在校学生参加考试的次数。《方案》提出,学考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命题和考试由省招生机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的规定严格实施。《方案》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同一科目的两次合格性考试、一次选考科目考试。选考科目安排一次考试,主要是因为:同一科目两次考试的考生对象、考试人数、试题内容都不同,按照学考规定的比例划分成绩等级时,从理论上必然造成评价结果的等值性差异,成绩的公平性很难保证,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做法可资借鉴,同时也考虑到我们这样一个考生大省,考试两次的组织实施、考试安全、命题水平等都面临较大改革风险,从稳妥考虑,经反复论证,《方案》规定了选考科目只考试一次。
《方案》明确,我省从20xx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学考办法。选考科目确定的时间在合格性考试之后,其等级成绩在高校录取中怎样赋分和使用,将会在后续制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中具体确定。中职学生和社会考生如何参加选考科目考试,《学考办法》已经作出明确规定。
11.为什么要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怎样确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实施?
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国务院《实施意见》的要求,是通过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发现和培育学生个性特长,注重考察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方向性的重要制度。从制度设计层面的主要考虑,一是着力克服考试成绩本身主要反映学生认知水平,而不能反映学生行为表现和综合素质情况的局限性。二是着眼构建把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相结合,形成更加科学、较为全面的选拔人才机制,有助于扭转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
我省将从20xx年开始试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20xx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正式实施。我省的《评价办法》,一是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对评价内容进行了严格规范。二是按照写实记录、公示确认、审核归档等程序,对高中学校提出严格的评价程序规定。为确保评价真实可靠,改革中要着力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对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和事实要如实记录。第二,对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进行校内公示,充分发挥校内师生的监督作用,高中学校和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确保阳光、透明。第三,省教育厅将建立全省规范统一的电子化信息管理平台,着力加强监督。第四,对弄虚作假者,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罚。
12.我省如何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推行分类考试是这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国家的要求,今后高职院校招生,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与统一高考招生相对分开,有利于突出职教特色,有利于适应职业院校办学定位,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方式,有利于一部分考生从高考的“独木桥”中分流出来,从高考的竞争压力中解放出来。近年来,我省积极开展了这方面的试点和探索,20xx年,全省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已超10万人。下一步,《方案》提出三项措施进行推进:一是继续扩大高职单招、五年一贯制等分类考试招生规模,确保20xx年后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二是改进高职院校招生办法,扩大高中学考成绩在分类招生中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测试水平。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学业水平测试制度。
13.今后我省招生录取安排有那些新变化?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从20xx年起,将平行志愿投档的范围由普通高考录取第一批、第二批扩大到本科三批和专科普通录取批次(提前批除外),降低考生报考的风险,提高志愿满意率。二是从20xx年起,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批录取,逐步减少普通本科录取批次,克服简单用录取批次来划分和评价高校的倾向,激发高校发展活力,引导高校特色发展、优势发展。三是推进以专业优先的志愿填报方式和投档录取方式改革,鼓励学生兴趣发展,这是教育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也是改革的方向。
14.我省何时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是怎样考虑的?
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我省从20xx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需要指出的是,对我们这样的生源大省,发展的任务已经很重,改革必须要极其慎重。教育部批准河南等17个省在20xx年启动,主要基于到20xx年,国家在上海市、浙江省的'第一轮试点才能完成一届高中生的试点周期,届时,我们将可充分借鉴试点省份的改革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有利于更加平稳地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15.今后统一高考的科目、内容和高校招生的录取机制会有哪些变化?
统一高考的科目有两大变化:一是考试科目只有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科目分值不变,减少了现行的“文综”和“理综”考试科目。二是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增加听力考试内容。两次机会如何提供,将会在随后制定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时明确。考试内容将会进一步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高校招生的录取机制发生重大变化。高校将依据考生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考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简称“两依据一参考”),择优录取。也就是说,高校招生录取既要看两个“三科”(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高中学业水平三科选考科目)成绩,也要看学生三年综合素质表现,着眼打破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这对推进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将发挥重要作用。在此说明一点,高校要根据学科建设和专业培养要求,提出对考生报考的选考科目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16.哪些方面扩大了考生的选择权?
一是考试方式的选择机会增加。《方案》提出了多种考试升学方式,考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参加统一高考招生,也可选择参加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还可以参加全国自主招生试点高校的考试,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方式。二是考试科目的选择机会显著增加。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由学生自主选择3科,有20种选择组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兴趣,改变了现在文理分科2选1的现状。
17.这次改革是否扩大了高校招生的自主权?
这次改革对高校招生的自主权有一定的扩大。主要体现在:一是高校可以根据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自身优势,按照专业或专业类对考生提出不同的选考科目范围要求。二是按照高校提前向社会公布的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对考生提出不同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求。三是高职院校以文化素质和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为基本依据,根据自身办学特色,自主确定录取标准和录取方式,招生自主权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18. 如何更好地确保我省考试招生安全?
抓好考试招生安全,始终都是我省每年高考和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确保全省学考的安全,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机构面临的又一重要任务。《方案》提出四条措施:一是坚持从严治考,加强考试招生秩序综合治理,规范考试行为,健全各级政府部门教育考试联动机制,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招生考试的安全管理和技术防范。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三是完善考试招生诚信制度,加快健全学生、学校考试招生诚信档案,强化诚信结果使用。四是加大违规查处力度。《方案》明确要求,各级公安、监察、工信委、教育等部门要依法依规加大对考试招生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和严肃查处考试招生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公布查处结果,强化责任追究。
19.在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方面有什么新思路?
一是在义务教育免试划片就近入学的基础上,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办法。二是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化解择校入学矛盾。三是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实行将优质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招生办法。四是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就学和升学机会。
随着《方案》的逐步实施,对于进一步更新我省基础教育学校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引导学校特色发展,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等方面,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如何确保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方案》提出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细化实施方案,抓紧制定《方案》的责任分解方案,细化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落实措施。尽快研究制定我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二是要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教学设施建设,优化学校学科教师结构,确保高中选课教学的顺利实施。三是强化考试保障,建立教育考试收费政策和财政资金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四是要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宣传改革方案,深入解读改革政策,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给考生和社会明确、稳定的预期,为顺利推进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实施方案 篇2
随着我校今年班班通建设的完成,在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信息化教学,打造数字化校园,是适应时代教育的需要,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大意义。
电子备课是指广大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工具进行备课。这与传统的利用有限的几本教学参考按照一定的教案格式书写教案所进行的教学备课是不同的。它利用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做出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既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方便,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指导广大教师从事电子备课活动,尽快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融合,结合河东区教研室《关于进一步深化“活而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特制定本方案。
一、备课要求:
1、集体备课:
(1) 集体备课做到“初备→集体交流→形成教案→个性设计与反思的程序运作。做到优化集体备课内容,规范备课流程。
(2) 集体备课和各教研组教研活动结合在一起。教研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要在组织教师教研活动互评后,分年级组织下周集体备课。
(3) 备课组长根据教学工作计划,根据各学科周课时要求,提前把课时分配到教师个人,主备人就分配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其突破、思考题、作业的设置等问题予以说明;学科组成员就此问题予以讨论、补充、修改完善;同时加强对学生情况分析和教法学法研讨上来。主备人整理集体讨论情况,形成课时主备教案,上传到备课平台中的集体备课,以达到资源共享。
(4) 包组教干、教研组长认真指导每次集体备课过程,对学科组教师集体讨论情况、主备人主备教案备课情况、学科组成员个性备课情况认真检查、记录。教导处定时对各教研组教研活动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并对参加教师情况量化赋分,学期纳入个人教研活动积分。
(5) 集体研讨安排及分管教干:
语文:周四 第 2节 刘建修 数学:周四 第5节; 王怀市 英语:周四 第6节 刘建修 政史地生:周一 第2节 王怀市 音体美信:周一 第1节 葛福勇
2、个人备课:
加强备课的指导与管理,把倡导有效的备课方式和加强对备课情况督查作为教学管理的第一要务,增强备课的实效性,加强预习方案、学法指导、课堂训练、问题设计和课堂提问的优化。
(1) 教师备课强调在集体备课下的个性备课,要求先周备课,强调备课的实用性,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2) 在电子备课教案中要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课时目标、课时重难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式、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动态修改、教学反思等。(由于是先周备课,教学反思可在上完课后在备课页面下方以评论的形式发布。)
(3) 各学科教师要把《同步学习与探究》作为辅助备课本,当好学案,灵活指导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高效利用。
(4) 学科组成员参照主备教案,根据个人教学情况、所带班级学生等情况对主备人上传的'集体备课教案进行个性修改,最终形成个人教案;个人教案及制作的课件周五3:00前上传至个人备课。语数英政史地生体各上传2个,音美信各1个。
(4) 教导处将组织备课组长,对教师备课做到周检查月量化。
二、电子备课要注意的问题
1、是严格禁止简单复制他人教案的现象发生。我们提倡集体备课,允许有共享教案,但不允许简单复制他人教案。教案中的知识点、练习题、参考资料等定性的内容可以复制,以减少类似文字输入这样的简单机械的劳动。
2、是要充分发挥电子教案表现手段丰富的特点,利用文字、图表、图片、音像等多媒体手段,增强课件的表现力,提高教案的可读性、可用性,要充分利用文字编辑软件提供的标签、索引、超级链接等功能,科学排版,使教案内容既丰富,又查找切换方便,提高课件的实用性。
3、课件制作要以简单实用为主,共享其它教师的课件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修改,严禁一成不变进行照搬。
4、在上传所有备课内容时不能只上传文件,必须使用文本。点击备课列表的任何课题就显示文本内容。无需再下载文件。
5、电子备课项目及要求:
为便于评价和管理,电子备课平台包括以下项目: 计划总结、集体备课、个人备课、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经典收藏等项目。
实施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拓展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选择学习的能力为宗旨,体现不同基础要求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它着眼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个性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它也是基础性课程的拓宽与延伸,是为学生学习研究型课程积累更宽泛的知识与经验、能力与方法,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共同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服务。
二、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学会观察和思考、探究和质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快乐。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学会交往、合作,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6、加强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拓展型课程,推进二期课改的实施,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精于探究的教学骨干,使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三、课程原则:
1、基础性:以基础型课程为出发点,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和生存发展发展需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2、多样性:课程内容具有多样性,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有更多的选择,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个性发展需要。
3、开放性:强调学习与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联系,加强知识系统的开放性、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开放性、知识的来源的开放性。
4、时代性: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利用最新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及国内外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课程内容的编制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不断加强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5、综合性:加强课程学科知识的再组合,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的相互渗透和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重视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整合;重视民族性和国际性的整合;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6、前瞻性:课程的.开发应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潮流,追随时代进步、社会发展,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或增加新内容。
四、课程选择:
1、关注学生的需要、追求、兴趣与爱好的差异,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发和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教育资源,充实和完善拓展型课程设置。增强课程的可选择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自主拓展系列课程。
2、拓宽课程内容,加强课程间联系和整合,积极探索拓展型课程校本化实践,努力开发学校特色课程,提高拓展型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
3、积极实施科技教育、心理、生理健康教育等特色教育拓展型课程。
五、课程结构:
1、限定性拓展课
由学校统一安排在课表内(如语文校本课程、数学研究性学习、英语听力训练、科学实验探究等),指导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确定具体的拓展内容。
2、自主拓展课
由教务处负责向班主任和学生发放拓展型课程选择意愿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自主选择,主要在七、八年级开设。
六、课程组织实施:
1、组织管理:以校长为负责人,成立学校拓展型课程开发和实施领导小组,由教务处全面负责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情况。
2、科目开发:发动和组织教师提出拓展型课程科目,根据教师的自身学科优势、知识结构、个性特长从中筛选重点开发。
3、教师培训:教师加强学习,学校加强对执教拓展型课程教师的培训,以自培为主。
4、保障措施:
(1)学校各部门(教务处、总务处、信息处等)为实施课程提供服务和设备保障,学校方面投入一定的教育经费(购买设备、器材等)。
(2)发挥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管理作用。教研组长应鼓励和帮助教师撰写校本教材和开好科目。教研组长带头、示范,提高本组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深入课堂、加强听课,指导和研究教材、教法。定期(期中、期末)向教务处反馈教学信息。年级组长协助教务处,负责做好年级拓展型课程开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与班主任和年级任课教师(拓展教师可以跨年级任教)的联系和沟通,按时、认真地协助教务处做好学生报名和编班(拓展型课程班)工作以及对课堂的管理、监督。
(3)发挥任教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认真备好教案(教材、教法、学生、练习或实践)和讲义或教材。准时在学校统一安排的教学场所进行教学。对学生出勤作好记录。在教学过程中,任教教师应探索结合教学活动的多元评价方式,过程评价比重一般应大于结果评价。
(4)学校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设备和资源。
七、课程管理:
1、开设年级:学校各年级
2、开设课时:各年级由语、数、英、科学自行安排1课时,另外七、八年级专项拓展课每周2课时。
3、开设方法:
(1)限定性拓展课:学校根据年级特点统一安排科目,指导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确定具体的拓展内容。
(2)自主性拓展课:教师填写拓展型课程申报科目。教务处选择确定可开课程排入课表,学生选择科目,教务处整理学生选课结果,落实学生名单及上课教室。
实施方案 篇4
为了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营造整洁、优美、文明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人与处自然和谐相处,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和省、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为指导,以创建省级文明 乡镇和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 效管理机制为抓手,以整治村级环境卫生、陈年垃圾和卫生死角为重点, 按照“政府组织、村组负责、部门协调、全民参与”的方针,建立“镇督 导、村负责、组集中、户落实”的长效管理机制,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全面开展整洁行动 ,在民武路、金武路、二环路、新建路、双拥路五条主要公路沿线村重点集中开展整洁行动 ,使全镇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二、工作目标
(一)整治目标
1、道路两侧、居民巷道内无“四堆”(粪堆、草堆、土堆、垃圾堆)、“四坑”(臭水坑、粪便坑、垃圾坑、污物坑),无白色
垃圾、无乱搭乱建临时建(构)筑物。
2、院落整洁,畜禽圈养,粪便及时清理。
3、集镇区及主干道路两侧,无占道经营、乱设摊点,摊位整洁,摆放有序,卫生设施完善。
4、废品收购点内堆放有序,四面有墙,大门完整。
(二)任务分解
1、村民:庭院内外卫生整洁,美化绿化;
2、村民小组:村组道路两侧5米内及居民巷道内“四堆”清理、“四坑”清除;
3、行政村:通村公路两侧“四堆”清理、“四坑”清除;、
(三)具体标准
“五定”:定人员,定路段,定标准,定奖惩,定经费。 五有” 一是各村每户自备1个垃圾桶,(三无:无暴露垃圾、无家禽家畜乱跑、无乱贴乱画); 二是各村必须配备专门的卫生保洁员,确保每组有1名保洁 员,按照工作业绩每月有固定工作补助(100-200元); 三是各村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划定责任区、定期对各组进行考核评比;四是各村要以组为单位召开户长会,广泛宣传创卫内容;五是各村要每家每户张贴文明公约、卫生公约、温馨提示、垃圾分类 、处理小常识。 “五无”:一是每家每户房前屋后、国、省、县、镇、村等主干道路 两侧、桥边、河边无暴露垃圾;
二是各家各户家禽家畜必须圈养,不允许随地乱跑,无动物粪便; 三是无乱堆乱放、无乱贴乱画; 四是河道内无飘浮物和垃圾; 五是无旱厕、露天粪池。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 。1、召开专题会议。镇政府召开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专题会议,下发文件和考核细则,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各村以组为单位召开长会,宣 传整洁行动重要意义,制定各村工作方案和评比细则,由包村领导、干部进行组织。2、张贴宣传资料。各村印发文明公约、卫生公约、温馨提示、垃圾分类处理小常识到户;各村悬挂一条有关整洁行动的横幅;各村各组组必须张贴 5 张以上有关整洁行动的标语;(二)设施建设 。1、到户垃圾桶。各村对到户垃圾桶数量进行摸底上报。 2、到组大垃圾池。 统一按 2m*2m*1.8m 规格建立到组大垃圾池。(三)集中整治建立卫生保洁制度。 1、各村每月(5日、15日、25日)组织三次环境卫生整洁集中行动,全面清除村内陈年垃圾和卫生死角,确保村庄任何区域无暴露垃圾。各村以组为单位配备卫生保洁员1名,根据工作业绩每个月给予一定的工资报酬。卫生保洁员每天对组内公共区域、主干道路内的环境卫生进行清扫,村监督员对组内巷道环境卫生进行督导检查。2、建立垃圾四级处理制度。各村要按照“分区、分类、分户、分
散” 处理的原则处理好垃圾。一是垃圾分区负责,各村以组为单位划分责任区, 保洁员为责任人,国、省、县、镇、村等主干道路、桥、河流、沟渠明确专人打扫;二是垃圾分类处理,各村每户在清理垃圾时,对垃圾自我分类,对无机垃圾如白色塑料等进行焚烧;三是垃圾分户处理,各村每户门前屋后垃圾自行处理;四是垃圾分散处理。 3、建立家禽家畜圈养制度。各村每户自养的家禽家畜要进行圈养,各组监督员每天进行督导检查,各村的村干部每天进行一次检查,包村领导和干部要每月开展三次检查清理。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构 。1、成立金羊镇环境卫生长效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赵彦民同志任组长, 镇长杨新年同志任副组长,李文军、蔡程程、程建炜、吴仁德、包玉秀、张兴福、闫新雅、鲁彦山等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李普文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2、镇工作领导小组分片负责,各片重点工作由所包村领导负责。 3、各村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第一责任人为村党支部书记,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其中每个责任区除有专门的责任人外,还必须明确一名村干部为责任人,并报镇环卫所。
(二)完善配套设施 。1、各村配备2-4名清扫保洁员,具体负责垃圾处理和卫生保洁。2、各村每户有1个垃圾桶, 每
组建立1个垃圾池。 3、完善主干道路硬化和绿化, 下水道改造。(三)落实经费保障 。1、每组建立 1 个垃圾池,由村统一进行建设; 2、各村卫生保洁员工资,采取村组投入与群众自筹相结合的形式;3、各组绿化、亮化、美化、洁化经费由村先行投入,年终镇政府对完成好的村采取以奖代补。(四)建立考核机制 。1、镇政府把“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干部报酬挂钩。
2、考核对象: 15 个村、140 个村民小组。 3、考核办法:镇绩效考核办公室、环卫所,按照《金羊镇村级“环境卫生长效整治行动”考核标准》每月对各村开展三次考核评分工作,按季度进行考核汇总评优评先,坚持“适当平衡、激励上进、鞭策后进”原则,按照得分高低,每季评出先进 3 名(考核得分在 85 分以下不得评为先进),分别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同时,对考核后三名进行通报批评和罚款。 4、奖惩办法:(1)在考核中,获季先进奖前 3 名的.村分别奖励 300、200、100 元,奖励资金的50%用于奖励村干部,30%用于奖励保洁员,20%用于奖励包村干部。对考核后3名的村分别罚款 100、200、300元,在干部绩效工资和村级下拨经费中扣除,罚款50%由包村干部承担,50%由村干部承担。
(2)对全年累计获得季先进 2 次及以上的村奖励500元,累计获得季先进3次及以上的村奖励600元。奖励资金的 50%用于奖励村保洁员,50%用于奖励村干部。 (3)对在
全区年度考核中评为先进的村奖励800元。(4)各村应按要求配备保洁员,保证保洁人员工资等基本待遇的发放 工作,若有保洁员待遇得不到落实情况出现,镇政府将扣抵下拨经费直接发放给保洁员。(5)每半年组织一次全镇保洁人员会议,年终开展“绿色卫士”评比活动,并进行表彰奖励。(6)镇考核小组每月根据检查情况对一些卫生死角进行录像曝光,曝光2次以上的村在村干部年终考核时扣除10 分,并且当年不得评先评优。对于因不重视、工作不力,年度内2次镇排名在后3位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诫勉谈话。
金羊镇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考核细则 金羊镇“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工作考核细则 1、村内设有宣传栏,定期刊登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工作内容的计 3 分。未设的不记分。 2、有具体的卫生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计3分。未达到不记分。 3、建立专职保洁队伍,有专人分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计4分。未达到不记分。 4、年度内开展36次以上集中整治活动,对主干道路、村庄、房前屋后、路边、沟渠、田地等处的垃圾进行定期清 除,及时清理生产、生活、经营垃圾,搞好垃圾、污水等污染物的处理的计10分。每少1次扣 2.5 分。5、村主要道路路面整洁,路旁两侧无堆积物,各支 道无坑洼积水;沟渠完好、通畅;河道边无垃圾堆积,水面漂浮物少见的计 20 分。有可视垃圾每处扣 0.5 分。6、农家庭院周围无垃圾、白色污染等污染物,房前2日常保洁40分, 屋后杂物堆放整齐有序;村内墙壁干净整洁,无乱 涂乱画现象的计 10 分。有可视垃圾每处扣 0.5 分。 7、村内全面消灭露天粪池、简易厕所的计 7 分。发 现 1 处扣 1 分。 8、家畜(牲猪)实行圈养的计 3 分。未圈养发现 1 处扣 1 分。9、各村印发文明公约、卫生公约、温馨提示和垃圾分类处理小常识到户的计
7 分。每少 1 户扣 0.5 分。10、各村每户有 1 个垃圾桶,摆放合理,保持整洁的计4分。每少1个扣 0.5 分。11、 垃圾处理 30 分 3、各村每户垃圾分类处理,焚烧池内垃圾 3 天要主动焚烧一次,垃圾处理率达到 100%的计 15 分。每发现10户垃圾焚烧池内垃圾未分类处理的扣 1 分。 12、各村每户垃圾卫生费收取率达到 80%的计 4 分, 未达到 40%的扣 2 分。 13、村主次干道平整,畅通无阻计 2 分。发现一处扣 0.5 分。 14、 无马路市场经营现象计 2 分。 发现一处扣 0.5 分。 15、交通秩序 10 分 3、无占道违章搭建现象计 2 分。 发现一处扣 0.5 分。 16、无占道乱摆摊点现象计 2 分。 发现一处扣 0.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