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更新时间:2024-01-10 13:41:34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集合】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设计方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方案【集合】

设计方案 篇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作品。文章用墨不多,但给读者留出的想象空间较大。语言准确而概括。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遗憾情;每个读过此文的中国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耻辱感,激起浓浓爱国情。而这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与作者、教者产生共鸣;为了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目标。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四方面内容:

  1、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读文贵有疑培养学生读文问难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质疑──解疑──回读的阅读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

  2、关注写法,积累运用:

  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讲文更要渗透写法。真正做到读写的结合。

  3、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有的专家说:读的过程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对读、引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中理解、感悟。

  4、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侵略者入侵的丑恶行径理解。更好地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背景分析】

  本案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指导学生搜集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学习讨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时学习了文章出现的重点词语,并理解了他们的意思。鼓励学生在初读之后提出问题。解决一些例如词语方面的简单问题。激发学生深入读文,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⑴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 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 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⑵ 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⑶ 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激起爱国的情怀。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初读质疑,以疑解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齐读课题。

  圆明园前后两个字音同,但写法不同。前面的圆是团圆的圆;后面的园是花园的园。注意他们的写法。

  2、让我们再读课题。

  3、根据你初读的感受,如果让你在题目的后面补充一句话,会说什么?

  投影:

  圆明园的毁灭。

  4、书上是怎样说的?(第一段)指读:

  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5、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课外资料补充,多读书。)

  6、学生自学。

  二、品读解疑,突破难点

  解决不可估量这一问题:

  1、园林的布局宏大:

  (分三个园,众星拱月)板书:

  布局。

  圆明园的面积350公顷,相当于100个足球场。

  将这种感受读出来,指读。

  指导朗读。

  2、园林的建筑宏伟:

  (有许多美景)板书:

  建筑。

  ⑴ 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次默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写法为我们介绍这些景物的。

  板书:

  有也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对比手法:建筑的风格多。

  ⑵ 老师引导:

  让我们一起回到140多年前,假如,你是这座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建设者,漫步园林内,你有着怎样的情感?

  投影: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投影第五段最后一句,指读。

  ⑶ 我们再回到140多年前,走进这人间仙境,你又会有怎样的情感呢?谁来为我们读读第三段。

  播放录像,这是人们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还原了圆明园的过去。看后,你最想说什么?

  ⑷ 带着你这些感受,该怎样读好这一段话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回读。)

  3、历史文物的珍贵。还有什么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

  文物。

  ⑴ 据你了解,圆明园都有哪些珍贵的'文物呢?

  用个成语来形容他的数量多。

  用个成语来形容他的种类多。

  (喜欢哪个词语,赶快把它记下来。)

  ⑵ 放投影,造型精美的奇珍异宝:

  这不可计数的历史文物,上自( ),下至( )。师生对读。

  它凝结着我们的历史呀!这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早已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如今大部分不止散落何处?你有什么感受?(惋惜,气愤)

  如果现在再读这句话你会怎样读?投影第一段。

  ⑷ 圆明园浓缩的是什么?用一个词说说。

  投影:读第一段。

  三、体会耻辱,激发情感

  1、同学们,历史不会忘记,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英法联军究竟干了些什么呢?──你们读读第五段。

  听师范读,(隐去重点词)你眼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现在你们读,注意将老师没读的词语读清楚。

  此时你眼中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散谈,品重点词。)

  此时你内心涌动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2、是呀,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我们这座曾是皇帝居住的寝宫,就被几千名外来侵略者肆意践踏、烧杀抢掠,──放录像。

  这场大火都烧掉了什么呢?

  (生散谈。)

  你现在又有了怎样的情感?

  (耻辱。)

  我们应该记住什么呢?

  (散谈。)

  3、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课文只用了很少的笔墨描写毁灭的过程,而用了大量的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作者的用意何在呀?

  小组讨论。

  4、投影,第一段:

  指读,你想通过读告诉大家什么?

  5、总结: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圆明园的毁灭警示了我们什么?我们应该从历史中读到些什么?希望课下大家展开学习和讨论。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有也有还有

  建筑:不可估量

  文物:不仅有还有

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

  1、了解自己的家乡,夸夸自己的家乡,结合杭州的西湖博览会,初步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能用连贯的一段话夸夸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看图听听说说三位小朋友是怎样夸自己的家乡的;用不同的语言夸夸自己美丽的家乡或家乡的特产。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把三个小朋友夸家乡的话说出来,不能成为变相的背诵。怎样用连贯的一段话夸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揭题,明确学习任务。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乡,你的家乡美吗?这节说话课,我们要先来听听三位小朋友是怎样夸自己的家乡的。(板书:夸家乡)最后还要小朋友仿照例子,用一段连贯的话来夸夸自己的家乡。

  二、初步看图,整体感知。

  1、这三位小朋友的家乡分别在哪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用句式他的家乡在(),因为那里()。

  三、听听、说说

  这三位小朋友的家乡都很美,听听他们自己是怎样迈进家乡的.。

  ● 出示图1,

  1、听边思考:A、他的家乡在哪里?B、那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C、他觉得自己的家乡怎样?

  2、分步回讲以上内容。

  3、谁来做山里的孩子,向同学们夸夸自己的家乡?(个别讲,集体评议)

  ● 出示图2:

  1、边听边思考:这个小朋友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2、自由说;小组说。

  3、谁来做海边的孩子向大家夸夸自己的家乡,指名说,集体评议。

  ● 出示图3 :

  1、听录音想想,这位小朋友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的?

  2、学着这个农村小朋友的样子,来夸夸家乡。(自由说,指名说,评议)

  四、夸夸自己的家乡。

  这三位小朋友的家乡都很美,他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们也有自己的家乡,你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好吗?

  1、怎么说?依据第一幅图的学习方法。

  2、分步指导:

  (1)重点指导第二步那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或有名的特产)

  (2)也可以说说居住地周围的建筑或市场的景象。

  3、把三部分内容连起来,用一段话夸夸自己的家乡。(自由说;同桌说;指名说;集体评议。)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一段话来夸夸自己的家乡,我们家乡都很美,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们要学好本领,长大为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

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按照教材,本课主要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为什么能集中体现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陵墓雕刻两个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对于一些陵墓雕塑的专业名词如“阙”“麒麟”“天禄”等也需要简单的说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陵墓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和参观,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

  教学重点:

  陵墓雕刻是我国雕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原因。

  秦始皇兵马俑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陵墓雕刻其具有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如何理解。

  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法设计:

  第一4人小组:陵墓雕塑

  a同学:广泛的了解。分配任务通过各种手段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

  b同学:真实的感受。分配任务去真实的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魅力所在。要求课堂上谈感受。陵墓雕塑距离现代生活较为遥远,真实感受、参观过的学生并不多,课本的图片对于雕塑来说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也就失去了真实感。

  c同学:负责提问题。从本课内容出发,设计3-5个问题,提问学生,学生分组回答。

  d同学:课后写小结。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各抒己见,引发思考。

  教师:出示图片(秦始皇兵马俑)

  你认为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学生:直观感受,思考。

  教师:请学生谈原因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二)导入主题:

[陶俑]:

  ■ 秦始皇兵马俑欣赏:

  教师: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整体和局部图片展示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学生:b同学谈参观后的感受,其他同学自由发言。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教师: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那么,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还有哪些呢?

  学生:a同学介绍陵墓雕塑艺术成就。

  ■ 汉代俑

  图片欣赏

  比较:秦俑和汉俑异同点

  学生: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内容模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时尚和状况。艺术手法,秦俑写实,汉俑夸张。

  [陵墓地面雕刻]:

  汉霍去病墓石刻欣赏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马踏匈奴》的艺术特点。

  南朝陵墓雕刻欣赏 结合旅游经历谈谈石兽雕刻的艺术特点。

  (三)课堂小结:

  请c同学提问。

  教师最后小结。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7-30

(精选)设计方案12-04

【经典】设计方案01-04

设计方案(经典)11-25

[经典]设计方案11-22

设计方案(精选)12-26

【精选】设计方案12-19

设计方案[精选]12-20

活动设计方案01-05

设计方案【优秀】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