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一体化动态设置机制研究论文
更新时间:2022-05-20 08:27:19 教育动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现代职业教育一体化动态设置机制研究论文
一、引言
现代职业教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大力进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将产业转型升级、岗位群技能作为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的主要依据,将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转向吻合产业发展和岗位技能为导向[1],进行专业方向调整和新专业设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将“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布局”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首要工作,提出“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战略部署,按照现代产业生产方式和产业技术进步要求,合理设置和布局专业、专业群”。因此,进行专业方向调整和新专业设置,必须吻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和岗位群对技能的新要求,分析产业发展的规律,动态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人才规格发展思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吻合产业发展的专业动态设置机制[2],探索专业科学发展和精准人才培养定位的措施路径,根据岗位层次,科学、动态地设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各个专业。
二、把握区域产业发展规律和方向,建立产业人才能力发展数据库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人才成为支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促进了各行各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最受行业企业欢迎的现代职业人才队伍。要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满足产业转型升级、技术飞速发展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在专业设置或调整前,把握产业发展对人才要求这一关键环节,必须与政府、行业协会、学会、企业等深度合作,剖析产业发展对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新知识的要求[3],建立产业人才能力发展数据库,根据数据库中人才类别、岗位设置、技能要求等数据,构建跟踪产业发展的人才岗位数据库,并详细记载对职业人才在技术、方法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定期对数据库信息进行更新,确保数据库内产业数据的实时性,以便作为剖析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
三、立足产业人才能力发展数据库,明晰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
校企合作、专家领衔,对建立的产业人才能力发展数据库进行分析,找出产业发展的规律,重点梳理该产业的岗位设置以及岗位能力要求,瞄准重点岗位,剖析并汇总岗位技能指标及要求,以此为基础,确定专业人才的核心岗位和技能目标,借助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定位职业素质指标[4],从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在能力、素质方面的规格,对非重点岗位的技术能力数据做补充性设置,保证人才培养的完整性,从而得出吻合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依据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专业人才在技能培养、素质养成方面的整体目标要求,再通过合作企业走访、毕业生调查、行业协会专家咨询等途径,对确定的技能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进一步优化,最终得出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指导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
四、对接产业行业岗位群技能,动态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面向移动互联软件产业,该产业包括了众多岗位,由移动软件开发、WEB应用开发、大数据分析与运维、商务平台设计与编码、软件技术服务等多个岗位组成,这些岗位是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设定的依据,要分类进行岗位能力分析,构建岗位能力模块群,依据岗位能力进行课程设置,构建课程体系。例如:移动软件开发岗位主要具备UI设计能力、APP编码能力、移动服务设计与开发能力等;WEB应用开发岗位主要是基于WEB服务器+浏览器模式,培养学生UI界面设计能力、后台数据库管理能力、JSP/PHP编码能力、数据高级编程能力等;大数据分析与运维岗位主要培养海量数据存取能力、数据分析统计能力、数据安全管理能力等;商务平台设计与编码岗位主要培养现代在线购物商务平台的架构能力、平台设计能力、UI设计能力、编码能力等;软件技术服务岗位主要培养各类平台维护运营能力、技术支持能力和升级服务能力等。围绕这些能力要求,校企共同探讨对应课程内容,根据岗位能力进行课程定位,设置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按照岗位方向设置课程模块,按照岗位技能层次关系、工作流程先后顺序进行课序设置,从而实现课程顺序上的连贯性、技能上的递进性和内容上的科学性,围绕人才规格能力目标,构建科学、实用、超前的专业课程体系,每学年对课程体系动态更新,保持课程设置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五、嵌入行业标准、岗位规范,设定专业人才考证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以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的是一线技术能手、熟手和能工巧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职业人的素养、技术员工的素质和技术能手的能力[5],而原来的考试、上机、实验等考核方法,不能完全精准地反应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必须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国际职业教育机构、行业企业认证机构,采用第三方的行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考核认证方式,才能体现培养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现代职业人才。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将德国AHK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考取AHK职业资格是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实现毕业证和技能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考评。考证可以按照专业方向进行设定,形成考证体系,满足不同技术领域的考证需求,实现多元化的评价机制[6]。如软件技术专业根据课程模块方向,可以分成软件编码方向、软件测试方向、数据库运维方向等,在进行考证体系设定时,应根据不同方向的技能要求来设定,形成科学、全面的职业技能考评体系(见表1)。设置科学的专业人才职业化、行业化、技能型考证体系,可以有效提高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和行业化水平,彰显专业人才培养层次,保障教学和学习效果,有力地拓展专业知识,实现标准化能力鉴定,推进专业考证体系改革。
六、建设区域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推进一体化专业设置保障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单是某个职业院校的事,更是整个职业教育事业、所有职业院校的事情,因此,应该吻合产业链、产业群,多校联盟、校企融合,实现政府支持引导,校企行三方共建、共赢,组建基于区域的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共建区域产业人才能力发展大数据库,全面积淀各行各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7],同时明晰人才培养规格,形成区域化人才培养规格的电子数据,支撑区域内学校瞄准产业发展、统一人才规格,校企行融合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区域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必须有专门的建制,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编制,将集团运作常态化[8];制定一系列章程、制度,创新集团工作方式和路径,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专业一体化动态设置机制的有效运行,从而保障其长效发展。
七、结论
现代职业教育专业一体化动态设置机制,是保障专业设置合理性、专业定位准确性的一项新机制,它可以前瞻性的定位人才培养规格,解决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深度开展“岗学交替、企校双制”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翠苗.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动态设置机制研究[J].软件工程师,2014(12):19-20.
[2]朱翠苗.基于ITSS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产学并行”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软件,2013(6):134-137.
[3]郑广成.基于ITSS的高职软件服务外包实训体系优化的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2-14.
[4]唐林伟.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样态与超越[J].2017(2):61-66.
[5]付达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理论与实践[J].2017(01):10-14.
[6]聂静怡.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基于教育理性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5(12):35-37.
[7]朱翠苗.“岗学交替、轮转互动”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探索[J].软件,2016(8):70-73.
[8]付达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理论与实践[J].2017(1):10-14.
【现代职业教育一体化动态设置机制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论文研究方法都有什么04-01
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01-25
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区别04-01
市场机制中的三大机制06-29
动态心电图英文04-03
QQ动态说说10-18
空间动态说说02-25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研究对象是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