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春节习俗,香港春节过年习俗总结大全

更新时间:2022-05-06 17:27:12 节日习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香港春节习俗,香港春节过年习俗总结大全

香港春节习俗,香港春节过年习俗总结大全

香港春节习俗,香港春节过年习俗总结大全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個中國人不识。然而,在香港過农历年,在習俗上和气氛上卻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時按傳統在家里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会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会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間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設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間,港九多处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過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過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時,到處可以听到“討”利是的欢笑聲。“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時也成为了春节時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布置好家居,便要张罗吃的,客人到家里来拜年,主人家沏出香茶后,会端上外表精致、内容丰富的“全盒”。所谓“全盒”,是新年时用来盛贺年小吃的盒子,一般是圆形的,寓意一团和气。
全盒里分成多个格子,人们通常把瓜子放在中间一格,其他格子则随意放些零食。按照香港人的习惯,会邀请客人先尝瓜子,他们形容抓瓜子的动作为“抓银子”,寓意新的一年里增财添富。
恭喜发财!利是(红包)拿来!是新春期间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新的一年,什么都要新的,红包里的钱币也不例外,所以每年春节前各家银行都挤满了换新纸币的人。由于经济欣欣向荣,不少香港人都表示在封红包时会比去年阔绰。
香港人很重视年夜饭,并称其为“团年”。每逢春节临近,港岛区以售卖参茸海味闻名的上环必定人头攒动,挤满了为年夜饭作准备的市民,辛苦了一年,大家都愿意多花点钱,买点海参、干贝等,趁着除夕夜亲自做点好吃的和家人分享。当然,现在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却喜欢在外面的饭店去吃团年饭,主要是图个省事、方便。

年夜饭前后数以千计善男信女在黄大仙庙争相上“头炷香”,祈求来年顺境。世界和平、不要再发生天灾、经济继续兴旺、人人有工做、身体健康等,都是大部分市民的祝愿。

下午5时,已有大批人在黄大仙庙外排队,到晚上9时已挤满了数百名等候上香的善信。庙方则於当晚9时开放供善信入内参拜,一起祝愿本港鸡年百业兴旺。管理黄大仙庙的啬色园发言人表示,“头炷香”其实是指每个人在新一年第一次供奉的香,不一定要凌晨零时插香的,任何时候也是好时辰,最重要是心意。经济持续向好,市民心情愉快。
从除夕之夜到初一凌晨,全港最大的维多利亚公园年宵市场挤满了游人。直到凌晨2点多,进场人次依然络绎不绝。最高峰时段有超过5万多人一同在维园逛花市。

经过年宵市场内卖花的摊档,不少人手捧著贺年盆栽,高举著鲜花。环顾四周,发现被各色各样的花围绕著,加上来自四方八面的花香,仿佛走进花海。“多谢!多谢!新年快乐!”卖花者做成生意,笑逐颜开。

香港花车巡游。(图片来自网络)

年廿八要大扫除和“洗白白”(洗澡),香港称作“洗邋遢”。把之前一年不好的东西洗去,以焕然一新姿态迎接新一年。传说春节前洗澡理发,有消灾去病之效,因此各家各户认真地清扫,做到窗明几净,不见灰尘。

大年夜的前夕,是一年最繁忙的一天,为除夕做准备。中国人一向把红包视为吉祥的象征,所以爱用红色制成各种点缀品,像联、画、灯、彩花等等,几乎朱红一色。

大年三十晚是重头戏,中国人会全家团圆一起吃年夜饭,又称围炉,起源于古人皆围着炉子吃饭。在香港过年,团圆饭既能品尝代表香港地道年味的盆菜、年糕,也能选择中西混搭的创意美馔。“盆菜”是地道华南料理,最上层通常置放如鲍鱼、大虾、牡蛎、蚝豉等高档食材,接着放入冬菇、发菜等,中层放“炆猪肉”,最底层则是鱿鱼、枝竹等容易吸收汤汁的食材。

正月初一是鸡日,(“鸡”谐音“吉”),俗称“过年”,守岁的人盼望子时(十二点)来临,宣布新一年的开始。这时候鞭炮齐鸣,非常热闹。全家都会早起,一家大小穿上新衣到亲友家中拜年。主人会端出各种甜食招待宾客,客人也要即兴说些吉祥话,如“吃甜甜,大赚钱”等。大年初一,香港民众会扶老携幼“抢头香”,举家前往参拜香港著名庙宇——黄大仙祠,甚至有不少香港人在除夕午夜前,就已前来争相排队抢“头炷香”,以求来年平安如意。

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夫婿也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已成为中国人过年的习俗。传说如果大年初一回娘家,会使娘家变穷,所以大家都在初二回娘家。而回娘家也不能空手,必须要准备一些礼物,称为“带手”或“伴手”。

年初三又称“赤口”,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习俗上今天不拜年,因为听说这天容易跟人吵架。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则有凶事,所以香港老一辈的居民,在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凶煞。

年初四是“接神”日,家中的神灵,自腊月二十四日上天述职,到年初四便返回各家各户。

年初五要开祭财神,元旦的热闹气氛到此为止,俗称“初五隔开”。神前所有贡品可以移开,但柑桔塔,要等到元宵佳节才拆下。屋内积存垃圾,今天可以清除。这样,原来生活步伐回复过来。

踏入大年初六,一切回复正常,店铺开业,照常工作。

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大陆民间大同小异,但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日这天,台湾同胞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猪、羊、鸡、鸭、鱼之类禽畜海鲜,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烧香放鞭炮,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而从这天起,“过年”也就开始了。

除夕之前,台湾同胞也都要进行全面大扫除和整理庭院居室,纷纷备办年货,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除夕这天每家每户往往先将象征新春祥瑞、万事如意、招财进宝等内容的春联,贴在自家的门窗处,尔后在堂屋供桌上摆设供品、香烛,以祭拜祖先并迎接他们“回家过年”。从这时开始,燃放烟花、爆竹之声此伏彼起,热闹非凡,而且一直延续到大年初一的早晨。

除夕之夜,岛内全家人都要欢聚在一起“围炉”,即一家男女老少团团围坐在火炉或火锅旁吃年夜饭。这一餐当然要格外丰盛,除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肉丸和寓有“食鸡起家”之意的鸡肉,以及表示“年寿长久”的韭菜,还有各种极富地方风味的油炸食品、汤圆、年糕,特别是吃“乌龟豆沙年糕”(一种用刻有乌龟形状的木模压制而成、内包豆沙馅子的年糕),则有益寿延年之意。

年夜饭吃过之后,便是长辈们给子孙赠送“压岁钱”的给法也颇具特色:年龄大的孩子,其“压岁钱”是用红纸预先包好递到他们手里的;而年幼孩子的“压岁钱”,则是大人们事先用红线绳缠好并系成一个小套环,套在他们颈项上的。正月初一这天,人们都会早早起床,梳妆打扮和洗漱停当之后,便开始了极富人情味的互相拜年、请安、祝福,以及走亲访友或游览公园等等,迎来送往,热闹而惬意。

大年初二,是新女婿带着妻子去丈人家拜日子。女婿登门,女儿回到娘家,自然更有一番情趣。

初三这天,被台湾同胞视为不吉利之日。人们多不出门,晚上也早吃早睡,这也是闹中取静的休息良机。

初四,是迎接“灶神”下凡的日子,自然又得热闹一场。

从大年初五日开始,许多人便开业的开业,上班的上班了。

【香港春节习俗,香港春节过年习俗总结大全】相关文章:

春节手抄报内容2018,香港春节习俗06-16

春节的习俗大全,春节的习俗有哪些06-16

春节习俗大全,春节习俗有哪些06-16

春节习俗有哪些,中国各地春节习俗大全06-16

广东春节习俗大全,2018年猴年广东春节习俗06-16

贵港市过年春节习俗大全02-11

老北京春节习俗,2018年猴年北京春节习俗大全06-16

春节的习俗06-12

春节习俗07-25

春节习俗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