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正式实施 史上最严措施出台

更新时间:2022-05-19 05:17:11 热点时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垃圾分类正式实施 史上最严措施出台

作为垃圾分类先行者的上海,在7月1日正式迎来了“强制时代”,上海全市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分类将依规开启法治“长跑”。新规源于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垃圾分类正式实施 史上最严措施出台

同时,按照住建部的要求,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都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也就是说,你的城市正在上线的路上。

“史上最严”分类新规落地

《条例》不仅涉及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处置全流程,还首次明确对生活垃圾全流程进行分类,确立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和相应法律责任等。

具体来看,旅店、餐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

不仅是管理对象全覆盖,在区域管理范围内上海也实现了无缝衔接。也就是说今后不止是上海市民每天都要面临“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在上海的游客、外国人扔错垃圾一样会被罚。

目前上海全市已完成超过1.25万个分类投放点改造,完成率达到72%以上。在进行垃圾分类处理之后,上海市内产生的生活垃圾含水率可从58.34%降至13.89%。而在这之前,如果不对垃圾进行压缩粉碎处理,12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能堆满一座东方明珠,15天就能堆出一栋421米高的金茂大厦。

垃圾不分类 城市两行泪

不仅在上海,在20多年倡导工作后,全国多地也将陆续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根据权威部门的调查结果,当前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仍不足40%。其实,超大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历程,可追溯到2000年。彼时,北上广深就被列为首批国家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但各种垃圾却依然“难分难解”。

与之相对应的是,则是愈发严峻的城镇垃圾处置能力。根据测算,国人平均每天产生垃圾约1.2公斤,且垃圾总量每年持续增长。目前,国内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主要是卫生填埋和焚烧,而这两个手段的处理能力都在接近饱和。

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大中城市,三分之二城市都已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四分之一城市已没有堆放垃圾的合适场所。北、上、广等大城市则全面超出负荷。

拒绝垃圾“围城”,需要更多踏实落地的行动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6个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规章,26个城市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立法计划。从各地积极推进的节奏看,这次垃圾分类是“动真格”的。

垃圾分类 催生新兴产业

按照现有规定,扔垃圾需要定时定点,上班族们往往下班后已经错过了时间,垃圾还要留到第二天。夏天闷热潮湿,干垃圾还好,很多湿垃圾根本没法放很久。甚至有些人宁愿付费来让别人提供垃圾分类或代丢垃圾服务。

一些网友顶着被垃圾分类弄崩溃的神经,脑洞大开,打算开始围绕垃圾分类创业,比如智能楼道系统入户,刷脸就能扔垃圾;拍照识别,智能垃圾分类APP;也早有平台开始出台相应的垃圾分类游戏或者小程序,提升垃圾分类的准确性。

最新的创业消息:网约代收垃圾APP已经火了!

网约代收垃圾用户平均七天下一单。关于新兴职业网约代收垃圾,回收中转站的负责人称,他们现在线上的回收业务虽然发展较快,但是目前还未盈利,以废纸箱为例,一吨废纸箱的市场价格在1000元左右,回收和分拣的综合成本超过800元,但随着规模的扩大,这种情况有望好转。在一些网上服务平台,类似上门回收的App应用,入驻数量增长较快。而用户的反复下单率很高,平均七天下一次单。

“眼前的湿不是湿,你说的干是什么干。”自从上海开始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后,在上海生活工作的人么每天都要对自己进行灵魂拷问,这到底是什么垃圾?类似的疑问很快会出现在你的身上了!快学习起来!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垃圾分类正式实施 史上最严措施出台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图片源于网络,本文由爱扬教育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