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创始人

回答
爱扬教育

2022-08-13

1911年4月9日,清政府批准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并订立章程。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华大学创始人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清华大学的创立背景:  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史称“庚子赔款”。1904年美国表示所得赔款“原属过多”,可用于“退款办学”。经中美双方多次商谈,于1908年确定退款办学相关事宜。

扩展资料

  1911年4月9日,清政府批准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并订立章程。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华大学创始人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清华大学的创立背景:

  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史称“庚子赔款”。1904年美国表示所得赔款“原属过多”,可用于“退款办学”。经中美双方多次商谈,于1908年确定退款办学相关事宜。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1906年给美国总统《备忘录》中的一段话反映了美国退款办学的真实目的:“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可靠。”

  清华大学创始人

  他是“百年清华”的奠基者。他一生没有子嗣,生前留下遗言:不留私产,全部财产待夫人过世后捐给慈善事业。他就是清华大学的创始人、第一任校长——唐国安。

  1873年14岁的唐国安离开祖国,作为第二批公派留美幼童生,远赴美国求学。六年后,他考取了耶鲁大学法学系。1881年,还在耶鲁学习的唐国安因清庭之命,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国。

  唐国安回国后,看到国家的贫弱,内心一直在思考国家的出路。他在《劝告中国留学生》一文中写到:恃强凌弱是人类天性,中国的积贫积弱正是被人欺凌的原因。他把救亡图存的希望寄托在留学生身上:要拯救中国,就要对本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进行整治,这项工作必须主要依靠在国外受过先进教育的学子去做,因为他们具有实用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开阔的视野,更能把握形势,施行救治,远胜于他们那古老学堂的兄弟。

  1907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打算将部分庚子赔款退还给中国,用于派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唐国安参与了此事的筹划,并担负起了游美学务处的日常主要工作。1909年9月,唐国安亲自护送47名第一批留学生赴美。

  为了做好留学生赴美学习前的准备,游美学务处在北京西北郊的王府旧园——清华园原址上改建了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取名“清华学堂”。因清华学堂是用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建成的,所以清华又有“国耻学校”之称。当年在此学习的学生立志要发奋图强、一雪国耻。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廷把办学经费拿去发军饷,学堂于当年11学停办。唐国安也付海牙参加万国禁烟会议。1912年,唐国安从海牙回到清华时,学堂里只剩下他一人。此时的内阁总理唐绍仪是唐国安的同乡、同学,还是同宗同辈的叔伯兄弟。按这层关系,唐国安想在政府担任个一官半职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唐国安无心政治,一心办学。面对清华此时的情况,他没有转身离去,而是留下来,多方奔走,积极筹备复校。在他的努力下,清华学堂5月1日正式复学,唐国安被任命为清华学堂监督。

  唐国安在清华任上将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他出任第一任校长。做校长期间,他整合各部门权利,解决了上司过度干预学校管理的问题。他领导、参与制定了《清华学校近章》,确定了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清华学堂章程,对清华以后的办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想尽办法让庚子赔款专款专用,专门用来办学,不被政府挪作他用。唐国安抓住时机,扩大校园面积。他所做的种种措施,为清华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913年8月22日,唐国安因心脏病发去世,他是清华第一位死于任上的校长。他的遗体安葬在校园内,今已不可寻。《清华年刊》称颂他“坦诚、忠实、正义、富自我牺牲精神,是为国谋最大福祉的真正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