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3-10-25 16:40:57 活动方案 我要投稿

实施方案8篇(通用)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施方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施方案8篇(通用)

实施方案 篇1

  一、课题来源及价值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以国学为核心的学术探讨、知识普及、文化建设、教育推广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这场“国学热”正浸染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其精神影响力也愈加广泛。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也越来越多得到人们的重视、倡导和极力推动。但是随着对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入理解,我们发现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建设正面临越来越多新挑战。

  第一,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内容有待重组和整合,尤其是年级的梯度和要求有待重新定位;

  第二,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实施策略有待丰富和拓展;

  第三,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在深入推进的同时,应该更有创意,更富有个性,真正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的课题。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

  国学: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本课程: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本课题中的校本课程指前者。

  三、主要观点及创新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之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和诵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

  3、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5、我们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四、课题目标、内容及重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

  2、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摸索和总结出一套较为可行的国学经典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撰写出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以及阶段性实验报告,编写一套以中华国学经典为核心的校本教材。

  3、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从被动的课程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课程决策者和实施者,提升教师的课程创造意识及能力,丰富教师的角色内涵,达成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现代中小生对国学知识了解的现状调查。

  2、国学内容及序列,即课程内容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3、我们怎样实施,即课程方法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三)研究重点: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课程设计及实施的策略。

  五、研究思路、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在国学内容的选择上,做到“精选篇目,分类递进”;

  2、在国学教学实施上采用“分年级推进、分层进行、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3、开发校本课程,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4、建设文化校园,让师生成为幸福的成功者。

  (二)实验对象:本校1-6年级学生。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实践对相关理论进行反思、验证,继而总结出更有效的成果并加以推广。在实验中还要用到的辅助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文献法等。

  六、研究过程及步骤

  本实验计划用两年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7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

  1、确定课题,拟定研究方案。

  2、课题申报立项。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4、明确各成员研究的侧重点、创建网站。

  (二)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月)

  1、“国学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分析,邀请专家指导课题。

  2、精选经典诵读内容,编撰校本教材。

  3、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并不断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4、积累典型案例、研究资料,撰写论文。

  (三)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总结课题实施成果。

  2、课题组成员写结题分报告。

  3、课题组写结题总报告。

  4、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迎接专家验收。

  七、预期研究成果

  (一)阶段成果

  1、课题的实施方案、意见(网站、实验方案、调查报告)。

  2、典型案例(文本、图片、学生成果)。

  3、各项专题研究(论文、课件、经验总结、研究报告、校本教材等)。

  (二)最终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结题报告。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实力雄厚:我校是省实验小学,省教科研先进单位,现已完成省市级乃至国家级课题多项。课题负责人是我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并已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多篇。此外,我校图书资料丰富并可上互联网查询资料,有领先的声像,电脑设备等硬件。

  组织保障:课题组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校长室直接领导,以教科室为基础,将教导处、科研组组织起来,建立相互合作的研究组织,以调动全校教师全员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群体研究的氛围,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与实施。建立与研究工作相配套的工作制度,要求参与研究的老师明确职责,注重实践,积极参与理论学习,并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例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求策略,深化研究。学校教科室全面协调、组织好本课题的研究管理工作,认真制定研究计划方案,督导各分工责任人在规定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任务。

  财力保障:课题组每年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自行筹集一定的经费,包括聘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讲学提供相应设备,会议费用等。我们将严格管理并使用好科研基金,同时,保证学校有关教育设施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

实施方案 篇2

  审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年工作计划安排,对xx单位xx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五大任务:1、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2、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3、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5、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因此,审计要围绕五大任务,安排实施审计,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

  一、审计目标

  通过对某单位20xx年1月至12月财务的审计,摸清该单位收入、支出、结余情况;绩效工资及职工待遇发放情况;设备物资的采购及管理情况;事业收入及服务费收取情况;揭示单位在管理、使用以及制度建设和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二、审计范围、对象

  审计范围:201年1月至201年12月,单位的收入、支出、结余,职工待遇发放,设备物资的采购及管理,事业收入及服务

  费收取等情况。必要时,追溯到以前年度。

  审计对象:某单位及所属单位。必要时,可延伸相关单位和个人。

  三、审计内容、重点及审计应对措施

  (一)审计重点:20xx年某单位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情况;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债权、固定资产、材料等)负债(债务)增减变化和原因及真实性、合规合法性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情况,特别是医院的药品、设备采购、基本建设决策及执行情况;内控制度建设的完整性、合法性、效益性情况;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情况。

  (二)审计内容和方法

  1、财务收支审计

  (1)收入审计。审查各项收入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具体是:

  ①检查审计期各收入项目、收入金额是否真实?有无虚列收入?

  ②收费项目是否经财政、物价部门的审批?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范围?有无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行为?收费票据是否合法?有无使用无效票据(三联单据收费或作废收据)收费? 依据《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xx]73号)。

  ③各种收入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入账?有无坐支行为?有无隐瞒收入,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等问题?

  方法步骤:

  a 检查发票管理情况:是否建立了发票领用、开具、结存制度;废票是否按规定作废;发票的真实性,是否存在漏税行为。

  b提取单位总账、明细账,检查有关会计科目反映的收入数据以及各收入科目的支出(解缴、上交)和结余情况。将业务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对比,对有疑点的收入将提取收入的原始凭证与账上数据核对并取证。如存在问题,进行审计查询。

  c列表清理该单位在审计期的'收入项目、金额;测算各种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比较增幅。

  d检查执收单位和部门的收费许可证及收费情况:检查收费许可证年检情况;将收费许可证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核对。

  e提取票据领购登记薄,检查执收单位和部门的收费票据的领购、保管、使用情况。

  f根据审计信息科和收费组长的检查记录,抽查本部和分部的收费员收费、缴存、监管情况。

  (2)支出审计。主要检查相关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具体是:

  ①单位职工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发放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②支出票据是否合规,有无大量和大额白条或不合规票据入账?

  ③审计期账面实际支出项目及支出数据是否与决算报表一致,有无虚增支出行为?

  ④有无虚开套取现金私分、送礼、行贿、设立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

  方法步骤:

  a 检查现金日记账,是否逐笔登记,日清月结,摘要是否准确,对重要性进行评估,检查原始凭证。

  b提取会计账簿有关支出科目反映的数据,编制审计期预算内外支出总表,摸清单位支出规模并与报表数核对。将结果与年末决算报表比对。

  c查阅单位审计期内原始凭证,审查工资、奖金及津贴或实物发放情况。对支出金额较大(特别是超过重要性水平额度的)支出票据,重点检查:一是报账要件齐备情况(是否注明用途,有无经办人、报销人、审批人签字等)。二是证明经济事项的附件齐全情况(有无付款合同、有无验收报告、有无会议记录或其他有效附件)。三是经济交易事项、票据获取合法合规的情况。四是会计科目处理正确情况。

  d结合查阅单位原始凭证,审查单位有关费用包括汽车费用、会议费、招待费的支出规模。(必要时列表统计或取证)。

  e检查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情况:一是专款专用的情况(有无截留、挪用、挤占行为)。二是专项资金支出项目的决策、报批、实施、验收、结算、付款等各个程序的手续完备、资料齐全、程序合法的情况。三是建立专账的情况。四是有关档案资料的建立和保管情况。

  2、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材料等)审计

  审查资产的真实性、安全性、完整性。检查有无贪污挪用公款、设立小金库行为?有无违规侵占国家财产的行为?有无违规购置固定资产的行为?

  (1)货币资金审计

  检查资金的安全性。重点检查:一是该单位是否按照资金的管理形式、资金性质以及拨款方式进行核算与管理;有无出租、出借或转让银行账户等违规问题;票据管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二是现金的管理、使用是否遵守《现金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现金收入、支出、结余是否真实、正确?

  方法步骤:

  ① 结合现金日记账,突击盘点库存现金。检查是否用“白条抵库”和“借条抵库”现象;有则应登记“白条抵库”和“借条抵库”的经

实施方案 篇3

  学校根据工作计划,结合学校体育工作的特点,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努力使学校体育在已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我校在场地小,学生多,器材少的现状下,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目的.,全校教师共同配合与合作,确保全面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保证人人有体育锻炼的机会与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快乐,在活动中丰富课余生活。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活动理念:让学生人人参与活动、让学生人人拥有健康、让学生人人拥有快乐的一天。

  一、活动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将体育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才华、技艺的机会,培养发展学生个性,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全校师生体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健康水平,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生活情操。

  二、活动时间的安排:

  1、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必须安排一次体育课外活动。

  2、活动时间:

  (1)星期一、二、四、五下午16:15—17:00

  (2)星期三下午3:25—4:05

  三、活动内容地点安排:

  1、小皮球和游戏在教学楼正前面。

  2、打沙包在四排球场。

  3、跳绳在艺术墙前边。

  4、乒乓球在乒乓球场。

  5、排球在二、三排球场。

  6、篮球在篮球场。

  四、1、体育课外活动器材收发负责人:陈兴林

  2、体育课外活动指挥协调:谢春阳、陈兴林、

  刘丞、江询

  五、体育课外活动安排表:

实施方案 篇4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教育教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一线教师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教研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研活动。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成长、提高的学习型组织。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根据应城市关于大力推进校本教研的意见,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校本教研实施的新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工作目标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推进新课程实验。

  三、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以教师或学生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学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学校“优势专家群体”。

  四、工作任务

  1、以课例为载体,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创新研究。要求每学期各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2次,研究1节代表学校最高水平的优质课。

  2、以校本课题实验为重点,积极开展校本研究,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各教研组每年度有1个以上的研究课题,并有研究的可行性报告,年度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每学期有2次课题实验研究活动,60%的教师能参与课题实验研究。

  3、以课改问题为中心,积极开展校本论坛和教学反思活动。每学期每个教师有20篇教学札记或教学反思,参加1次校本论坛或经验交流活动。

  4、以骨干教师为龙头,根据学科特点积极开展特色教研活动。每年度各教研组必开展一次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特色活动。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责任感

  校本教研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研究为主体,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这是提高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水平和能力的有效形式,是促进学校发展、转变教研职能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校本教研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2、积极行动,建设互动的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要阵地,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校长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创设教师之间相互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切磋和交流的学校文化氛围,使学校不公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的平台。

  教师是校本教研工作的.主体。每位教师要勤于学习教育理论,关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促进自身发展。

  学校要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要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和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促进教师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活动。

  3、强化措施,促进校本教研健康持续发展

  第一、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从重制度建设转向重文化构建;从重学生的发展转向重师生的共同成长;从教师重新的课改理念转向为教育教学行为;从单一的重视结果转向过程和结果并重。

  第二、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制度。制度建设要有利于教师重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权,有得于调动教师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有得于开展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第三、确保经费投入。学校要对校本教研中必需的教师印刷、器材添置等方面给予经费的倾斜,通过必要的经费投入,确保校本教研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四、制定教师参与校教研活动的年度考核细则,并组织2次以上的校本教研活动过程的督导检查,并通报检查情况,形成领导带头,抓实过程的良好局面。

  第五、认真总结经验和作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做到教师有反思材料,教研组有阶段小结,学校有经验总结。

  第六、建立校本教研档案。学习的文献、论文、教案、实验记录、阶段小结等原始材料及时归档整理,资料积累做到“全、细、勤”。

实施方案 篇5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1、研究的背景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3)研究制定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校深入推进教改、促进内涵发展的要求。我国很多教育发达的地区和优质名校,都有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把推动课堂改革作为"教育系统一号工程",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形成"自主互助学习型" 课堂教学模式。江苏省杨思中学历经多年的实验研究,形成了"先教后学,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成为全国名校;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用了8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条既能保持升学率,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全国名校。反观我省我地区几乎还没有推出符合本土特点、旗帜鲜明、效果明显的有效教学模式。在一浪接一浪的学习大潮中,也少有学校能将"他人之长"成功移植,更毋庸说"青出于蓝"了。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特点,严格说任何一种模式都不太可能"现学现卖",有的也甚至很难"活学活用"。

  我校应该立足校本、立足教师资源特色、立足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理念,处变不惊。先发现、分析现状和问题,鼓励各学科中理念科学、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认真>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亮点和风格,后集全校及至借专家之力全力提升、打造"成功模式",有序地推广。

  2、目的、意义

  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还能有效地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领域相互衔接,有助于丰富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使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与课堂教学的评价相统一。

  最为重要的是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将带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有效校本教研,反思日常教学,避免教学的随意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教育心理学理论。

  3、课程标准。

  三、研究内容

  1、文科与理科有效课堂教学流程研究

  2、不同学科新授课与复习课、试卷讲评模式研究。

  3、各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和需要增加不同课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如,语文可分:文学作品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言文教学、写作指导、写作评改、选修单元教学模式等)

  四、研究目标:(预期目标)

  1、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教师运用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成效目标:规范各科新授课、试卷讲评课与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流程。推广文、理科各一种可学习借鉴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教师目标: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改进、创新课堂,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改变教师低效、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学生目标: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5、课程目标:探索、改进、改造学习方式,适应新时代和新课改的需要。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运用、>计划、行为、观察、反思四个基本环节,建构适合新课程标准和"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有效课堂"要求的适应我校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并不断修正与完善。

  2、调查法

  主要采用问卷、访谈、测验等多种形式。通过在不同阶段对师生进行问卷、座谈等,对比研究成效,及时了解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3、实验法

  根据我校课堂教学现状,设立实验班,让研究能力相对较强的语、数、英等学科先行一步,并在其他学科中相继跟进,在实践中形成切实可行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利于大面积的推广与运用。

  4、文献法

  在研究过程中,借用文献检索、收集、鉴别以及文献的研究与运用,积极吸收他人成果,及时了解当前其他地区对课堂模式研究进展状况,从而保证我们的研究,始终走在理论与研究的前沿。

  六、研究进度和时间安排

  本研究自20xx年11月—20xx年10月,历时一年时间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各教研组长拿出本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具体方案及分工明细。

  3、动员相关主要负责人,并制定奖励考核办法。

  4、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国内外著名的教学模式(流派),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国内各地区、学校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范例);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为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1、研究制定各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包括理论依据,操作流程和具体办法。

  2、应用行动研究法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利用"一课多轮课例研究"方法,不断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模式。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直到形成一种比较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应用评价标准评价的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的评价标准的形成、研究过程。

  3、各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交流、评议。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阶段性总结交流,写好研究论文,案例分析,>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进行评价反思,开展讨论与总结。

实施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青大附中体育节以“人人参加阳光体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通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广大学生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二、体育节主题

  健康、文明、育人、向上。

  三、体育节时间: 20xx年3月—6月

  四、体育节地点:青大附中田径场

  五、体育节形式及内容

  青大附中本次体育节要根据学校的实际,认真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青岛市颁布的增强青少年体质22条、“1+X”体育特色工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不断丰富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大力推动学校快乐体育园地的建设,促进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落实。具体内容包括:

  1.进行青大附中“1+X”体育特色工程启动仪式。确立学校体育的特色项目,同时使阳光体育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开花结果.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确定为篮球运动,篮球只是我校学生运动的一个载体,不仅仅指打篮球,而是利用篮球这一体育器材,进行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因为篮球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2. 青大附中“1+X”体育特色工程中的“ X”,我校确立了,排球、田径、乒乓球、帆船、体育游戏等,主要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学生的身体条件和生理特点来设立这些运动项目,最终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举办青大附中第六届体育节即青大附中春季运动会。展现青大附中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精神面貌.同时增设教职员工比赛项目,让阳光运动在教职员工中展开,作为学生的表率,同时关注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

  4.阳光体育阶段性评比即课间操日常评比比赛。

  5.充分利用好体质检测仪器,对学生进行体质检测,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达到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6.以班级为单位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双休日,举办帆船知识专题报告,为青岛市打造帆船之都作出应有的贡献.

  7.进行体育选修课的普及,学校本学期开设篮球、排球、乒乓球、帆船选修课堂.

  8.举行初三体育模拟测试,展现阳光体育的另一面,完善青岛市增强学生体质的22条的精神要求。

  六、体育节活动组织机构

  组长: 王国利

  副组长:石敬祖宋毓瑾赵桂华 周茂杰 王珏 曲正岩

  组员: 苏盟 郭全义 张圣波 潘建荣 丁宁以及各班班主任

  七、体育节有关要求

  1.明确意义,加强领导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身心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学校举办体育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且对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素养,扩大知识面,培养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因此,学校领导充分认识举办体育节的意义,要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这项活动的领导和指导。要求我们体育组大胆创新,搞出特色,保证本届体育节活动的质量和顺利实施。

  2.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要认真做好各方面的组织发动工作,通过各种宣传,使各个年级各个班级的师生了解活动的目的、意义、时间、内容和要求,积极踊跃地参加到各项体育活动中来,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陶冶身心”。要研究设计制定切实可行、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活动方案,也可邀请学生家长、新闻媒体和共建单位以及社会名人参加或参与组织联谊活动,给体育节增光添彩。

  3.精心组织各项活动

  体育组要在全面抓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好体育节期间的各项活动。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因人而宜,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各项活动搞得既隆重热烈,又扎实有效,为广大师生所喜闻乐见。在各项活动中要注意把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艺术2+1项目” 实验和体育集体竞技项目活动的开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重视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不发生伤害事故。

  4.以体育节为载体,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办好体育节,有利于振奋学生精神,增强师生凝聚力,优化学生成长环境,形成优良的校风。体育组在精心组织体育节的各项活动时,要注意发掘活动的德育功能,把丰富多彩的体育节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八、体育节总结与表彰

  根据各班的比赛成绩和各个体育项目的比赛结果,进行表彰班级和个人.设立体育节精神文明班级,体育节各单项比赛前六名,团体前六名.

  体育节结束后,体育组要做好工作总结和相关材料汇总工作.

实施方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根据《濮阳市第四中学精细化管理方案》结合三年级学生特点,通过精细化管理,在全年级掀起抓精细化管理,抓工作管理的热潮,经过此活动使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为毕业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管理目标:

  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使每个教师,每个学生都成为管理的实施者,达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目的,从而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

  三、操作细则:

  (一)教师管理:

  1、思想端正。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遵守社会公德。

  (2)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及决议。

  2、为人师表。

  (1)衣着整洁,举止端庄,举止文明,礼貌待人,不准在校园公共场所吸烟、讲教育教学禁忌语,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按时上、下课(含早读、中午第五节),不随意停课、缺课和调课,不拖堂,不允许出现不备课、不批改作业、坐着上课现象,不得接打手机。

  3、廉洁从教。

  (1)不向家长索取或变相索取钱物,不准收受家长财物、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或其它商品。

  2)不利用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和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3)不准开展任何形式的有偿家教等营利性活动。

  4、敬业爱岗。

  (1)工作尽职尽责,原则上服从学校的分工与安排,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可以采用合理的方式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

  (2)在各自己职责范围内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在校内遇到学生违纪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危险现象须主动及时加以制止。

  (3)协助学校、班主任及其他科任老师处理意外突发事件。

  (4)按要求执行备课、作业批改、试卷批改分析等常规教学管理要求,

  (5)、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半天以内向级组长请假,并报知教学处。1至3天需报主管教学副校长批准。

  (6)、教师外出听课、培训需妥善处理好教学工作,特别紧急的外出课和自习由教务处处理。

  四、学生管理方面:

  (一)纪律方面:

  成立年级学生分会,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周一总结并

  发流动红旗:

  (1)仪表:整洁、大方,男生一律小平头,女生齐耳短发,不得染发、佩戴首饰。周一至周五一律穿校服。

  (2)自习纪律:按规定时间进班,不得迟到、早退。中午、晚上的课前自习学生会每天进行检查,对说话、走动、交头接耳的学生,扣除本班量化管理积分,并及时反馈给班主任。

  卫生:及时打扫,不留卫生死角,并派出卫生保洁员全天保洁。

  课间操:集合要做到快、静、齐、,跑步时不得随便下队,不得在队列里说话,嘻嘻、口号要正齐、响亮。

  (二、)德育方面:

  (1)晨起自省、宣誓明志:学生早起对自己说;努力吧!新的一天开始啦,不要虚度光阴。

  (2)目标激励法:每天上午、下午对自己的'大目标、座右铭用心默读一遍。

  (3)开展告别“三闲”活动。

  (4)睡前“三省”:一、回顾一天的学习有哪些遗憾。二、回顾一天行为有哪些不妥之处,三、把一天的学习过一下电影。

  (5)每月一封家书,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安全管理方面:

  (1)禁止学生在课间追逐打闹,班主任要深入班级检查。

  (2)教师每节课都要清点人数,发现不到学生,一定要弄清学生去向。情况不明的要及时于家长联系,并向学校汇报。

  (3)班主任要定期检查安全隐患,一旦发现要书面向学校汇报。

  (4)班主任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定期对寝室进行检查,严禁学生带匕首、管制刀具到寝室、班级。

  (四)、考场规则:⑴考生必须于考前10分钟进入考场,按指定位置就坐,并将学生证或胸卡放于课桌左上角。迟到15分钟者,不得进入考场。开考后60分钟内,不论任何理由,一律不准离开考场。

  ⑵学生可携带必需的文具用品入场,其它物品及纸张均不得带入考场。桌子、凳子上只准存放上述允许携带进场的用具和所发的试卷及草稿纸,其它物品一律不准存放。

  ⑶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答卷,不准偷看他人试卷,不准交头接耳,不准夹带、换卷、偷看书籍资料等,不准传递有存储记忆功能的计算器。

  ⑷如试题字迹不清,可举手询问监考人员,但不得要求监考人员解释题意。

  ⑸学生交卷后必须立即离开考场,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谈论。不得翻阅他人试卷,不得带试卷出场。

  ⑹考试时间结束时,全体在场考生一律停止答卷并起立,依次交卷离场。

实施方案 篇8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山西省义务教育水平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xx]8号)及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意见》(晋教基[20xx]34号)要求,受阳泉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局组织专门人员于20xx年11月30日—12月1日,对本市郊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估。期间,评估组听取了该区党政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工作汇报,查阅了教育、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的档案资料,深入郊区的六个乡镇18所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考察,基本掌握了该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情况。现将评估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阳泉市郊区地处太行山中段的娘子关内,面积616.89平方公里,现辖4镇4乡185个行政村,人口22.1万。20xx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14.4亿元,财政总收入1784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 61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16元。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97所,其中小学82所,初级中学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教职工2474人,在校生34493人。

  二、主要成绩

  (一)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该区小学全部实现6周岁入学。6—11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100%,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全区12—15周岁学龄少年入学率达99.7%,初中巩固率99%,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9.4%;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该区承担了山西省教育规划十五课题“学校管理校本化研究”,经过数年的实践,全区中小学基本建立了《学校管理章程》,形成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代会民主管理的机制,促进了依法治教、按章办学,推动了义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大,成效显著。从XX年开始,该区启动了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经过5年的实施,全区共撤并中小学82所。根据该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到20xx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数将调整为48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含1所私立学校、2所厂矿子弟学校),初中9所,小学34所。中小学校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其中小学规模将全部达到在校生200人以上,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规模将达到600人以上。学校布局达到省定要求。

  20xx年,郊区结合布局调整工作,开始了中小学拆火炉工程,准备用三年时间,让全区规划内学校都用上洁净安全的暖气。20xx年,区政府拿出120万元专项配套资金用于拆火炉工程,到年底,首批28所中小学实现了暖气供暖。

  (三)教育经费做到了逐年增长。该区连续多年保持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20xx年,年生均公用经费国拨部分小学达90元以上,初中近160元。转移支付拨付到位,使用合理。经费管理和使用规范,符合省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

  (四)教师和校长队伍素质进一步优化。该区实行了教师培训校本化,建立了校本培训的“四为主”机制,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全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率70.7%;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率57.4%。教师师德状况良好,没有违法犯罪行为。此外该区还出台了教师健康工程,建立了为教师体检制度和教师爱心互助制度,将教师身体素质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系统工程。郊区还开辟了校长论坛等阵地,引导中小学校长不断思考,不断研究,提高了校长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此外郊区还在校长管理机制上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校长竞争上岗制度、长效培训制度和三评一考核制度,使校长队伍的活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五)全面育人工作提升学校品位。20xx年底,郊区出台了《关于实施全面育人工程的意见》,提出了“关注人的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人的终身发展”和“不求人人升学,但愿个个成人”的办学理念,开始实施全面育人工程。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培养学生成“人”作为首要目标,坚持“育德为先,育德、育体、育智、育能并重”的原则,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厚积学校文化底蕴,整合学校、家庭、社区各类教育资源,集聚各方面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xx年9月,郊区又出台《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入推进全面育人工程,引导学校着力在文化内涵上做文章,在道德层面上创特色,在教育质量上创品牌,促进师生人生境界、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六)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大、步子快。20xx年,郊区首批17所学校共投资近500万元建成校园网、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等,率先实现了与市教育城域网的连接,占到了当年全市加入城域网学校的41%。到目前,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共建成计算机教室82个,购置计算机2257台,电脑和液晶投影仪进教室班数达131个,65所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达到全区中小学总数的67%。

  20xx年1月9日,阳泉市郊区教育信息网站正式开通,成为全市第一个教育信息交流与互动的平台,标志着郊区教育信息网络体系初步形成。20xx年底,郊区又将有14所学校正式加盟阳泉教育城域网。

  (七)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该区中小学生道德行为合格率达98%以上,小学和初中阶段毕业率达100%,学校按国家规定开齐开全了课程,并组建了丰富多样的兴趣活动小组,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60%的学生有一定特长。该区的教育质量近年来一直保持在全市领先位置。20xx年高考,该区有9名考生进入全省文理科前20名,8名考生考入清华和北大。20xx年高考,该区共有632人达本科分数线(比去年增加246人),达线人数占阳泉市达线总人数四分之一以上,文、理科达线率分别为42.74%和48.62%,有3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加上对口高考,全区本科达线人数突破800人大关。该区高中阶段就学率达79.85%。该区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并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

  (八)课程改革扎实高效。20xx年3月,郊区被确定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山西省省级实验区,区委、区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区长王湜洲亲自任课改实验领导组组长,并亲自做课改动员报告,区政府每年拿出30万元用于课改实验教师的培训,请了20多名专家,举行了20余场讲座,332人赴省城参加培训,2500人次参加通识培训,教师们牺牲了休息日参加学习,乡村投入了300多万元购置教学设备,该区的宣传机器全部开动,为课改鼓与呼。使课改成为大投入、大参与、大声势、大运动的大工程。

  郊区课程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多次受到国家和省课改专家的肯定和好评,给我市全面开展课改实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0xx-20xx年,全市各县区的1000多人次到郊区学习课改经验。20xx年11月24日,郊区又代表山西省接受了教育部的课改工作评估,评估组专家认为:“郊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课改工作,经费投入力度大,教育装备现代化程度高,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核心,课改工作扎实有效,走在了全国农村的前列”。

  三、存在问题

  郊区在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备和省定标准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配备数量不充足、配备标准不高。二是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合格师资短缺数额较大,加上寄宿制学校的建立,生活教师等学校工作岗位的新增,使教师的缺额越来越大。但由于编制原因,近年来,郊区不能补充新师资,这些都成为制约郊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以上不足和问题,评估组已向郊区进行了反馈,区领导明确表示:今后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在3—5年之内,使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继续加大对区域内教师资源的培养和调配力度,下大力解决教师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中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建议省政府能够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需求,在教师编制等方面对和郊区情况类似的农村县区提供一定的政策倾斜,使上述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四、评估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阳泉市郊区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各项指标基本符合省定标准。为此,评估组建议省教育厅对该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验收。

  

【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实施方案(精选)08-23

实施方案(精选)08-03

实施方案【经典】08-20

实施方案07-31

实施方案(经典)08-19

实施方案[经典]08-27

实施方案(经典)09-28

【精选】实施方案10-19

(精选)实施方案10-13

(经典)实施方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