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机构大整顿 孩子的课后时间到底应该怎么安排?
更新时间:2022-05-06 10:48:52 教育动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校外培训机构大整顿 孩子的课后时间到底应该怎么安排?
近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民办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2019年工作要点》,规定推动各地持续深入开展民办教育规范发展、防范化解风险专项行动,加强对民办学校深化改革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这让人想起了过去一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行业规范行动,今天,让我们聊一聊相关内容。
近年来,对于民办教育、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有一个形容词叫“野蛮生长”。
这是一个贬义词,说明这个行业虽然发展很快、规模很大、势头很猛,但在规范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仍存在问题。
不过,2018年对民办教育而言有些特殊,有关部门监管的利剑频频出鞘,且力度越来越大、覆盖面越来越广,大有让以往那些违法违规乱象无所遁形的感觉。可以说,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关注和监管力度前所未有。
“去年我们调研了全国40.1万校外培训机构,其中23.7万是违规的,目前已经整顿了约20万,第一步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政协教育界别组联会上表示:这场“史上最严”的培训机构“大整顿”的效果是显著的,但这也仅仅是个开始。2019年,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将进入“持久战”、“攻坚战”阶段。
在过去一年的行业规范中,这些教育机构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乱收费、超纲教学等教育乱象能否得到有效制止?新一阶段的规范工作又指向何处?本文将试图就这些问题做些探讨。
注:本文中的民办教育不涉及民办小学、中学和高校。
线下校外培训机构
长久以来,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广告、夸大师资、超纲教学、办学场所混乱等问题饱受社会各界的诟病。
对此,2018年,国务院、教育部等方面通过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和审查,仅相关文件就包括《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等。
其中,提高办学资质、严管教师资质、预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严查公办校老师兼职、确保消防安全、检查课程大纲等规定,成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焦点。
办学门槛提高,如何应对是难题
创办和经营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多地发布的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办学场地方面,多数省份规定办学场所的建筑面积不应少于200平方米,个别省份要求不少于500平方米;师资方面,在民办培训机构任教的专兼职教师,应当具有教师资格或相关专业技能资格,且不得是公办学校在职教师。
为了具备办学资质,不满足条件的中小机构不得不开辟新的出路:一方面,机构之间寻求合作,以“抱团取暖”的方式扩大办学规模;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机构选择向在线教育、素质教育等方向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严格的办学资质审查面前,有各种出路可供民办培训机构选择,但是这些出路在实际执行中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首先,机构之间的合作办学涉及到股权、成本收益等方面的协调和分配,实施难度不容小觑。
其次,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在办学许可证审核期的长短、审核期间能否招生办学等问题上,并没有明确的限定,使得许多具备相应办学条件但尚未获得办学许可证的培训机构不知如何应对。
最后,各地在整顿民办培训机构办学资质上,也存在执法力度不统一的现象。在部分培训机构如芒在背、寻求改革的同时,仍有许多培训机构心怀侥幸心理,打起政策的擦边球。这也削弱了政策执行的效率和公平性。
此外,对于落实教师工资待遇问题的讨论,一些对政策动向较为敏感的校外培训机构已有所察觉:一旦公立学校教师工资待遇变得优渥,加上稳定和社会地位的优势,一些优秀教师可能就会更倾向于在公立学校工作,这将直接影响到培训机构的人才输入。因此,校外培训机构自身团队建设也变得至关重要。
“超纲教学”被禁,素质类教育步入春天?
2018年年初,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强调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即语文、数学、英语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
围绕该则通知展开的培训机构整顿,将矛头指向了当前培训机构在学科辅导上的种种乱象。
长久以来,盛行于中国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那种,以应试为目的、以超纲教超前学为特征、以题海战术为手段、以拔尖培优为噱头的学科教学模式,常令无数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又爱又恨。
然而,违反教育规律的教学终究是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育的效果不能仅以成绩的提升与否来做衡量。
“超纲教学”的确需要整改,但如何界定什么是“超纲教学”?从字面上来看,培训机构教得比学校多、快,就算做“超纲教学”,但目前业界就“超纲”这一概念的界定仍比较模糊,也缺少明确的衡量标准和体系,这无疑将不利于有关部门的执法和培训机构的整改。
为了应对这项整顿,一些以学科辅导为主要业务的大型培训机构也在积极调整旗下的课程产品,主要的调整方向是纵向拓展,将应试转变为对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以学科为依托横向扩展,逐渐转型为学科类素质教育。
以数学为例,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以往的数学辅导往往表现为堆砌大量习题和公式定义,枯燥无味不说,也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数学科目的学习更应关注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应用能力,而数学教学也应强调深入浅出,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将深奥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联系起来。
不过,培训机构的课程产品向学科类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并不容易。
从观念上看,机构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家长和教师观念的改变。只有家长真正重视起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师改变以应试为导向的教学观念,培训机构的教学方式才可能有实质性转变。
从社会需求来看,社会对以培优为主的学科教育的需求并未减弱。小学阶段的课外辅导尚可更注重兴趣,但初高中阶段由于临近中高考,对应试提分的需求可能会只增不减,使学科辅导向学科类素质教育的转型更加难以实现。
除了将课程产品向学科类素质教育转变之外,还有许多教育机构将着眼点放在了丰富课程领域、积极布局全方位的素质教育市场上。
比如在传统的学科辅导之外,增添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开发足球、围棋、机器人等新兴素质类课程。
全国“两会”上,陈宝生强调要保证“素质教育落地”。这样的布局不仅体现在“减负”上,在2018年8月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中,也有“艺术、素质类培训学校可直接申请法人登记”这样的利好规定——在国家的支持下,素质类、艺术类培训机构有望迎来“绿色”通道。
不少业内人士因此直呼:“素质机构的春天来了!”从政策动向来看,素质类教育的确占优,不过宽松的发展环境也会使得这类培训机构遍地开学,令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届时,对于素质类教育培训而言,如何提炼出自身优势,赢得家长信任,就将变得尤其重要。
收费花钱均受限,小型机构难维系?
当前,我国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普遍采取预付款制的收费模式,即先收费再享受教学服务,预付周期不定,通常在3个月以上,有的机构甚至达到一年或两年。
许多培训机构正是通过这种前置收费的方式,手握大量的现金流,以支撑其后续经营。
为了尽可能多地扩大营收,不少机构将心思放在了花式营销上,比如买课送课、多买多送等,但在吸引家长签单的同时,却也忽视了对自身教学质量的提升,如果口碑不达标,也难以维系公司长久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有专家认为,这有利于让培训机构更加注重教学,有利于维护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权益,也为家长省去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项规定将给那些依靠前置收费支撑业务的小型培训机构带去不小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不仅对机构收费提出了要求,同时也给出了有关规范机构开销的意见。比如,提倡教育部门与金融部门合作,对培训机构的学费收取、资金往来、账户余额等加强监管。
不过,这在当下环境中并不具备充分的实施条件,教育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的沟通与权责划分以及一套标准监管流程的建立,都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校外培训机构大整顿 孩子的课后时间到底应该怎么安排?】相关文章:
孩子的寒假生活应该怎么安排?06-19
在职考研时间怎么安排04-14
在职考研怎么安排时间04-23
考研时间怎么安排最好04-20
高三的时间该怎么安排06-19
校外培训机构拿钱“跑路” 家长们如何维权06-21
山东校外培训机构6月份复学复课05-21
孩子中考前父母应该怎么做03-31
孩子中考前家长应该怎么做 如何帮助孩子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