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12-22 07:35:5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1

  书,只有百读,才能体会出其中深蕴的道理。《麦肯锡方法》我多次阅读,有了更深的体会。里面很多思想已经融入在我的生活中来,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也看到了自己有很多的不足。这篇文章也谈不上什么好的感想,只是看到一些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内容,就随笔写下我认为对我做事影响比较大的地方

  “你必须得用事实或者是证据来说话”。这个是我在《麦肯锡方法》中所学到一个至为重要的东西。同时,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有用的东西,作者能够把自己在麦肯锡的公司的工作实践中的所知以及自己的体会告诉我们,要求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能单凭个人的感观认识,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厌恶而做主观的判断。很多时候,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过程,往往都会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迷惑,而此时,关键都是隐藏于其中的,在关键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的过程中,这个时候,人们就喜欢用一种叫做经验和直觉的东西来进行判断,最近发生那么多问题,我们是否认真的`把事实做了搜集?是否有加入我们的主观认识?于此,我们得学会假设问题,关于假设,是有待证明或反驳的理论,不是答案,不是事实。通过假设问题,然后利用反驳,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路线,从而使定义最初的假设、创造最初的假设、检验最初的假设得到证明或者放弃。对待问题不需要掌握全面的信息,对问题的大概优势劣势有个大概全面了解即可。当然不可能做得到面面俱全,面面都想得到。那些是可以证明的,那些是不可以证明的,明确问题的可知度,不要做无谓的证明,致使资源上的浪费,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工作的重点的所在。弄清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避免在解决过程中,已经偏离主题了。

  医生不会相信病人的口述的,如果真有这样的医生,可以说他是一个不及格的医生,或者应该说不知道是怎么混进医院来的。正如我在上面说提到过,不要被任何表面的东西所迷惑,正如医生不会听信病人的所说一样,就笼统的给他开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这个病人已经是一个及格的医疗人士了,或者可以说,他除了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外,他已经是半个医生了,所以医生一般会先看病人的医疗记录从而在根据测试来做判断的。同样的道理,我们得先去确定问题是不是问题,不要去重新发明轮子,尽量利用已经知道的来为我们解决问题。

  关于团队,这个可以结合我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来说说,曾经我和几个朋友接了一个计划,为了这个计划,我和一个朋友组建了一个小的团队,选用的都是我主观上认为的精英,因为先前他们都有很出色的表现。当然,无可否认,他(她)们的能力都比我出色,但由于时间上比较急促,加之他们的工作比较忙,最后导致事情的恶化,虽然工作还是如期的交了上去,但是其中的过程使我认识到,要组建团队,我们必须要认认真真审度的几点要求,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但这也是我的一些经验的总结,有发现有总结,才能避免我们重复发明轮子。

  选择合适的人,不仅仅从表面,更重要深入了解:我们在选择成员的时候,他不需要是最聪明的,但是起码他是要肯干活的人,因为我觉得,肯干活肯动手的人能为我们在工作中提供更好的动力来源,而我们不能因为他在一两次的表现出色,就认为他是厉害的,要经过长时间的考察,深入了解他的品格为人才能更好的去用人。

  把握团队温度以保持士气:我觉得,该工作的时候就应该工作,该放松的时候就去放松,不能在人家拼命工作的时候你放送,别人放松的时候你工作,这样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队的工作,当然,在工作过度紧张的状态下适当的小玩笑是可以缓解压力,增进动力的,但过火及无视别人感受就不可原谅。

  重视和了解你的队友的情况:队友是团队的根本所在,我们要了解我们的队员的情况,了解他的需求。团队要善于挑毛病,这样的团队是健康的,因为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团队的厉害之处,他能减少我们方案的错漏之处。而当你的队友漫不经心的工作的时候,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才会导致他现在的样子,我们也得去着手了解情况,团队,是要团结一致的。

  80/20规则的认识中,我认识到,公司在进行产品推广的时候,不必要把精力的80%的投入到只能为我们创造少量财富的20%的人里面去,而是要把这些精力投入到为我们创造大量财富的20%的人的手中去。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2

  断断续续用了不到一周的业余时间,才算是把这本汇聚有麦肯锡精英39个优秀工作习惯的工具书——日本大岛祥誉编著的《麦肯锡工作法》读完。

  看完后,个人认为这本书主要讲了六个好习惯:

  1、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2、精英部下的好习惯

  3、合理工作的好习惯

  4、抓住顾客的好习惯

  5、精英上司的好习惯

  6、保持热情的好习惯

  以及这六个好习惯是如何养成的所谓独家秘籍:

  1、对任何事都要避免有“过分自信”,并时刻保持第三者视角去观察当下最重要也最关键的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直达问题的根本,找出最有效的方法。

  2、日常对老板多进行一些细致入微的观察,并在最少时间里争夺老板更多关注与时间的同时,运用恰当的沟通技巧以达到一个领导喜欢的好下属的方法。

  3、想清楚了问题自然是要去落实的,如何把工作合理化安排以达到以一敌十的境界就是这部分主要讲解的内容。

  4、不管任何工作,我们的服务对象都不是自己而是顾客,如何运用顾客思维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是这一章节主要讲述的内容。

  5、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并不是每一个好士兵就都可以成为一个好将军,这一章主要讲的就是如何更为一个更好的将军。

  6、良好的工作状态是各种技巧和方法都不可能代替的,而如何时刻抱有对工作的热情才是这一章最主要讲述的方法——找到工作的意义。

  之所以说是“所谓的独家秘籍”的原因是:

  1、其实我国最早的儒家经典著作《诗经·学而》中早就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也就是跳出自我的视角,从另一个角度独立地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以避免陷入自己一元认知世界狭隘。

  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去解释别人的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你的内心就是什么样子”。如何避免自己陷入狭隘世界的围墙,也许时刻保持一个“鹰眼”视角,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最近很流行的“向上管理”理念,同样流行的“心学大师”王阳明应该是“精英下属”向上管理自己领导的高手了,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对领导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是不是有点儿不地道的做法。

  我只想说,岳飞确实是一个能力超群的得力将领,战场上三个完颜宗弼(金兀术)估计也不可能是他的对手,可最后胜利的还是完颜宗弼(金兀术)的金国。如果仔细回味一下当时金兀术为何能够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机会,想必和他自己“向上管理”的能力也是分不开的。

  3、合理安排工作在中国最出名的一个段子莫过于,华罗庚关于烧水泡茶的时间计算了。

  所以,时常感叹时间不够用我们,也和自己无法合理安排、计划好日常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

  4、“顾客思维”不单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重要的是站在“鹰眼”的角度去提前理解顾客和对手的立场,以及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以达总能快人一步、一招制敌的效果。这一点在中国武术中也是很早就有了的精神。

  当然顾客并不一定都是对的,比如当时乔布斯发布第一台智能手机的时候,就不是按照“顾客思维”,而是去主动创造新的概念,改变顾客固有的思维模式,引领新的时尚。以至于不止一举颠覆了百年的诺基亚,更引领了当今时代的手机厂商(看看继iPhoneX的`刘海屏幕后此起彼伏的刘海屏就知道了)。

  5、中国的古人很早就笃信了对下属的认可、共鸣和激励的重要性,这其中最出色的表现者当属"弘毅宽厚,知人善任"刘备,从不怀疑忠心耿耿的部下,刘、关、张、赵、诸葛几乎一起谱写了天下亘古传奇。

  所以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不只是能征善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够很好的认可、激励下属,使得一加一不止大于二,更要大于十、大于一百。

  6、对待工作的“热情”换做当下文艺青年的话,也可以说是“情怀”,而中国古代一直都有统一中华的“信念”: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当下的职业和工作,还美其名曰:

  “不喜欢现在的生活和工作,因为……”

  我只想说,难道你不会画画就怪手里的画笔和面前的画布不顺手?!眼前的苹果不够圆,不够完美吗?!

  其实我们早就有了这些书里面所谓精英的方法和习惯,只是我们一直都没有去认真的笃信和耐心的执行他们。而笔者这一个个总结下来的精英工作习惯,竟然是麦肯锡公司贯彻执行的公司理念,并编写成了国内大卖的工具用书。

  合上这本《麦肯锡工作法》,我思绪万千,为什么我们不能总结出这么多的精华并贯彻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为什么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到头来却被别人拿去加以改进、提炼,最后来反哺我们?!

  而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不只是39个麦肯锡精英的工作习惯,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让自己“知行合一”,在合上这本书以后“一如既往地”把书里面的好习惯时刻践行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才是我接下来学习这本书的开始。

【《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相关文章:

麦肯锡方法读书笔记06-20

麦肯锡矩阵分析法01-19

麦肯锡金字塔原理03-27

有关麦肯锡方法读后感03-05

工作法心得体会04-09

华为工作法的心得体会11-16

高效能员工工作法则读后感06-19

简爱读后感的 《简爱读后感》02-03

读后感大全,精选读后感大全05-11